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08:04
丝光绿蝇,是双翅目丽蝇科绿蝇属的动物。丝光绿蝇全变态,具有蓝、铜的金属光泽;头部宽,头顶黑色复眼大,深红色,触角黑褐色,芒短,两侧有羽状分枝;胸腹部蓝绿色,带紫色光泽;胸部小毛较长密,后胸基腹片具纤毛,肛尾末端尖削;幼虫成熟时黄白色,呈蛆状。
雄虫:体长5~9毫米。额较宽,约为一眼宽的1/3,但略小于触角第三节的3倍宽;在额的最狭处;侧额约为间额宽的1/2,间额红棕或暗棕色,且下部比上部为宽,侧额及侧颜略具银色粉被,侧额具细毛,侧颜裸,颜面暗棕色,略覆粉被.触角带黑色,第三节为第二节长的3倍,触角:芒暗且长羽状毛一直达末端,下颚须桔色。喙黑。胸部呈金属绿或蓝色带有彩虹色,前盾片灰色粉被明显。中鬃2+3,背中鬃3+3,翅内鬃1+3,沟前鬃1,肩鬃3~4,肩后鬃3,肩胛上肩鬃后区小毛在6个以上;从后背面看,第二个前中鬃的长度达到第一个后中鬃处;翅上鬃3。前胸基腹片和前胸侧板中央凹陷具黑色纤毛,腋瓣上肋具黑毛,翅后被有细纤毛,后胸基腹片亦有纤毛,前、后气门暗棕色。翅透明,翅肩鳞黑,前缘基鳞黄色,亚前缘骨片仅具绒毛,径脉结节上、下面均具毛并向r—m横脉处扩展,上、下腋瓣白黄色,平衡棒黄。足黑,有时前足股节有绿色,其后背、后腹面具长鬃列,前足胫节有一列短的前背鬃,后鬃1;中足股节前腹及后腹面的基半部有疏而长的鬃列,而两者的端半部具短鬃,中足胫节有1个前背鬃,腹面及后背面亦各具一鬃,后鬃2;后足股节有一列长的前背鬃,前腹鬃列疏,后腹基半部亦具稀疏的鬃列。后足胫节有一列短的前背鬃,前腹鬃2,后背鬃2。腹部颜色同胸部。
雌虫:体长5~10毫米。额宽于一眼宽,旱侧额宽约为间额宽的1/2,侧后顶鬃一般有2对以上,上眶鬃3,其余特征似雄性。
丝光绿蝇为住区附近及野外常见种。成虫活动范围极广,出入人群聚居之处,为半住区性蝇种。幼虫尸食性,主要滋生于腥臭腐败的物质如尸体、鱼、虾、垃圾等处,也能在猪粪及动物饲料内繁殖。成虫对腥臭的鱼肉最敏感。繁殖期很长,雌蝇喜欢在脓疮、伤口、腐败的动物尸体等处产卵。
本种是典型的幼虫尸食性种类。主要在腐败动物质类中滋生;在垃圾中亦常采到,往往见到它的幼虫附着在动物性的物质上;在人粪、畜粪和腐植物质中虽亦有分布,但为数很少。主要滋生场所有动物尸体、兽骨、禽兽毛蹄、硝皮作坊和屠宰废弃内脏等。雌蝇产卵在比较新鲜而表面润湿的肉类上,很陈腐的肉类虽能吸引成蝇,但不适于它产卵。每次产卵约150个左右,在平均室温22℃时用鱼肉饲养,自卵发育至成虫历时19天,25 ℃时为12天。一年中繁殖期很长。大部以幼虫(80~95%)、小部以蛹(5~20%)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开始化蛹,成蝇最晚消失期在11月底,最早出现期在3月中旬,室内则2月中旬已有羽化。越冬期最多约为3个半月。
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农业区、青海湖附近、柴达木盆地),新疆,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围,昭觉、西昌、会理、渡口、马尔康、康定、巴塘),贵州,福建,台湾(台南、安平、恒春港口、台北、杨梅、嘉义奋起湖),广东,海南(西沙群岛)广西(南宁),云南,西藏(那曲、拉萨、芒康海通、波密、易贡、格当、林芝、米林、泽当、仁布沙达、日喀则、昂仁、拉孜)。
国外分布:朝鲜半岛,日本(仙台、东京、大分、小笠原群岛、琉黄列岛),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蒙古,原苏联(远东滨海边区、西伯利亚、中亚细亚、高加索、欧洲部分北抵列宁格勒的纬度),欧洲(向北分布至丹麦全境、瑞典的南部、挪威的最东南部、芬兰的南部),北非(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南非(在较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地区本种为常见种)。
丝光绿蝇可传播肠道传染病;同时是引起伤口组织性蝇蛆病的主要蝇种之一,雌蝇在人畜体上腐臭的伤口、疮疖内产卵,可以引起蝇蛆症;蝇蛆在羊身上能钻入健康组织,引起羊的蝇蛆症。
丝光绿蝇的幼虫可以用于蛆虫疗法,听起来恶心,但是对医学界却是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