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8:03
东龙观墓群,又称东龙观宋、金古墓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阳城乡东龙观村西北约1千米处的赵家芋(地名俗称),为宋、金、元时期的墓葬。
2008年,为修筑汾孝大道,由山西省考古所对东龙观墓群进行了勘探并发掘。
东龙观墓群,又称东龙观宋、金古墓群,墓地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为宋、金、元时期的墓葬。共计发掘出宋金时期墓葬27座,其中,砖室墓16座,土洞墓11座。以墓室平面形状分,可分为六角形、八角形和四角形;以墓室面积分,可分为大墓(5平方米以上),中墓(3~5平方米)和小墓(3平方米以下)。东龙观古墓群属于两个家族墓地,北边的墓主人姓氏根据出土物推测为周氏或吴氏家族;南边的从出土的明堂、买地券等文字资料来看,墓主人为生活在金代早期的王氏家族。
二号墓
二号墓是一座中型砖砌八角形单室墓,叠涩穹隆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道朝西,墓室方向108°。营建墓室用砖为三种,有条砖、子母砖和方砖。墓道为长条形阶梯状,口窄底宽,两壁略斜,从墓口至墓底共有较整齐的生土台阶12级。墓道上口长4.49米、宽1.1米,底部有一段长1.19米的小斜坡,下端宽1.1~1.23、深6.2米。墓门距地面深4.26米,高1.85、宽0.86米。以条形砖垒砌,表面抹灰。门框之上置斗拱,中间为一组完整斗拱,两边为半组斗拱,斗拱之上以两层条形砖压砌,条砖之上两角各有一块角砖。条形砖封门,由下至上第一层为左斜向排列15块,第二层为右斜向排列15块,二层之上为右斜向上下交错堆砌至门洞顶,墓门起券距墓底1.54米、券高0.3米,门左右置门墩,砖雕大门左右各一门砧,两个门砧之间还有长条形的门槛。甬道长0.92米,甬道壁两侧各有大门一扇,均匀横向排4排门钉,每排5个,门面施红彩,门钉施黑彩,门中内侧设门环各一。甬道底用方砖、条砖铺成,底部呈缓斜坡,东低西高缓慢上升至墓室。墓圹平面呈圆形,墓室平面呈八角形,方砖铺地,墓底有垫棺砖8块,均为方砖,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角各置方砖2块。墓壁用条形砖垒砌且装饰有砖雕,用少量白灰抹面勾缝。墓顶先用15层条砖叠涩内收,再用16层子母砖叠涩至墓顶,方砖盖顶。墓室长2.9米、宽2.87米、高5.95米。
五号墓
五号墓是一座中型砖砌八角形单室墓,穹隆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方向190°。砌墓条砖长34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铺地方砖边长33厘米、厚5厘米。墓道为长条形阶梯状,口底同宽,直壁,位于墓室南侧。长5.97米、宽0.77~1米、深4.94米。墓道南端被西邻的M4墓道东端打破。墓门距地面深4.26米,高1.6米、宽0.85米。仿木结构砖雕门楼顶部滴水排列整齐,下有椽头、斗拱,居中有匾额一块,刻“王立之墓”4字,匾额两侧各绘一朵红色牡丹花。墓门两侧白灰抹面,墓门拱形,距墓道底1.22米处起券,券高0.38米,墓门左右各置门墩一个,中间有门槛。条砖封门。甬道长0.84米,壁面涂白灰,东西两侧各绘一武士,武士半跏坐于矮凳或床榻之上,右手握剑,左手抚膝,怒目而视。墓室平面呈八角形,方砖铺地,墓室边长2.8米、高5.24米。墓壁条形砖错缝垒砌,表面抹灰,墓顶用条形砖叠涩成圆形,条形砖盖顶。墓室内设砖床,方砖铺砌,高0.3米。砖床正面靠墓室北壁置买地券一块。地面除随葬品外,还有5块彩色的椭圆石,应是镇墓的五方精石。砖床正面雕有壶门,内饰牡丹花,各壁面间均有立柱共8根立柱。M5墓道东南发现一处活土小坑,出土器物有买地券、地心砖、陶罐、泥钱、墨块、澄泥砚等。买地券与地心砖相对盖压在陶罐上,陶罐内装大小泥钱、墨块等。买地券方形,边长33厘米、厚5厘米,正面用朱砂书写,其内容与M5墓室中买地券内容完全一致。
四十八号墓
