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14:05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复向构造单元。地理位置跨鲁西南和豫东北,呈北东向展布。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的中部,属临清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东以兰聊断裂与鲁西南隆起为界,西部过长垣断裂后,逐渐过渡到内黄隆起(以下第三系剥蚀线为准)。北跨马陵断裂进入临清坳陷的莘县凹陷,南以兰考凸起与中牟凹陷相隔,凹陷北窄南宽(16-60km),南北长140km,面积5300 km(见图1)。 东濮凹陷总体格局表现为“两洼一隆一斜坡一断阶”,凹陷内断层发育,以NNE、NE向为主,已发现圈闭类型,以背斜,断鼻、断块为主。
1、三条主要断裂的差异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基本构造格局。
东濮凹陷受兰聊断裂,黄河—文西—卫西断裂,长垣断裂的活动控制,形成了五大块体,分别为东部洼陷带、中央隆起带,西部洼陷带、西部斜坡带和东部断阶带。
2、下第三系沉积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在凹陷北部发育四套盐膏层,是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的最大特色。
3、构造发育,断层多,断块复杂,以构造背景控制的断块油气藏为主。多套含油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田。
东濮凹陷为下第三系断裂地,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北北东和北东走向断裂系统控制。按断裂的活动时间与切割关系可分为基底断裂与层断裂,均属张性正断层,前者发育早,为下基底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100km以上,后者仅切割下第三系,大多为下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重力滑动而成,它们的走向多与凹陷走向一致,同时也发育一组北西西向断裂。在断陷内部这些断裂组成了断裂构造带和亚带,成为油气富集带。在众多的断裂中,最主要的断裂有20条(见表1),其中兰聊断裂,黄河断裂及长垣断裂等三条断裂(断开中奥陶统顶面),控制着凹陷的形成与发展,控制着次级构造的展布。(见图1、2)
是东濮凹陷的东部边界断裂,南起河南兰考,北至山东聊城以北,全长达270Km,在凹陷范围的长度达140km,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60°,具有上陡下缓梨式断层特征,断距向深部加大,从上第三系至奥陶系顶面断距由100-200m加大到8350m,断层落差最大处在前梨园一带,往南北方向落差逐渐减小。
早第三纪时期,兰聊断裂南延并成为东濮凹陷的边界,控制着东濮凹陷的形成。由于断裂活动的不均一性。断裂平面落差的变化在下降盘形成下第三系的沉降沉积中心,自北而南有濮城、前梨园、葛岗集、堌阳等,也是下第三系沙三段的供油中心,兰聊断裂由若干条断裂组成,从三叠纪未印支期开始发育,直至近代仍在不断活动。(见图1、2)。
广义的黄河断裂是指对中央构造带和凹陷形成的控制断裂。位于凹陷中部,北北东—北东向延伸,断面倾向北西西—北西,倾角50-60°,全长约130km。从其平面展布和活动期一般可分为三段。北段为卫西断裂,基岩落差700m左右,由于倾角较缓,基底抬升约1500m,形成于沙三段早期,结束于沙一段前,对沙三段沉积厚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中段为文西断裂,基底落差达3000m以上,主要活动期为沙三段,东营组未期停止活动,对沙三段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习城集以南即狭义的黄河断裂,基岩落差在2500-3000m。在桥口、新霍地区,断裂主要活动期为沙二上段至东营组。唐庄及其以南的马厂、脑里集地区,断裂的主要活动为东营组和馆陶组,至明化镇组才结束活动。
黄河断裂具有以下特点:在断裂形成和发育上具有北段形成早,活动结束早,南段形成晚,活动结束也晚,断裂落差具有北段小,中南段落差大,南段在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普遍见到辉绿岩和玄武岩体,说明黄河断裂也有可能是切穿地壳的深断裂。(见图1、2)
