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科寺

更新时间:2023-07-25 10:32

东科寺,亦称“东科尔寺”、“洞阔寺”,都是藏语的译音名称。东科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历史沿革

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寺由四世东科尔嘉羊木措,建于城东西石峡口,历时三年,建筑式样纯属藏式。雍正六年罗卜藏丹津反清,寺院化为灰烬。雍正十一年五世东科尔索南嘉措将东科寺移建于此位置。所建正殿大经堂五间,耳殿两间,正门五间,柏木地板、松板天花、门扇一律兽头铜环,金钉镶嵌,佛祖释加牟尼、文珠、普贤菩萨及宗喀巴金身,均系镀金雕塑。

东科寺,殿柱赤底而以金龙缠绕,仅从北京购请大小镀金铜佛达数千尊,以骆驼取道绥远、包头至寺院,特建楼阁供奉。乾隆皇帝特赐金匾“特普夭邪丹书林”又赐名“嘉善寺”。此后,清廷特定东科寺为钦差大臣每年七月十五日祭海会盟之所。东科寺注重密宗修持,以修供胜乐,集密、大威法三大本尊的彩粉法场最为出名,寺内有五世、七世东科尔活佛的银制灵塔等。

规模之大

东科寺当时占有土地一万三千公顷,包括湟源县西南大部分土地及海晏、共和、贵德等一部分土地。奶牛300头,羊4000余只,房舍650间。1958年在宗教制度改革中,珍贵文物和档案经卷大多失散,寺院主要建筑也被拆毁,1985年寺院重新开放,新建了大经堂

清代,该寺建筑规模宏大,正殿大经堂5间,耳殿2间,柏木地板,松板天花,门扇上是兽头铜环,金钉镶嵌。佛祖释迦牟尼及文殊、普贤菩萨、宗喀巴塑像,均为镏金铜像,殿柱红底金龙缠绕,金龙金睛翘尾,凌云欲飞。各种佛像千姿百态,巧夺天工。殿前社火院一平如砥。僧舍、库房、伙房、议事房数百间。其中活佛府邸备极精美。1737年(乾隆二年),寺院完工后,从北京购回大小镀金铜像千尊,特建楼阁供奉,实系丹噶尔首屈一指之藏传佛教寺院,遂由乾隆皇帝赐金匾,并正式赐名为“特普天邪丹书林”。由此东科尔寺声誉日著。

兴盛时期

东科寺,原设有显宗、时轮经院,采用西藏色拉杰巴扎仓教程,僧侣200余人。寺僧注重密宗修持,以修供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大本尊的彩粉坛场最为出名。

东科寺在历史上广有寺产,极其富豪,且有很大的政治权势。《丹噶尔厅志》载其“土地之广,田租之多,遍丹邑皆是也。且毗接于西宁县迤西各庄,设立各等苛虐刑罚,权埒官吏而冤横过之。僧徒众盛至百数十人。”该寺管家很有实权,寺主东科尔呼图克图驻京,其“掌财赋收纳之柄者,维管家一人所司,寺僧得为管家权柄数年,家赀累千万金,富雄一乡矣。”

布局结构

东科寺有六座属寺,本县境内有金佛寺、下拉拉寺、贵德曲乃亥寺,甘肃天祝县天堂寺,肃南马蹄寺。1958年宗教改革后,寺院被封,一些珍贵文物及档案经书,大多失散,寺院除剩活佛府邸一座48间外,主要建筑被拆毁。1983年3月30日重新开放,1986年修复琉璃瓦经堂一座5间,维修活佛府邸48间,僧舍6院24间。

经堂坐西朝东,内自左向右依次供有无量佛、药师、释迦牟尼、迦叶等泥塑像,两旁有八大金刚泥塑像,门旁塑有旦正和山多二护法神,还有宝贝佛、十三世东科塑像各一尊。此皆出自名匠之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该寺现有僧人17人(其中完德4人)由3人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行政和宗教事务。

共和东科寺

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北24公里处,在今廿地乡北1公里恰让河东的羊让村,始建于1942年。1958年时有公房10间,私房44间,教徒22人,由寺主旦正主持寺务。 1982年5月批准开放,现有经堂1座3间,住房9间,教徒27 人。现无活佛,重要宗教活动一般请贵德县却毛寺活佛来寺主持。东格尔寺较之尕赛寺,戒律比较严格,住寺教徒均穿法衣,不准结婚,学经制度及一些活动方式类似格鲁派,是较典型的白本(觉尔本)寺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