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洋

更新时间:2022-07-31 14:35

元代以来中国古籍对大陆疆域以外海洋的合称。对东﹑西洋的范围的划分有个认识发展过程﹐其概念因时代﹑载籍不同而有区别。13世纪末﹐徐明善的《天南行纪》和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已提及“西洋”之名﹐成书于元大德八年(1304)的《南海志》是迄今所知最早同时提及东洋﹑西洋的著作。依该书所记﹐元代的东﹑西洋应以中国雷州半岛-加里曼丹岛西岸-巽他海峡为分界。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及其以东的海域﹑地区为东洋﹐其中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南部﹑苏拉威西岛﹑帝汶岛直至马鲁古群岛一带被称为大东洋﹐加里曼丹岛北部至菲律宾群岛被称为小东洋。西洋指加里曼丹以西至东非沿岸的海域和地区﹐其中又以马六甲海峡为界而分为大西洋和小西洋。今南海西部谓之小西洋﹐印度洋当即大西洋。这种划分自元代至明代中期没有多大变化﹐郑和下西洋时所说的“西洋”﹐实际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大﹑小西洋。但汪大渊的《岛夷志略》等则以西洋名国﹐专指印度南部一带

简介

概念的变化

明末清初﹐东﹑西洋的范围与概念又有变化。明张燮成书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东西洋考》总结了长期以来舟师﹑水手的航海经验﹐明确提出应以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一带为界﹐来划分东﹑西洋﹐《明史》基本上沿袭其说。这一时期东洋的范围逐渐东移﹐原来的小东洋被称为东洋﹐而台湾﹑琉球一带则被称为小东洋。至于元代称为大东洋(爪哇岛至马鲁古群岛一带)则被改称为西洋的范围。同时西洋的范围亦渐西移﹐原来的大西洋(今印度洋一带)被称为小西洋﹐印度沿岸的果阿等地因被称为小西洋国﹐而大西洋一词则逐渐用以称呼今欧﹑美之间的广阔海域或地区。

明清划分

随著东洋﹑西洋范围分别向东﹑西两方推移﹐明嘉靖年间(1522~1566)开始出现南洋之名﹐专指中国正南方以外地区和海域。郑若曾等所撰之《筹海图编》﹑《海运图说》已把今东南亚一带称为南洋。此后﹐由于东西方交往的增多﹐中国地理科学水平的提高﹐清末大东洋﹑小东洋﹑小西洋等名称即渐废弃不用。鸦片战争以后﹐东洋往往专用于称呼日本或其附近的海域和地区﹐西洋则成为今大西洋一带的专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东洋﹑西洋及南洋等名逐渐消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