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04:29
东柯谷指潘集寨、韩家庄、吴家寺、子美村、朝阳寺、街亭古镇、王家碾、董湾村及黄家峡上游抵仙人崖石莲谷一段谷地,全长20华里,是天水文化发源地之一,千古留传“先有街子镇,后有秦州城”,这段谷地蕴含杜甫文化、三国文化、神农文化,最著名的古迹是杜甫亲自栽植国槐——子美树的留存和街亭古镇古建筑遗存。其他东柯谷说均为一家之言,在历史事实下很难站住脚,正所谓混淆视听,贻害子孙。我辈当警示之。
历史上东柯河口是一个十分繁华,历经许多史事的地方。《直隶秦州新志》和《天水县志》均有东柯河口曾是上邽县治的记载。《天水县志》上说:“上邽故城,在县城(今秦州区)东五十里,即今东柯谷。秦武公十年代邽戎,置县,汉曰上邽,属陇西郡;后汉属汉阳郡。晋初置秦州及天水郡,后魏改为上封,废县为镇”。其实,据1986年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木版地图分析所示,作为全国县制之首的邽县治所约处今藉、渭河交会后的渭水北岸,东北夹角地带,后迁东柯谷口,改上封时将这里改县为镇。另据麦积山石窟内的题记证明,直到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东柯还设有上邽镇司。这里还是著名的渭水古渡,自清代之后,渭水河床不断南移,邽城镇址已不可寻找了。
由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把董亭的位置也标在了东柯谷口。据《四库全书·甘肃通志》古迹卷载:“秦亭在州东南五十里,即秦始封地,又名董亭”。《九域志》云:“成纪县有董城镇。”而《天水县志》称:“董亭,在县城东南五十里”。上世纪七十年代,甘泉公社修粮站时,挖出一小白石碣,碑文称墓主人姓张,与侄子一同列葬于董城之野外。由此可见,董亭、董城实为一地。那么,其地因何而名?《三国志·姜维传》里曰:“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还有东晋时仇池国杨难当派保宗镇守董亭。据引文分析,石营当为今西和县城,早为白石镇,南安在今陇西东。由此可以看出,东柯谷自古是去徽县,绕行汉中之大道,正处在蜀军伐魏行军线上,民间才久传有街子也是街亭之说。另有说董亭在今武山县境,两说当然都有待于文物作证。 循河入沟,经吴家寺,行不过十里,便来到诗圣杜甫留迹的八槐村。八槐以柳家河为中心,由6个大小村组形成。对此,当地人留谚云:“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窝台”。可列天水松树之王的九股白皮松早长在乡政府院内。七十年代初遭砍伐时,直径达二米余,九股丰姿似伞,无松可比,该树被砍时不少人为之哭泣。槐、涧、台分处八槐属北坪、柳家河、刘家沟。而且树、泉、学校早已以子美之称命名。这是因为公元759年,杜甫曾携妻杨氏、侄杜占、子宗武,女宗文流寓秦州天水,为倚其侄杜佐早居此而住过东柯谷。诗圣笔下的东柯谷,地润物丰,最能留人,曾想筑建茅屋长住,因而写东柯之诗多达八首。东柯诗、梦李白诗、 秦州杂诗,集诗书二圣的“二妙轩”都是留给天水的文化精品,而今就看如何去开发利用了。
由街子镇沿南河行数里,有锥形挺拔秀山,早名神灵山,今人辨证为神农山。此山高1605米。关于神农氏,相传是我国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也有史籍中说神农和炎帝本是一人,这又牵扯到我们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之说。在天水的卦台山及别的庙宇里,都有伏羲居中,炎黄在左右的圣像,可见这几位人神与天水这块土地的密切关系。 炎帝是上古姜姓部族的首领,号烈山氏,传为少典娶有娇氏而生,居姜水。姜、羌同为西北牧羊人之意。黄帝姬姓,号轩辕或有熊氏,为附宝所生。有人考证认为,黄帝以有娇氏为父系,二人应为表兄弟关系,因黄帝由氐出,炎帝由姜来,非一母所生亲兄弟。据《国语·晋语四》里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姬水是今渭水,姜水在长江之域。因天水恰处秦岭、陇山两系,又在长江、嘉陵,黄河、渭水分割带上,且古羌道在今舟曲一带,综合看,齐寿山与炎帝生居关系应大一些。