位于凹陷西侧,是东降西升的正断层,为西部斜坡与西部洼陷带的分界断裂。长垣断裂作为形成东濮裂谷盆地边界,在平面上由南向北逐渐分支,包括石家集断裂,五星集断裂和马寨断裂在内成一帚状结构。在庆祖集以北地区,由于断裂分叉撒开,使西斜坡北部成为断阶构造。各条断层基底落差都在千米以上,向北断裂落差变小,对沙三段沉积的控制作用减小。庆祖集以南,长垣断裂南段,基底落差达3000-3500m,在沙四段形成之后活动性逐渐增大,对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控制作用明显,在馆陶组早期停止活动。长垣断裂特点:①南段形成较早,在沙四段即已形成,往北至胡状集—庆祖集地区在沙三段形成,北段在马寨地区形成于沙三段中后期;②由于断裂在南段较为单一,在中段和北段分叉成2-3条及派生断裂,使该区的构造断块比较复杂;③长垣断裂上升盘的长1井有厚约100米的闪长玢岩,说明它是一条深断裂。(见图1、2)
发育于文留构造东侧,为东降西升的正断层,走向北北东,南北延伸 28km,沙四段底界最大落差达1200m以上,一般为600-800m,断裂倾角上陡(约70゜)下缓(约10゜-30゜),沿二叠系层面与其倾向一致而逐渐消失。文东断裂最早形成于沙三3亚段,明显发育于沙三2亚段至沙一段,在东营组末期停止活动。断裂在剖面上部从沙三4盐膏层中滑脱,形成复杂的断阶或垒块,如文10块是文中油田的主力断块,在中下部合为一条,在下降盘发育有滚动背斜(如文东滚动背斜),或于西降东升的徐楼断裂配伍形成文南地堑断块区,并被次级断裂切割为垒堑相间的复杂断块区,是东濮凹陷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见图1、2)。
位于西斜坡北段,是斜坡的东界,断面上陡(60゜)下缓(15゜),最大落差850米,断裂向下消失于沙四段盐膏层中。断裂形成于沙二段,生长指数1.67,沙一段、东营组继续发育,至东营末停止活动。马寨断层是本区典型的重力滑脱断层,断裂下降盘下第三系较全,上升盘缺失沙二段以上沉积。断裂由三条支断裂组成,两边一条垂直断距600m,在断裂下降盘形成断阶及滚动背斜(见图1、2、3、4)。
发育在文留构造西翼,自北而南由三条雁行式排列组成,两侧有较好的构造闂闭,形成丰富的油气藏。这些断裂发育于沙三3沉积前,下切到盆地基底,沙三2亚段时期活动最为强烈,生长指数高达3.9-7,沙三1—沙二下时活动也比较强烈,生长指数1.9-2.9。文西断裂的两侧为柳屯—海通集生烃洼陷,在沙三3---东营期活动阶段,油气沿断层上倾方向运移并形成富集的油气藏。该断裂在馆陶组沉积后已停止活动。沙三段、沙二段油气藏均为文西断层遮挡形成。(见图1、2)
濮城断裂是由四条北北东向的西倾正断层组成的断裂,平面上是雁行式排列,其中濮25断层为主要断层。断面上陡下缓,倾角60゜向下变缓为20゜,落差上小下大,奥陶系顶面约1100m,沙二段至沙三段一般为100-250m,至沙二上小于80m。主要活动期在沙三—沙二下,延伸长度大于28km。
断裂的下降盘为滚动背斜,上升盘为继承性发育的东倾半背斜。闂闭面积54平方千米,沙三1高点隆起幅度200-350m,至沙一段幅度为100-250m。(见图5)
东濮凹陷的构造主要受断裂控制。三组主干断裂活动的差异,造就了东濮凹陷总体上表现出两洼一隆一斜坡一断阶的构造格局。据此可将东濮凹陷划分为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西部断阶斜坡带(I)、西部洼陷带(II)、中央隆起带(III)、东部洼陷带(IV)和东明集断阶带(V)(见图6)。
由于基底断裂及其下第三系构造演化具有南北差异性,在二级构造单元中可再划分出若干亚二级构造单元。各层次基本在海通集—黄河断层北段一线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般可以此线将各二级带一分为二。中央隆起带北部从古构造发育和今构造特征来看,存在着二个发育展布形态特征不同的亚二级构造带,即文明寨—卫城构造带(III1)和濮城—文留构造带(III2),二者略雁行构造特征。中央隆起带南部,由于黄河、马厂和三春集断层对构造发育的控制作用,有明显的雁行特征,又可划分出三个构造亚带,即桥口—徐集构造带(III3)、唐庄----马厂构造带(III4)和三春集—爪营构造带(III5)。这样,中央隆起带就由五个雁列展布的亚二级构造带组成。
