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2 10:11
东艺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制作时工艺复杂,一般先以细木为骨架,做成八角、六角或四角型,然后在骨架之间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外绘各种图案,一般形制较大,悬挂在厅堂梁上。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
东艺宫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东艺宫灯作为中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一些豪华殿堂和住宅里仍能发现宫灯造型装饰。
传统的东艺宫灯多燃蜡照明,为防风,用水胶刷过的纱布或镶嵌玻璃当罩,上面绘制各式各样图案,各含不同寓意,各有不同功用,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宫灯种类很多,有六角宫灯、四角宫灯、喜气宫灯、宋彩龙凤宫灯、添丁灯、走马宫灯,而现今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及社会的需要,还衍生了各式广告宫灯,寺庙宫灯。人们通过这些不同内容的宫灯,寄托心中的愿望。
东艺宫灯历史悠久,八世纪已盛行,是灯具与工艺美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既有实用价值,又表现出东方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江门东艺宫灯极具中华历史, 已被评选为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门被定为通商口岸。南宋未年流落到江门新会的一位李姓宫灯御师的后代李希焱操起祖业,在江门长堤开设了宫灯瓷业行。1925年,李希焱儿子李发继承父业,流传下来的宫灯重新开始焕发光芒。
40年代后期,由于国内战乱,李发先生将生意转移到香港,于一九四九年在香港正式设立东艺宫灯厂,并结合西方工艺制成现代宫灯。亦是中国最具历史的宫灯厂、灯笼厂, 在参加的十二界香港工业展览会中,由于其做工精致,巧夺天工,东艺宫灯六次获得金奖,蜚声海内外。主要产品有:仿古宫灯、古典宫灯、灯笼、花灯、彩灯、走马灯、荷花灯、莲花灯、红木宫灯。香港无线, 亚视等东南亚各大电视台都采用东艺宫灯为古装剧的专业道具,在香港畅销六十多年,经久不衰,行销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受到海外华人,外国人士的赞赏。
东艺宫灯在1949年更获得了英国政府专利,这是中国工业史最早的灯具结构造型专利。江门东艺宫灯做工精湛,有宋彩, 金黄色和仿红木色,镀金色雍容华贵, 仿红木色古色古香,配上山水花鸟国画等中国特色传统图案,内附走马灯,行云流水,令图案更具动感,吊穗随风飘逸,富丽堂皇。各大酒店和社区楼盘及游园灯会,古庙,旅游胜地大量订购使用。
江门东艺宫灯更是各地大型祭祀活动专用,东南亚、沿海江门等地慈善筹款投灯活动的指定圣灯。
江门东艺宫灯,折叠式结构,简单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运输方便。受到海外华人、外国人士的赞赏,并成为国际交流的最佳信物。
东艺宫灯在1949年更获得了英国政府专利(这是中国工业史最早的灯具结构造型专利)
荣获六届香港工展会冠军奖
中国照明行业协会100款经典灯之特推品牌
开平碉楼杯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江门市十佳旅游工艺品奖
《中山照明》十大
碉楼宫灯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奖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奖项
12米长九龙壁在江门市面世 为北京奥运助威
九龙壁长12米、高3米,以北京故宫的九龙壁为蓝本。
9条栩栩如生的蛟龙,金碧辉煌的彩绘雕花,形成一面令人叹为观止的九龙壁。08年3月26日,这面九龙壁是东艺宫灯制作。制作九龙壁是为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助威。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一盛事举世瞩目,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作为龙的传人,我们都想为北京奥运祝福,所以我们制作了这面九龙壁为北京奥运会助威,表达我们的心愿。”上世纪70年代制作的九龙壁,就在香港工展会上获过奖。当年在香港工展会上展出的九龙壁长5米、高2米,是用木雕制成,而这面九龙壁长12米、高3米,以北京故宫的九龙壁为蓝本,同时结合自己的创意自行设计和塑造。制作工艺也集古今之精华,采用现代的玻璃钢、传统的彩绘雕花以及琉璃瓦等材料,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特色。为了重塑这面九龙壁,该公司还派专人到北京去临摹,并把已退休的能工巧匠请回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经过半年精雕细琢才完成了九龙壁的制作。前来看过这面九龙壁的专家学者无不翘指称赞,这是江门侨乡最精美的九龙壁。
滨江新区天沙河现灯河奇观近4万人放了近2万盏龙灯祈福许愿
大型宫灯和龙灯吸引眼球
东艺宫灯大型宫灯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眼球。众多市民纷纷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拍照。“之前看到报道,听说龙灯祈福活动现场会有大型的龙灯可以看,所以特地过来看看。这个龙灯很有‘型’,加上灯光,效果很好。”从江海区过来的陈儒鹏说。
东艺大型宫灯高3米,是由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是顶级的手工艺品。
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东艺宫灯
其一:
江门东艺宫灯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门被定为通商口岸。南宋当年流落到江门新会的一位李姓宫灯御师的后代李希焱操起祖业,在江门长堤开设了宫灯瓷业行。1925年,李希焱儿子李发继承祖业。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其出生于印刷世家的太太有感于多年的内战,担心祖国的文化遗产渐渐流失,于是冒着风险前往北京,用了两年的时间流连于故宫紫禁城,并用最直接的白描手法将大部分的宫廷饰物一一描绘下来,并记录注释。40年代后期,李发将生意渐渐转移到香港,并按太太描绘下来的宫廷用品图案加以改造,制成现代宫灯。在参加香港工业展览会中,东艺宫灯在展会上六次获得金奖,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