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23 13:29
东洲草堂是晚清大书法家何绍基建于故乡东门村的一栋粉墙黛瓦的书房,位于东门村尾,濒临潇水,占地面积2-3亩,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面临东洲,故以为名。
何绍基本人关于“东洲草堂”的明确记述。
何绍基在《先考文安公墓表》中所言:
“昔伯父以丁酉岁葬于长沙之东乡,公叹曰:“家无一亩,归里为艰,吾他日其亦将卜兆于湘中矣。”
由此记述,可以证实在何凌汉1806年携全家离开道州故居地时,他已经明确知道不会再返回故乡居住了,所以也就没有留存房产和土地。在这段记述中连他自己日后的安葬之地也有了明确交代,由此也可知晓,何凌汉无论生前身后丝毫没有返回故居地的意图。
道光元年(1821年),何绍基23岁时第一次从京城返回道州探望,作有《儿归来篇二十首》,诗文记曰:
“父老道我前,寓此鹤鸣轩。轩中亦何有?但有图与史。……”;“开轩纵遐睎,门对东州山。……吾父居此久,流风有馀馥。……”;“……还家如做客,敝庐无一椽。……”
由些真情实感的记述就可以证实,何凌汉夫妇及何绍基兄弟在道州时就居住在这个“鹤鸣轩”既父亲开设的私塾。在何绍基面前“鹤鸣轩”还剩下了什么呢?何绍基在诗文中也交代清楚了“但有图与史”。“吾父居此久,流风有馀馥”,这里所指的“鹤鸣轩”就是何绍基父亲何凌汉曾经赖以生存的私塾,何凌汉也长久居住此地,至今这里还能体味到当年儒雅风韵的气息。“开轩纵遐睎,门对东州山”这句话就能证实了“鹤鸣轩”的具体地理位置,这个位置与现存的“东洲草堂”厢房残墙及“环秀亭”遗址的位置是吻合的。何绍基在诗文还说到“还家如做客,敝庐无一椽。”所谓“敝庐”就是指何绍基自己家的祖宅,“无一椽”意为现在连一根椽子都见不到了,所以面对此情此景何绍基才有“还家如做客”之苍凉悲哀的慨叹。
这些真情实感的记述都足以证明,在何绍基23岁首次归访道州之前,自家的祖宅(鹤鸣轩)已经荡然无存了。
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何绍基53岁时,在长沙葬母后第三次返回道州探望。
何绍基回到道州东门故居地后,出资邀集族人重修村中的祠堂,以及在“鹤鸣轩”既故居宅第的荒废旧址上复建“鹤鸣轩”,并附加上“东洲草堂”的宅号。
何绍基在《安仁欧阳氏增建家庙寝堂记书后》记曰:
“咸丰辛亥,余在道州东门故里,重建宗祠支祠及大小书塾,仍百年之旧址,拓而新之。”
在这里何绍基记述了1851年重建宗祠、支祠及大小书塾的情况。
何绍基在《诗境篇,为杨海琴观察作》中记曰:
“咸丰辛亥,余以母忧返里,重修祠堂及鹤鸣轩书塾,仿放翁书意题“诗镜”两字榜于塾前。又买得西偏柑桔园,构屋两间,纂集家谱,题为“谱轩”,又造“环秀亭”于东南隅。”
这也是对1851年重建宗祠支祠及大小书塾的记述。
在《东洲草堂诗抄》卷二十九《诗境篇,为杨海琴观察作》中又曰:
“壬戌(1862年 同治元年 壬戌 64岁)始回州扫墓,瞻寻鹤鸣旧社,唯环秀亭尚在,其余屋庐荡尽,林木一空。盖壬子之夏,俱毁于粤逆矣。”
由此可见何绍基壬戌年回州扫墓时惟有“环秀亭尚在”,“其余屋庐荡尽,林木一空”。此次毁灭性的损毁是1852年太平军占领道州时所为。
在《东洲草堂诗抄》卷二十四(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三十日到家,与翼堂、雨亭两叔父连夜话》中回忆曰:
“作客如在家,还家如作客。……咸丰岁辛亥,半载东门宅。祠堂及书塾,同日启三役。少壮职监工,长老董册籍。佥云百年来,重构若新辟。……焚掠经屡番,辛劳付一掷。”
文中对咸丰辛亥(1851年)回乡之情况作了回述,也对曾经修复的祖屋被太平军贼逆焚毁,深表痛惜“焚掠经屡番,辛劳付一掷”。
在《东洲草堂诗抄》卷二十四《正月三十日到家,与翼堂、雨亭两叔父连夜话》中又述:
“昔归皆住大书房,今为贼毁,借住小书房,值塾师应试往府也。”
这就是说,上次归来曾经过的大书房(即何绍基1851年复建的“鹤鸣轩”、“东洲草堂”)已经在1852年被太平军毁灭了,这次住的小书房本是塾师的住所,恰好此时塾师外出应试去了,何绍基也就暂时在此居住了几日。
《东洲草堂诗抄》卷二十四《鹤鸣轩》(作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时年64岁)记曰:
“鹤鸣轩本先公授经地,昔年居此。因门对东洲山,复榜曰“东洲草堂”并题“诗境”匾,补放翁古迹。构小轩于新买橘园之前,修谱其中,题曰“谱轩”。东厢有小池,石梁跨之,先公题“望瀛”二大字。东南方余建六角亭,题曰“环秀”。今书房各景俱毁,惟石梁及六角亭在耳。”
这里明确说明,在何绍基1862年最后一次返回道州时,曾经在1851年(咸丰元年辛亥)复建的“鹤鸣轩”书房及景观已经不存在了,惟有石梁及六角亭(环秀亭)还在。
《东洲草堂诗抄》卷二十四《探花第》(作于1862年)中明确写道:
“祖遗屋一椽今成荒,此次所居小书房,即在其右。”
在这里何绍基再次强调何凌汉家族曾经的祖先遗屋早已不存在了,这次返乡住的小书房是在1851年重建的大书房右边。从可以核查的史料上看,这里所说的“小书房”与何绍基没有必然的关联。
1862年,何绍基64岁时第四次回到道州,这次是何绍基最后一次返回道州故乡探望。此次返乡没有任何修缮祖屋的记载,他仅在故乡暂居几日,更主要的是没有这个心情与体力了。
通过上述这些诗文及相关史料的记述,就能证实何凌汉的祖宅也就是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兄弟的出生地就是在“鹤鸣轩”,但其早在道光元年(1821年)前就荡然无存了;何绍基于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复建的“鹤鸣轩”即“东洲草堂”也在壬戌1852年被太平军彻底毁灭了;1862年时年64岁的何绍基只是在道州居住了几日就离开了,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也就不存在再次复建“鹤鸣轩”及“东洲草堂”的可能。
另据1994年版《道县志》第15页记载:“咸丰二年(1852年)农历四月,洪秀全率太平军进驻州城。五月,东王杨秀清与清军在五里亭激战。六月,太平军向郴、桂进发。由此可证实何绍基于1851年修造的房屋,在1852年被太平军毁灭是有史实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