关于西部断阶带,从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来看,宋庙—长垣断层的各断层形成较早,长期活动,控制下第三系沉积,断层下降盘沙三段沉积很厚,而且它们均呈弧形展布,向北撒开,向南收敛,各自控制了一个半地堑。因此,最西边向南合并的“切线断层”实际上是西部洼陷带的边界断层。也就是说,现今的“马寨—庆祖集断阶带(I1)在盆地拉张过程中是属于西部洼陷带的一部分,而不是斜坡带。所以,严格地说,”马寨—庆祖集断阶带“(I1)与高平集斜坡带(I2)不属于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只是从现今构造和展布特征将它们划分为一个二级带。
每一个二级或亚二级构造带均由若干三级(局部)构造组成。在东西两个洼陷带内也发育有一些局部构造。。
东濮凹陷共有5个二级构造单元,12个亚二级构造单元。东濮凹陷二级、亚二级构造带主要受一、二级大断裂的控制。由于断裂基本为NNE-NE向延伸,它们控制的二级构造带也呈NNE-NE条带状展布。南北各带基本延伸至凹陷边界,长120-140km;东西各带宽5-13km,相互近于平行排列。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非常富集的盆地,至2002年底已发现文东、文南、文西、文北、文中、濮城、马厂、卫城、胡状集、桥口、文明寨、古云集、庆祖集、马寨、三春集、刘庄、徐集、赵庄、前梨园、白庙共20个油田,探明含油面积370 km,石油地质储量5.18亿吨;已发现文东、文南、文西、文中、濮城、马厂、卫城、桥口、古云集、刘庄、白庙、南湖共12个气田,探明含气面积113.4 km,天然气储量515.50亿立方米。(见图7)
油气藏形成条件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丰富的典型盐湖盆地,在构造上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凹陷内断裂发育,活动时间长,构造闂闭类型多,不同砂体遍布全区,烃源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具备了油气藏良好的形成条件,特别是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体的组合,又位于生烃凹陷之中,形成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式聚集带,加之盐层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盖层,在凹陷发现了十分富集的下第三系油气藏。(见图8)
(1)良好的油气源层具有丰富的烃类物质基础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尤其北部的濮城—前梨园和柳屯—海通集洼陷为最厚,一般在880-1160m左右。其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以腐植----腐泥型为主,达到了好—较好烃源岩标准。而且烃源岩埋藏较深,有机质演化程度高。东濮凹陷主要烃源岩排烃条件优越,如沙三段—沙四段为砂泥岩互层,泥岩单层一般小于15m,利于烃类垂向运移,加之本区两洼一隆的构造格局和各类闂闭,油气聚集条件是十分有利的。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源丰富,凹陷内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稳定,总厚约800m,其中煤层厚10-25m,暗色泥岩厚180-200余米。煤系的埋藏较深,变质阶段在气煤以上,几乎全部进入了二次生气过程,在东濮凹陷的勘探工作中已证实有相当储量来自石碳-----二叠系的天然气源层。
(2)下第三系多种砂体的重叠分布成为全区良好的储集体。
东濮凹陷古生界和下第三系组成两大储集组合。下第三系的储集层主要由多沉积体系多类型砂体组成。由于流入本凹陷内众多水系构成了多物源的特点,其砂体具有在纵向上继承叠加,在平面上叠置连片的结构。
(3)多套成油组合是形成各类油气藏的层控条件
东濮凹陷主要发育了四套组合:石碳—二叠系及沙四段组合,沙三4—沙三2组合,沙三1—沙二上组合和沙一段自生自储组合,其中以下生中储上盖为主要组合形式,尤其在凹陷北部十分突出,其特点是生储盖层段分异明显,成套性强,该类组合的石油储量占总储量的90%,其次为自生自储式的成油组合,主要分布于凹陷南部沙三段内及全凹陷的沙一下段中。古生新储成油组合,石碳—二叠系为气源层,沙四段为其储层,沙三4亚段盐膏层为其盖层。
(4)中央构造带是多期发育的油气最有利的富集带
东濮凹陷中央构造带,位于凹陷中部,南北长100余千米,东西宽几十千米,面积达1000余平方千米,为继承性的大型多种闂闭类型的构造带,东西为有利的生烃凹陷,因而形成多含油层系,多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不同层系的油层,在平面上呈叠合连片,在纵向上呈相互叠置的整带含油的现状。东濮凹陷已探明储量的90%分布于本带,是凹陷最富集的地带。
