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21 17:51
1958年,为引卫河水灌溉牙里、双井等区、公社的28万亩耕地,魏县出动1万名劳力,自7月至9月开挖了从北善村卫河左岸向北至简庄,长15.4公里的渠道,平均挖深6米,底宽8米,边坡1:2,上口宽32米,开挖土方160万立方米,命名为东风渠。同年11月魏县并入大名县后,曾计划在1959年麦收前,将渠道向北廷伸与小引河挖通,扩大灌溉面积,并解决航运、蓄水、排涝等问题。这一计划由于东风渠工程纳入地区计划而改变。
1959年,邯郸地委、邯郸专署为解决滏阳河以东、卫运河以西深水、苦水区灌溉用水,改变干旱低产面貌,组织曲周、大名、永年、磁县、南宫、巨鹿、内丘七个大县(当时邯、邢两个地区原有的30个县、市,合并为九县一市)的24万民工,在魏县1958年开挖的基础上,扩建东风渠,干渠向北延伸到曲周县城南与滏阳河衔接,曲周以下开挖四条分干渠。扩建工程从1959年10月25日正式动工,12月中下旬相继完成。1960年元旦北善村进水闸开始引水。
东风渠1条总干,4条分干总长达384.4公里,贯穿邯郸、邢台2个地区(当时邢台专区合并为邯郸专区)的魏县、广平、肥乡、曲周、邱县、广宗、巨鹿、威县、南宫、平乡、隆尧11个县(当时为大名、曲周、南宫、巨鹿、内丘5大县),灌区控制面积6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90万亩。1960年1月27日全线通水,当年春季浇地246万亩。但不久就因上游河南省废止引黄,水源中断,而不能发挥应有效益。1977年,经省统一规划,已将广平县后固寨以下的总干渠改建为老沙河排水渠。
总干渠主要建筑物有:魏县境内有渠首进水间(包括船闻)、穿漳涵洞、西营节制闸;曲周县境内有曲周枢纽(包括船间、节制间、四分干进水闸各一座)。
东风渠(广平段)
位于广平县城东,南北走向。1959年冬开挖,1979年扩挖。从魏县到广平县南寺郎固乡入境,经寺郎固、城关、南阳堡三个乡镇,从南阳堡乡出境至曲周县。广平县境内全长10公里,深6米,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总流量150立方米每秒,是广平县内最大的排水渠。上有四座较大的桥梁。因该渠开挖时间正是“大跃进”年代,取有“乘东风、大跃进”之意。1962年该渠停灌。
东风渠(邢台地区)
1959年至1960年间,邯郸专区组织邢邯的有关县分三期工程挖总干渠一条及部分建筑物和分干渠。合并后的南宫、巨鹿、内丘三个大县组织民工施工,总计出工人数5.3万人,投工290.5万工日,完成工程量374万立方米。
东风渠总干渠于1960年1月27日开通,并正式引水灌溉。但由于渠系不配套,有灌无排,打乱自然流势,导致地下水位抬高。1960年1月通水后,造成沿渠两岸大片耕地严重盐碱化。邢台地区的四条分干渠除一、四分干渠保留外,二、三分干及支渠于1961年后陆续被群众填平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