四十八号墓是一座中型砖砌八角形单室墓,穹隆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方向85°。墓道为长条形阶梯状,位于墓室东侧。墓道西宽东窄,中部平面略向南弧,口底同宽,直壁,壁面较整齐,共有台阶10级。上口长5.47米、宽0.66~1.26米,底坡长1.92米,深0.8~3.9米。墓门距地面深3.42米,高1.18米、宽0.86米,为条砖垒砌的拱形门,表面抹白灰。条砖封门,从底向上,第一、三层左斜,第二、四层右斜,其余随意堆砌,后用一块大石板砌于墓门外。石板长1.3米、宽0.68米、厚0.08米。甬道长0.66米,条砖错缝垒砌,两壁表面抹灰,弧顶未抹灰,距墓底0.98米起券,甬道地面铺方砖。墓圹表面呈圆形,墓室为仿木建筑结构,平面八角形,方砖铺地。砖室内设较矮棺床,棺床高0.1米。墓壁条形砖垒砌且装饰砖雕,墓顶先用12层条砖叠砌,再用17层子母砖叠涩成圆顶,方砖盖顶。墓室长2.76米、宽2.7米、高4.6米。
综述
东龙观墓群出土器物有陶器、瓷器、铁器、钱币等;器形有罐、碗、碟、盘、魂瓶、枕头等。墓室内砖雕、彩绘、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
壁画
墓葬壁画中“厨娘工作场面”“热气腾腾的包子”“佣人正在撵酒”等多种生活场景,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是比较有地位、有钱的人。另外,壁画内容显示有“金属货币兑换纸币”的柜台“收账”场景等,结合有关史料记载“晋商早期商人有汾阳籍”,可推测出墓主人生前从事汇票交易,也可谓早期的晋商雏形。一幅进行钱券兑换场景的壁画,暗藏着“原始钱庄”,从中可观晋商生活;一幅厨娘手端包子和汤盘、佣人撵酒、收账、金属货币兑换纸币的壁画,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一幅半掩的一扇门,门中一位雍容华贵的古代妇人启门探头微笑的壁画,再现了古代画匠巧妙地将人物与大门融为一体之艺术;一幅墓主人全家福的壁画,画中五人组合为三主人加二侍从,男主人居中,两侧为妻妾,两侧壁对应是有“茶酒位”和“厨积香”题记的主题,后厨画面是墓室永恒的主题,民以食为天,而茶酒是富人必要的炫耀,颇具休闲享受的味道。西北壁上书“厨积香”,东北壁上书“茶酒位”,绘有长桌、注壶、托盏等用具,两男侍正备茶酒。墙壁上还绘有小猫、小狗在窗下玩耍的画面等,具生活气息。墓室的壁画上,绘制了一幅账房先生在栅栏里算账的画面,身边的妇女手持一贯铜钱,栅栏外一名男子手持一个纸条类的东西。专家推测,这与“货币汇兑”有关。
砖雕
五号王氏墓地保存较为完整,顺着台阶式的斜坡墓道,可直达墓门,门被砖块封了起来,上方有一仿木砖雕牌匾,雕刻着“王立之墓”4个大字。匾为砖雕而非木质,属仿木砖雕牌匾。
明堂、买地契等
另一座彩绘砖雕墓,距“王立之墓”不远,风格略有不同,墓室八面均以高浮雕为主。墓中还发现了史书记载中的“明堂”。所谓“明堂”,是宋金时期一些地区对墓地规划图的称呼,是墓地中心的标志物,此次发现,充分证明800多年前,汾阳人就在使用着它。明堂最上方覆盖方砖1块,为“买地券”,字面向下;其下是“茔地图”方砖1块,字面向上,其上朱砂书写有地心、八卦、天干、地支及尊穴、次穴、卑穴的位置;最下方为1件陶罐,即为象征明堂的标志,陶罐内经过清理发现有澄泥砚1块、泥钱100余枚、已炭化的墨块1块,这意味着墓主人希望子孙中能出文人、有钱过富裕的生活。 与此同时,写在方砖上的“买地契”也被发现,这可称之为墓地的“身份证”。“买地契”上写着这样的字样:“维明昌陆年(1196年)伍月拾日汾州府城崇德坊居住王立伏为今身病患今来预修砌墓壹座龟筮□相地□□于本州西河县庆余乡东景□村西北……”由此可以得知,王家墓地初建的具体时间。 “买地契”意思是说,王立身体不好,已病入膏肓,特请人去看地、相地,挑选了一块风水好的土地,先修起一座墓,另外还记载着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具体埋藏于何处。其中的“维明昌”是指当时正值金代第六任皇帝金章宗完颜统治时期。
东龙观墓群向世人再现了800多年前山西汾阳宋金时代的生活场景,对研究山西金元时期的墓葬制度、葬俗(明堂之制)、瓷器的流通和民窑瓷器都有着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东龙观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龙观墓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阳城乡东龙观村西北约1千米处的赵家芋(地名俗称)。
自驾:自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东龙观墓群,路程约6.8千米,用时约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