油气藏分布规律
(1)油气藏总体上呈环带分布
(2)中央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模式
(3)盐膏盖层之下形成油气富集区
(4)沙河街期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富集
东濮凹陷主要油气田构造特征
(1)濮城油田
濮城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构造带北部,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走向北北东,探明含油面积60.1 km。构造高点位于濮36-濮2-97一线,构造西翼陡、东翼缓,构造北端背斜形态清楚,南端被一条北东走向的南掉正断层所切,由浅而深构造倾角及隆起幅度逐渐增大,是一个长期继承发育的构造。濮城构造断层发育,大断层的落差大于100m,内部次级断层落差一般为20-50m,断层的走向可分为三组,即构造东北部以北北东,北东向为主,构造中部的近南北向为主,构造南部以北东东向,近东西向为主。在三组断层中,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延伸远,对地层构造、油气水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沙三段为断块油藏,各断块间油水界面不一分布自成系统;沙二段油藏各块之间油水界面不统一,属构造油藏;沙一段为构造—岩性油藏(见图9)。
(2)文明寨油田
文明寨构造是东濮凹陷中央构造带北端的一个穹隆背斜,又被一组走向北东东而倾向相反的断层切割所形成的一个地垒为主体的构造。高点在明1井附近,构造顶部和西、北翼地层倾角2-3度,东南翼深部地层较陡,可达9゜-10゜(见图10)
文明寨油田断层纵横交错,多而复杂。凡钻穿沙河街组的井都钻遇到了几条断层,也就是说大部分井都要穿过5-6个不同的断块。控制油田主体的三条大断层是:(1)卫7断面北倾,走向北北东,落差100-200m,(2)明14断层断面南倾,走向北北东,落差200-400m;(3)明5断层断面东南倾,走向北东,落差500-800m。三条大断层夹持了一个北东东向主垒块。次一级断层落差大部分50-130m,这组断层与大断层近于垂直相交或斜交,将主垒块又切割成四个垒堑相间的断块区,即明16、明1西、明1东和明6断块区。在卫7断层下降盘即构造北翼还有一个含油断块,称为卫7断块区。另外明14断层以西的深部发育一组北倾的断层,落差大约100-300m。这组断层与明14断层一起构成了沙三段中下部和沙四段的深部含油断块区为明14断块区。文明寨油田为一复杂的断块油田。
(3)卫城油田
卫城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构造带北段,濮城洼陷西侧,是由北东的断裂所复杂化的背斜构造,长13km,宽2-4Km,面积41.9Km,构造东陡15°-30°,西缓10°-15°,浅层平缓,深层较陡,走向北东30゜左右。构造被北东向的卫东,卫西两条相反的断层切割,形成卫东断裂带内的断块,卫西断裂带内断块和两断层间的垒块三部分,其内部又被次一级断层切割。
(4)文东油气田
文东油气田在文留构造东部,南北长20Km,东西宽2-4Km,面积54.8Km。文东油气田在文东断层下降盘中断和南段,西以西掉东升的徐楼断层为界,北段西界为文东断层,自北而南有文16 鼻状构造,文13滚动背斜和文88半背斜构造(沙三3亚段),以文13滚动背斜埋藏较浅,约3100m左右,闭合高度约200m,文16鼻状构造埋深在3220m左右,闭合高度约100m,南部到文88半背斜构造埋深3350m左右,闭合面积约20Km。
沙二下亚段油藏在文13滚动背斜东翼的文88背斜上闂闭条件为半背斜与反向断层相结合形成。沙三1亚段油藏分布在文13滚动背斜及文16鼻状构造上(见图12)。
根据断层发育情况,按沙三3亚段主力层系将文东油气田划分为5个断块区,自北而南是文16、文13、文88、文200断块区。
(5)文南油气田
文南油田位于濮阳县梁庄乡和徐镇境内,属文留构造南部,东以徐楼断层与文东油气田相接,西以文西断裂为界与海通集相连,面积58 km。文南油气田属文东断裂以东的滚动背斜构造,构造呈北北东向,东西翼倾角10゜一15゜,向南倾角5゜一6゜,本区发育三条大断层,由西至东分别为文西断裂,文东断裂和徐楼断裂,走向基本与构造平行,将本区分割为东西分带,垒堑相间的格局。在文东、徐镇断裂间的地堑区内由于5条次级断层的作用分为文33断块区,文72断块区和西南的文138断块区(见图13)。
(6)文中油田