关于古传中的三皇,应为天皇望获、地皇岳铿、人皇恺胡洮三人。而有史料中的三皇五帝共有七种说法,如按《帝王世纪》说为伏羲、神农、黄帝。古籍里说“皇帝始于刑马提地之国”,今伯阳渭水南北有两山名刑马山,其中南刑马山之水,从石门后山远汇今东柯河。尽管古今人对渭水出城南岸,至永川河间地名对照有争论,有人提出对永川河失记,但对于《水经注》在叙述完北岸的桥亭水(今牛头河)之后,回南岸首述的今东柯河是古泾谷水却是一致的。郦道元在注文中说:“渭水又东南合泾谷水……又西北轩辕谷水注之,水出南山轩辕溪,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卦城东七十里轩辕谷。”这是众多史籍中说黄帝生地的一条孤注。省外的河南新郑、山东曲阜都有是黄帝生地之说。但渭水南岸天水段泾谷水系有轩辕谷,实是有证可据的黄帝生地。清人巩建丰据此,在甘肃会馆门前砖雕上书联“羲轩故里,河岳根源”。省上不少文史专家指出,黄帝生地应在天水街子。依照多说综论,轩辕溪水应是街子南河,神农山下黄家峡那条水。而有人将永川系的谢家河水因远通齐寿乡,硬说成是轩辕溪,明显不能服人。 八十年代的街子南北两沟里,依然水声哗淌,古木荫浓,河里大鲵随见,小潭中数寸长的河鱼翻跃,一派古朴、纯真的悠远民风。既然很早的炎黄是西北高原相距不远的部族,神农常来这里行走或会盟于黄帝,是完全可能的!不然,为何这里的山命名为神农山呢?古传中的炎黄在这里足迹,这是一笔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如何利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乡秀乡老及数村村民倾尽心力,建议开发神农山下旅游景点,这是功在今朝,利远后代的大好事。
《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邽县建置的史料。最早的邽县治所在什么地方,后人议论甚多。按照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理解,上邽故城应在今秦州市区。但郦道元记载的是北魏时的上邽,北魏以前的邽县故城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个谜。1986年,麦积区放马滩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明确地标示出了战国后期秦在陇右的建置政区。用方框圈围的唯一一个最高级别的地名,标明“邽丘”二字,从标示方位看,当时的邽县位置在今麦积城区西北部的山塬处。当时不称县而称“丘”,这是古代地理命名的习惯。而上邽县的设置,始于汉文帝刘恒时期。古代的城池因朝代更迭,战争频繁,变动很大。东柯谷设上邽县治,大约在汉景帝刘启时期。郦道元所处的北魏时期,上邽县治已移到今秦州市区,所以才有郦氏所谓轩辕谷在州东七十里的说法。光绪年间所修《秦州直隶州新志》载:马跑泉“又东十里,有上邽故城。”又载:“由马跑泉东行十里为东柯谷,有唐杜甫草堂遗址,泉名子美泉,入谷东行二十里为街子镇。”民国版《天水县志》亦载:“上邽故城,在县城东五十里,即今东柯谷。”街子民间传闻,镇子下边即是上邽故城。居民搞建设时,曾发现过城垣,也出土过柱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设在东柯谷的上邽城又是什么时候被废弃的?《天水县志·古迹》载:“上邽故城,……即今东柯谷……后魏改为上封,废县为镇。”《二十五史补编·南北史》中,将上邽镇与上封、平泉、当亭并列为北魏至北周时期隶属于秦州天水郡的基层建置,可知其相当于县的建置。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佐证。在街子改龙山麓,建有一座城隍庙,供奉的城隍为汉忠烈侯纪信(天水城隍即是纪信)。庙内铁铸古钟上铭文署有“大明陕西巩昌府秦州街子镇”与“前朝敕封麦积山下观龙山崇福寺”字样,纪年为明万历二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大封天下城隍,最下封到县一级,为“显佑伯”。街子城隍庙古钟铭文署有“前朝敕封”字样,两相印证,明确说明街子城隍是明朝以县级建制所封。天水市仅吴砦、关子、街子有城隍,这是自古有县级建置的有力证据。
