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4 23:34
东明西瓜,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东明西瓜以个大、皮薄、味甜、营养丰富、耐储运而著称。东明西瓜30多个传统品种中,柳条青(又名“三异”)、核桃纹、三白、双白、手巾条等具有个大、味甜、耐储运的特点。新引进的中育六号、佳丽、郑州三号、洛菲林、伊选、新红宝、新澄等10多个优良品种,瓜瓢细、纤维少,含糖量达10-132%,均为西瓜之上乘。
“东明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属于历史上的黄河故道、黄河泛滥区域,形成了以沙质壤土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独特的地域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十分适宜于西瓜的生长发育:地势平坦(平均坡降约1/5000),土层深厚,沙质土壤,沙质壤土,透气、透水性良好,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可显著提高西瓜的抗旱能力和吸收水平。沙质土壤热容量小,白天吸热快,春季回暖早,夜间散热迅速,昼夜温差大,不仅有利于西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矿质肥料的吸收运转,而且还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能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利于高产优质。土壤肥沃,土壤含钾量高,区域内土壤养分平均状况:有机质0.62%;全N0.051%、碱解N54ppm;速效P4ppm、速效K112ppm,含K丰富,极有利于西瓜风味和含糖量的提高,为东明县优质西瓜生产奠定了土壤基础。
东明县水资源丰富,潜水埋深浅。地下水质为弱化矿水,特别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沿黄线长达124华里)。由于黄河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灌溉效果优于普通地下井水,对西瓜优良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区域内潜水埋深平均1.5-2米,西瓜根系发达可深入土层1.5米左右。能直接利用地下水,满足西瓜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即使不灌溉也可以基本保证西瓜对水分的需求,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东明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3.6℃,总积温为5136℃,大于10℃的有效积温4584.9℃,平均无霜期达222天,平均3月24日断霜保证率在80%以上。春季回暖快,2月19日平均温度可稳定通过0℃,4月5日平均温度可稳定通过10℃。日较差大,年平均日较差为10.3℃。晚春、初夏4、5、6三个月,日较差大于10℃的日数平均63天,占总日数的69.2%;日较差大于15℃的日数长达24天,占总日数的26.4%,极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4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5%,光照充足,特别是5、6、7三个月,月平均总日照数累计达739小时,每月平均在250小时左右,最多可达270小时,充足的光照可以保证西瓜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优良的品质。
据史料记载:约在2000年前的汉朝,西瓜从伊朗传入中国新疆。从新疆传入内地,大约是五代时期(907-960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东明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培育了柳条青、手巾条、十八天糙、三白、黑仁青等30多个优秀地方品种,培养了一大批种瓜人。
20世纪70年代前后,东明每年都有3000余名瓜匠前往外地从事西瓜种植,东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南达海南岛,都有东明瓜农留下的足迹。以西瓜扬名的北京大兴庞各庄乡,就有东明县瓜匠在那里从事西瓜的早期开发。
1995年,东明县被国务院命名首批特产之乡。
1986年、1987年,东明县西瓜种植面积均达8万亩,年总产量35亿斤,平均亩产20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0.65万公斤。除满足本地需要外,大批西瓜运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
2008年,东明县西瓜总生产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300000吨,年收入20000万元。
2008年11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东明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东明西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位于东经114°58′-115°15′,北纬34°59′-35°11′之间包括东明县大屯镇、马头镇、小井乡所辖的行政区域。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西瓜栽培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用花生、豆类作为前茬。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黑钙土,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壤pH值在7左右。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如8424、红凤等;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为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3)生产过程管理:一般在小拱棚内培育壮苗,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棚温升到25℃时播种。播种至出苗时要密封保温,床温保持在30℃-35℃;出苗50%以上时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7℃。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后,床温白天25℃-30℃,夜间17℃-20℃;4片-5片真叶到定植前一周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采用高垄栽培,一般垄距为70厘米,垄高15厘米-20厘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3℃开始移栽,早栽培5月上旬小拱棚内定植;中栽培5月中下旬定植;延后栽培,7月15日-7月20日移栽。移栽规格是:单行栽培,采用小高垄裁培,垄高15厘米-20厘米,垄宽70厘米,垄面宽15厘米,株行距0.5米×1.4米,采取1.1栽培方式(种1垄空1垄);双行栽培,采用小高畦栽培,畦高15厘米-20厘米,上宽50厘米,底宽60厘米-80厘米,株行距0.5米×1.4米,两行西瓜向相反方向爬蔓,采取2:2栽培方式(种2垄空2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800-1000株。植株伸蔓以后,需肥量增加,结合中耕亩施腐熟饼肥600千克,冲施生物菌肥20千克,生物菌肥含有芽孢杆菌、放线菌、附凝聚短状杆菌、迪茨氏菌、藤黄短杆菌、微球状菌等。伸蔓后期至坐果前每亩页面喷施食用高钙奶粉2千克。幼瓜膨大时,每亩追施食用豆油8千克,另外每亩进行叶面喷施硫酸钾肥15千克。采用双蔓整枝,植株保留主、侧两蔓,选主蔓上的第2个雌花留瓜,在瓜前留10片叶掐尖,主蔓和所保留侧蔓上叶腋内萌发的枝芽要及时打掉,坐瓜后及时压蔓。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坐瓜率。每天上午6:00-9:00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轻涂在雌花柱头上。在主蔓第二雌花节位留瓜,及时垫瓜、翻瓜,保证瓜型端正和皮色美观。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轮换使用高效低毒的规定农药品种,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当西瓜出现该品种固有特征时适时采摘。一般有籽西瓜于授粉后35-40天、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2-45天采摘。采摘前对药肥残留及糖度进行抽样检验。采摘时进行分级包装,需暂存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生产记录要求:如实记录生产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发育正常、完整,无任何外伤,新鲜洁净;具有本品种应有的果形、色泽和条纹;无霉变、腐烂、异味、病虫害。
(2)内在品质指标:大型瓜皮厚小于1厘米,小型瓜皮厚小于0.3厚米。大型瓜(单瓜重大于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0.5度,小型瓜(单瓜重小于2.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1.5度。
(3)安全要求:入市西瓜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5)的卫生指标(详见下表)。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同一品种、果形周正、大小一致的西瓜为合格品。果形小、畸形或有机械损伤、病虫伤的不合格另行处理。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每个西瓜套袋,然后装入包装袋或包装箱。包装上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东明西瓜”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