文中油田位于濮阳县境内,属文留构造中部。文中油田的三个断块中文10和文15断块在文东断裂上升盘,文25块在文10块与文15块间,构造位置在文东断裂下降盘。(见图14)
文10块为四面被断层所限的四方形地垒构造,长宽各约1.5km,面积约3km,地层倾向南东倾角7°-10°,断块内又有数条小断层,其中文10-4断层将文10断块分成东西两块,西块较高,面积较大,含油极富集。
文15断块位于文中油田南部,为由文东、文中两条断层间的地垒,东西长31km,宽1.5km,面积约4 km,地层东南倾,倾角10゜-20゜。
文25断块在文10与文15断块间略偏东的文东断裂下降,长4.7km,宽0.5----1.5km,面积5.6 km,又被次级的西倾断层切割为几条北东向条带状断块,地层倾角南东,倾角22゜-26゜。
(7)文23气田
文23气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黄河滞洪区内。文23气田在文留构造顶部的文23断块区,为断裂背斜闂闭,面积13.2 km。文留构造走向北东,文23断块东西北为断层所限形成的南倾地垒构造,断层以北地层北倾,文23断块区两翼地层东缓4゜-7゜。在断块区发现有若干条50-150m的断层,较大的3条断层(文68、文108、文104断层)沿走向把文23断块区切割成4个断块区,在这些断块发现有次一级的小断层,由于落差小,只是对断块起到复杂化的作用。该气藏认为具有层状性质的断块块状气藏。(见图15)
(8)桥口油田
桥口构造位于中央隆起南部偏北,地处黄河南地区,北与文南河岸地区隔河相望,南与新霍构造相连,西以黄河断层为界,东临葛岗集洼陷,东西宽7.5km,南北长11km,构造面积80 km,探明含油面积17.6 km。
桥口构造是一个被一组黄河断裂为主的一系列西掉断层所复杂化的背斜构造,又为次一级断层将构造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断块。构造高点位于桥27井附近。沙二下亚段顶面构造高点埋深2500m,闭合高度800m,地层以东倾为主,倾角5゜左右,构造西界的黄河断裂倾向北西西,倾角40゜左右,走向北北东,延伸 长度12km。构造对油气聚集起着主要控制作用,断块控制油气富集程度。(见图16)。
(9)马厂油田
马厂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构造带南部中段,北与唐庄构造相连,东临葛岗集洼陷,西侧是西掉的黄河大断裂,是一个向东南倾的半背斜,南北长16km,东西宽3-4km,探明含油面积12.1km。
马厂断层是重要的基底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北西,断距300-600米,伴有一系列走向与之平行的次一级西倾断层,被之后形成的东倾断层切割,使构造主体部位为北东东的4条断层切割成几个断块,是油气分布的基本单元。(见图17)
(10)马寨油田
马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北部,其南为胡状集油田,北为文明寨油田,东临卫城油田。总的构造格局为在东南倾斜的背景上,发育三个大的鼻状构造,并被一系列北北东向东倾断层所切割,形成了一系列的断块、断鼻闂闭。卫95断块为岳村鼻状构造顶部的一个垒块构造。(见图18)
(11)胡状集油田
胡状集油田位于东濮凹陷西斜坡的中段,北与马寨相连,南与庆祖集断阶带相接,东临柳屯----海通集洼陷,构造走向呈北北东向,构造形态为一大型鼻状隆起被一系列东掉断层切割成4-5个断阶,每个断阶内油气富集于断鼻高点,南北长10km,东西宽2-4km。在沙三2亚段底部构造图,按2500m构造等深线圈闭面积约为30 km。构造高点位于胡7-6井—胡7—胡9井一线附近,闭合高度500-100m,探明含油面积28.4km。地层东北倾,倾角4°-6°,构造与断层对油气富集起着控制作用,石家集断层是一条控油断层。(见图19)
(12)庆祖集油田
庆祖集油田位于东濮凹陷西斜坡带上,北接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东临海通集洼陷。西为石家集断层和五星集断层,南与高平集斜坡带连接,为多条东掉断层切割成断阶的鼻状构造。
庆祖集油田断层发育,构造复杂,以东掉断层为主,主要断层有长垣断层和石家集断层。长垣断裂为与海通集洼陷的分界,落差达1600m以上,倾角45゜左右。石家集断层位于长垣断层以西,落差500m以上,倾角45°左右。构造高点在庆15井东。油藏受一系列东掉北东向的小断层控制,落差50m左右,这些断层把庆祖集鼻状构造切割成几个小断块,各块油气水关系不同,富集程度各异。探明含油面积9.1 km。石家集断层为一条控油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