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湛江人龙舞)

更新时间:2024-03-27 16:44

龙舞(湛江人龙舞),广东省湛江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湛江人龙舞源自东海岛东山镇,始自于明末年间。当时被清军打败的明军撤退到东海岛一带,适逢中秋时节,明军将领为鼓舞军心士气,便编排了这个舞蹈。从此,湛江人龙舞便成为东海岛人的传统表演项目,代代相传,青壮年人人都会,表演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发展。

舞蹈特色

每至秋季丰收之时,老百姓们自发组织舞龙队伍,身穿节庆服装,配合乐器节奏,表演湛江人龙舞,场面热闹。与一般的龙舞不同的是,“湛江人龙舞”之所以以“人龙”称之,主要是因为其“龙”的形态全部由人来完成,而非借助道具来表演。湛江人龙舞队不仅有成年壮汉来表演,还有孩童参与其中,场面十分欢乐祥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大可小,龙骨的节数亦不固定,并没有指定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也使得表演者具有强烈的主导性。从结构上来看,湛江人龙舞可分为“龙头”“龙身”“龙尾”,“龙身”在表演的过程中根据规模大小的需要,由几组不同的成年人与孩童共同完成。湛江人龙舞在跑动的过程中呈现“S”形态,人们赤脚赤肩快速跑动,若表演人数少时,整体短小精悍,精气神十足,人数多时可达上百人。

在服饰上,“引龙人”一般身着蓝色中山式褂子与长裤,腰间系红布,头包蓝色头巾,额前位置绣红色绒球,看起来精神抖擞。手中持1米5左右的长杆,长杆中间用红布缠绕,两端绑有蓝布。长杆两头装了直径约20厘米的镂空铁丝球,球体上有蓝色、红色为主的装饰物,球下绑有彩色短巾,十分别致而又精巧,用来引导龙队前行,舞起来威风凛凛,灵动有力;成年舞者穿黄色小坎肩和短裤,头包黄头巾,额前有红色纱布配小珠串做装饰,腿绑黄色为主色、红色为配色的绸布,“龙头”舞者身绑龙头,肩搭龙腮; 孩童则身着红色肚兜与短裤,黄线点缀成格,腿绑红色为主的绸布,看起来好似波光闪闪的龙鳞,扮演“龙尾”的少年头戴龙尾头饰。

文化特征

“湛江人龙舞”作为中国龙文化的一支奇葩,一方面秉承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原龙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湛江人龙舞”又是东海岛特殊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它将古海岛群众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人龙”之中,形成了自创一体、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和“人龙”精神,因此,又具有强烈的海洋文化特征。

“湛江人龙舞”的海洋文化特征

“湛江人龙舞”表演体现出来的海洋文化特征是其重要的特点,湛江地处属于亚热带气候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南北贯穿厚实的红土,半岛三面临海,如同红色的火龙在海面上腾飞,同时,湛江东海岛兼之自然灾害特别多,干旱、雷火、台风、暴风、暴雨、海潮、海啸等时有发生,加上人为的祸患,灾难深重,这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造就了半岛人火暴刚烈,阔大深广而较为复杂的典型性格,从而造就了“湛江人龙舞”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特征。

“湛江人龙舞”的海洋文化特征首先体现在其表现形式与表演风格上,由于受到海洋气候等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器物龙,“湛江人龙舞”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器物,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形成,这种人龙的构成反映了雷州人的直率与豪情,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于海洋的敬畏与崇拜,每逢重大节日,在湛江东海岛海滩都会举行大型的“湛江人龙舞”表演,这也是“湛江人龙舞”海洋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湛江人龙舞”的海洋文化特征还体现在观念内涵上,在对海洋龙神的崇拜与敬畏之外,“湛江人龙舞”还体现了人的群体力量对于自然的抗争,“湛江人龙舞”的表演由于没有借助器物,因此要求舞龙者之间必须具有高度密切配合的团体协作的群体意识,它需要凝聚众人之力才能完成,这既是“湛江人龙舞”最为复杂的表现形式,也是“湛江人龙舞”得以在条件艰苦的海边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体现了海洋人在面临诸多灾难时候能够战胜苦难的决心与信念。

湛江人龙舞是东海岛特殊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它将古海岛群众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人龙”之中,形成了自创一体、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和“人龙”精神。湛江湛江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表演程式,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动作一气呵成,远望动感十足,近观粗犷雄壮。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事物的功能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湛江人龙舞”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产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雷州人民的生活之中,并在传承与演变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着自身的多种社会价值功能。

经济价值

“经济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石,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体育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体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经济资源,为体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反过来,高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推动了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湛江人龙舞”作为一项民间文化形式,同样具有这样的社会经济价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湛江人龙舞”为重要内容而形成“东海岛开发区”和“湛江工业博览会”,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湛江人龙舞”不仅带动地方的经济建设,同时也扩大了地方的社会知名度。

文化价值

“湛江人龙舞”作为一项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自问世以来,之所以一直深受当地及各族人民的喜爱,在各种大型的民间文化节、艺术节、民俗节上屡获嘉奖,是因为它独特的结构和表演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历代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种寄托及表达方式。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定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湛江人龙舞”作为中华“龙”的一种独特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龙”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因此,从事“湛江人龙舞”这项运动,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它更能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它还能增进对民族文化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激发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使这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传承状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湛江湛江人龙舞,原有的祭祀、信仰等功能已经弱化,更多的是用于娱乐表演,仅仅是被欣赏而已,再者西方的体育文化的侵入,原有的社会基础早已不存在,因此,作为湛江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湛江人龙舞要传承与发展下去,就需要革新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龙舞(湛江人龙舞)”项目保护单位湛江人龙舞艺术团评估合格。

传承人物

罗家宝,男,1930年生。出生于粤剧艺术世家,自小随父亲罗家树学戏,后拜陈锦棠为师,其唱腔集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之长,并从自身声音条件出发,而创造了自成一格的“虾腔”,具有低音响亮厚质、共鸣和谐、吐字清晰、行腔朴实自然等特点。其舞台表演遵循传统程式设计人物形体动作,依靠细腻唱做结合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彰显出及其深厚的表演功力,成功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他致力于粤剧艺术的传承,其弟子大多已成为粤剧界主力,为弘扬、发展粤剧艺术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07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表演的东海岛湛江人龙舞,在公证人员监证下,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主要活动

2006年5月,在东海岛沙滩举行了湛江人龙舞揭幕仪式。

2007年,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由188名表演者表演“东海岛湛江人龙舞”。

2008年5月1日,湛江东海岛龙海天1000多人表演湛江湛江人龙舞《盛世人龙迎奥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