东宁之变

更新时间:2024-03-25 15:56

东宁之变又称东宁事变(闽南话拼音TanglîngtsiPiàn),指的是1681年(永历三十五年),延平文王郑经薨逝,明郑政权发生了一系列政变。

事件背景

郑克臧为郑经的庶出长子,母亲为郑经之妾-陈氏。娶陈永华之三女-陈氏。郑克臧办事英明果决,有郑成功风范,因此颇受郑经重用宠爱。1679年,郑经西征北虏之际,听陈永华之提议,将郑克臧立为世子,并授职监国,持“监国世子”之印玺,总揽明郑政权国事。由于他秉公执政,因此称“东宁贤主”。然而,郑克臧也因为此性格而得罪骄纵的王叔-郑聪,并种下日后政变的种子。1680年,郑经西征清国无功而返,监国持续执政,亦得郑经之信任。不过,陈永华过世之后,兵权落入刘国轩、冯锡范手中,监国在朝廷里渐渐遭到孤立、架空。

郑经身体虚弱,又痔疮暴胀大肠紧闭(或说中风),医疗无效,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历3月16日)寅时卒于东宁北园别馆,和他的父亲延平武王郑成功一样,终年仅39岁。

事件经过

1681年,郑经薨逝于北园别馆,临终前托克臧予刘国轩。郑经生病时,郑克臧日夜侍侧,衣不解带,督视汤药。郑经病危时,授郑克臧剑印,指着郑克臧托孤于刘国轩。郑经的猝死,王位的继承顺理成章应由长子、监国郑克臧即位,但时已接替故“总制使”陈永华的冯锡范起而反对,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图谋“自立乾坤”。

冯锡范硬是说郑克臧非长子而是螟蛉子,应由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即位,而克塽是冯锡范之女婿。冯锡范由郑聪、郑明诸叔向董太夫人造谣,说尽郑克臧的不是。董太夫人欲见刘国轩、冯锡范,而刘国轩以有病未赴约。

郑聪等诸王叔眼见兄长逝世,并计划报复监国世子。他们以监国非郑氏之子而是李氏之螟蛉子为由,向王太妃-董氏进谗言,说监国不得继王位。董太妃不查究竟,便下令收回监国之印玺并废其王位,但监国不从。刘国轩与冯锡范遂领兵进入延平王城捉拿郑克臧,并将他囚禁于北园别馆。当晚,为郑聪等人弑杀,遗体遭弃于北园别馆前之台江,为海浪冲回沙地。太妃原意为收回监国印,而非弑杀,因此事后甚感歉疚、后悔。面对陈王后之责问亦是语塞。因此,将监国之尸交予陈氏,并令其回延平王城为监国收敛守丧。丧毕,陈氏自缢殉夫。同年6月,董太妃亦逝世。

事件结果

1681年正月三十日,董太夫人下令召见郑克臧。郑克臧不疑有他,在入门时将随从护卫毛兴、沈诚挡在门外。就在克臧进入董太夫人府内,尚未见到其祖母时,即被冯锡范随协蔡添一刀剌入腹中,再由郑聪、郑明、郑智、郑柔四位叔叔以木棒打死(《清史稿》称为“共缢杀”),时年十八,距其父郑经卒只差二天。董太夫人得知郑克臧被弑为时已晚。

1681年二月一日,年仅十二的郑克塽即位。

郑克臧遇害三天後,怀有身孕的郑克臧夫人也贞烈自缢 。如此一家五天死了三位半,悲惨至极。

事件影响

参见:澎湖海战

董太妃去世后,东宁大权落入外戚冯锡范之手,冯锡范等人遂立次子郑克塽为王。由于外戚掌政,明郑政权实力大不如前,民心亦涣散。澎湖海战大败后,末代延平王郑克塽投降清朝,明郑割据政权亡。

后世纪念

台湾人痛惜克臧之死,建有“监国祠”在郑成功祠内,附祀克臧夫妇。监国祠有陈谟所题一联:

“惟君克振祖风,乃使骨肉情中,生许多媒孽;

有妇能完夫志,求之须眉队里,恐无此从容。”

文献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