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0 18:02
东涌道是位于香港的大屿山的道路,为唯一贯通该岛南北的车道。东涌道原本是一条水务设施通道,以方便兴建数条输水隧道,将东涌黄龙坑及其他溪流的水输送至南部的石壁水塘储存,后来该通道开放给居民使用。道路使用者必须持有东涌道禁区许可证,才可使用东涌道往来该岛南北。东涌道由东涌马湾涌(旧码头)开始,经过石门甲及凤凰山与大东山之间的伯公坳,到达长沙与屿南道交汇。配合东涌道改善工程完竣,2009年2月6日起,由伯公坳至长沙一段的东涌道已永久封闭,由伯公坳起的新定线会改沿东南方向延伸,至近䃟石湾的屿南道交汇。
东涌道在1966年9月28日,由港督戴麟趾主持开通典礼。早期为一条单线双程行车的道路,途中设有多个避车处,及后因青屿干线通车及北大屿山新市镇首期入伙,令居民及游人改选使用东涌道进出大屿山南部地区,使东涌道的车流量超出负荷。故在1998年开始,路政署在东涌道进行多项小型的改善工程,包括扩阔部份路段及增加避车处数目;及后政府于2004年6月开展更全面的“东涌道改善工程”,当中包括将龙井头至伯公坳一段长3.6公里的东涌道改为双线不分隔道路;在伯公坳与长沙䃟石湾之间筑建一条长2.6公里的全新双线不分隔道路,包括总长度为750米的高架道路构筑物;在东涌道沿线辟设21个避车处/巴士停车处;以及在䃟石湾基督教女青年会营地附近辟设一个回旋处,与屿南道交汇。工程已于2009年1月完成,并于2009年2月6日早上十时起正式开放通车。
此外,随着东涌西部的开发(兴建逸东邨),东涌道亦被分为两段,第一段由长沙大桥至东涌坝尾村,第二段由东涌松仁路回旋处至东涌马湾涌(旧码头),后者在2008年7月11日开始已改称为东涌道北;而断开的一部份路段后来改名为翠群径。由于东涌道多处斜度达1:6,所以车速限制只有每小时30公里,以策安全。亦由于路窄而陡斜,不能负荷太多车辆,所以没有许可证的外来车辆一律禁止驶入东涌道。
新大屿山巴士有多条路线行经东涌道,来往东涌和大屿山岛上其他目的地如梅窝、昂坪和大澳。在昂坪360缆车启用之前,东涌道也是游客由东涌前往昂坪宝莲寺及天坛大佛的必经之路。
2008年3月,随着东涌道扩阔工程完成,管制站亦南移到石门甲一带。
东涌道于2006年7月16日凌晨的暴雨中被山洪冲击,两段约30米的马路沥青爆裂,要封路紧急维修,道路瘫痪大半天,亦令大批打算前往宝莲寺的旅客失望而回。道路经抢修后,于同日下午3时半全面恢复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