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14
《陈风·东门之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写男女约会而久候不至的诗歌。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东门之外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星斗满天,可惜心爱的人没有如约而至,表达了主人公的焦灼和惆怅之情。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运用情景如画的“赋”法描摹,借景烘托,无一句情语而懊恼哀伤之情自现,造成了似乐还哀的氛围递换、变化的效果。
陈风·东门之杨⑴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⑵。昏以为期⑶,明星煌煌⑷。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⑸。昏以为期,明星晢晢⑹。
⑴陈风:即陈地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东门:都城朝向东方的门,东门又往往是春天男女相会之所。
⑵牂(zāng)牂:风吹树叶的响声。一说枝叶茂盛的样子。
⑶昏:黄昏。期:约定的时间。
⑷明星:明亮的星星。一说启明星,晨见东方。煌煌:明亮的样子。
⑸肺(pèi)肺:枝叶茂盛的样子。一说树叶的响声。
⑹晢(zhé)晢:明亮的样子。
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浓密叶片辉映着金色夕阳。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
我来到东城门外白杨林边,晚霞映红了白杨浓密叶片。明明和人家约好黄昏见面,却让我苦等到星星嵌满天。
关于《陈风·东门之杨》的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刺时之作”,以为刺的是“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这种观点今人多不取。今人多赞成朱熹的观点,认为这是一首男女约会而久候不至的诗。
《陈风·东门之杨》诗中那在白杨树下踯躅的人儿,究竟是男、是女,很难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或她)一定是早早吃罢晚饭,就喜孜孜来到城东门外赴约了。这约会在初恋者的心上,既隐秘又新奇,其间涌动着的,当然还有几分羞涩、几分兴奋。陈国都城的“东门”外,又正是男女青年的聚会之处,那里有“丘”、有“池”、有“枌”(白榆),“陈风”中的爱情之歌《东门之池》《宛丘》《月出》《东门之枌》,大抵都产生于这块爱情圣地。
此时主人公的伫足之处,正有一排挺拔高耸的白杨。诗中描述它们“其叶牂牂”“其叶肺肺”,可见正当叶儿繁茂、清碧满树的夏令。当黄昏降临、星月在天的夜晚,乌蓝的天空撒下银白的光雾,白杨树下便该映漾出一片摇曳多姿的树影。清风吹过,满树的叶儿便“牂牂”“肺肺”作响。这情景在等候情人的主人公眼中,起初一定是异常美妙的。故诗之入笔,即从黄昏夏夜中的白杨写起,表现着一种如梦如幻的画境;再加上“牂牂”“肺肺”的树声,听来简直就是心儿的浅唱低回。但当主人公久待情人而不见的时候,诗情便出现了巨大的逆转。“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星晢晢”——字面的景象似乎依然很美,那“煌煌”“晢晢”的启明星,高高升起于青碧如洗的夜空,静谧的世界便全被这灿烂的星辰照耀到了。然而,约会的时间明明是在黄昏,此时却已是斗转星移的清寂凌晨,连启明星都已闪耀在东天,情人却不知在哪儿。诗讲究含蓄,故句面上始终未出现不见情人的字眼。但那久待的焦灼、失望的懊恼,分明已充溢于字里行间。于是“煌煌”闪烁的“明星”,似也感受了“昏以为期”的失约,而变得焦灼不安了;就是那曾经唱着歌儿似的白杨树声,也化成了一片嘘唏和叹息。
此诗运用的并非“兴”语,而是情景如画的“赋”法描摹。在终夜难耐的等待之中,借白杨树声和“煌煌”明星之景的点染,来烘托不见伊人的焦灼和惆怅,无一句情语,而懊恼、哀伤之情自现。这正是此诗情感抒写上的妙处。由于开笔一无征兆,直至结句方才暗示期会有失,更使诗中的景物描摹,带有了伴随情感逆转而改观的不同色彩,造成了似乐还哀的氛围递换、变化的效果。
宋代朱熹《诗集传》:“兴也。……此亦男女期会而有约不至者,故因其所见以起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