杜甫流寓秦州的卜居乐土
诗圣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西行来到秦州。《秦州杂诗》第一首写道:“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所谓“因人”,是指杜甫因其侄杜佐在东柯谷而来。诗人记东柯谷胜景:“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物产丰饶,山水幽雅,景色迷人,气候佳美的东柯谷迷住了杜甫,因而他从内心深处爱上了这块乐土,所以他要“采药吾将老”,打算长期卜居于此。杜甫踏遍了东柯谷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瑰丽动人的诗章与遗迹。据《元一统志》、《古董琐记》、《雍大记》等典籍记载,北宋哲宗绍圣年间,为纪念杜甫流寓东柯谷,在东柯谷建立了东柯杜甫草堂,至今遗迹犹存,是国内所有纪念杜甫的祠庙中修建最早的一座,唐代以后被列为秦州十大名胜之一。街子除有杜甫草堂外,还有古建筑子美阁,阁下一块清代石碑,记载有杜甫在东柯谷的事迹。街子还有子美村、子美小学,杜甫教书的书房台,有杜佐的后代。古镇人对诗圣的怀念情深意浓,而东柯谷也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处胜地。
东柯谷自古以来就处在重要的交通孔道上。放马滩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就明确标有东柯谷的古地名。放马滩木板地图绘于2300多年前,对以邽县为中心的山川、水文、道路、地名都有详细的标注。在1号图就标注有“可阝”的地名,其位置在今麦积区城区东南不远处,方位与今天的东柯河一致。东柯河在《水经注》中被称为泾谷水,唐时始见“东柯谷”名称,“可阝”是东柯谷的最早称呼。考古学家何双全说:“放马滩地图有三条交通路线:第一条是东路沿渭河出燔史关可直达中国腹地……第三条是南路入东柯、永川河,经现在的甘泉、街子、麦积、党川、利桥乡,东去直入咸阳,又可达汉中郡。”在《水经注》中,不仅标出了东柯河与温泉河交汇处的街亭,还标出了轩辕水、轩辕溪。虽然后世人们忽略了这条道路,但东柯谷街子口因处在要道锁咽之处,从春秋战国时起,即是通往陕西汉中的交通要道。
街子古镇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其厚重的文化质量,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在陇上也不多见。然而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东柯谷自然风光秀美,景色迷人,山幽水静,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有桃花源般迷人的魅力。在诗圣杜甫的笔下,“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同。”遍地竹篁、满坡瓜果,一谷藤萝的东柯谷直让诗人心动,不由得产生“采药吾将老”的想法。从仙人崖流下来的轩辕溪水(南河)与从石门流下来的温泉溪水(北河)交汇于古镇西边、形成了“二龙戏珠”的绝佳形胜。两水合流,而成东柯。古镇枕青山而抱两溪,明丽清爽,宛若江南小城。街子古树尤多,过去有“九股松、八股槐”这样的参天古树,改龙山的白皮松闻名遐迩,宏罗的老丁香树古柯虬盘,神农山的花豹榆更是少见,东柯谷真可谓古柯众多,名木竞长。沿南河、北河上溯,两岸地肥水美,村舍俨然,林木森蔚,清溪漫流,一派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