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石头花

更新时间:2024-10-11 21:57

圆锥石头花(学名:Gypsophila paniculata L.),别名满天星、丝石竹、圆锥花丝石竹等,为石竹科石头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粗壮。茎单生,稀数个丛生,直立,多分枝;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中脉明显;圆锥状聚伞花序多分枝,疏散,花小而多;苞片三角形,急尖;花萼宽钟形,具紫色宽脉;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匙形,顶端平截或圆钝;蒴果球形,稍长于宿存萼,4瓣裂;种子小,圆形,红褐色,具整齐的钝疣状凸起。花期6-8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圆锥石头花为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根和茎

根粗壮。茎单生,稀数个丛生,直立,多分枝,无毛或下部被腺毛。

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2.5-7毫米,顶端渐尖,中脉明显。

圆锥状聚伞花序多分枝,疏散,花小而多;花梗纤细,长2-6毫米,无毛;苞片三角形,急尖;花萼宽钟形,长1.5-2毫米,具紫色宽脉,萼齿卵形,圆钝,边缘白色,膜质;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匙形,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平截或圆钝;花丝扁线形,与花瓣近等长,花药圆形;子房卵球形,直径约1毫米,花柱细长。

果实和种子

蒴果球形,稍长于宿存萼,4瓣裂;种子小,圆形,直径约1毫米,红褐色,具整齐的钝疣状凸起。

分布范围

圆锥石头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北部,后引种于亚洲东部、欧洲北部及北美洲等地。在中国,其产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塔什库尔干。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1500米河滩、草地、固定沙丘、石质山坡及农田中。

生长习性

圆锥石头花性喜干燥,中性至弱碱性,略含石灰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高温多湿。生长适温15-25℃。温度高达30℃以上,或在10℃以下,均易引起莲座状丛生,只长叶不开花。花期6-8月,果期8-9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圆锥石头花通过种子繁殖,每株植物平均约产生13700粒种子,种子落在亲本植物附近或被风吹散,其种子几乎没有休眠期。

人工繁殖

圆锥石头花半重瓣品种可用播种、扦插或分株法。完全重瓣种不易结籽,必须采用无性繁殖,如组织培养、扦插或分株法。春、秋、冬三季均适合播种,种子发芽适温15-20℃,播种后稍覆细土,保持湿度,约经1周能发芽,幼苗高5-7cm移植栽培。春、秋两季为扦插、分株适期,扦插的插穗宜选用生长健壮的顶芽或侧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栽培土质以微碱性的石灰质壤土为佳,排水日照应良好。定植前整地宜先混合堆肥或磷、钾肥。

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注意通风、降温;初期勤浇水,保持泥土湿润,要注意预防茎腐病;定植20天后,可逐步进行摘心,要适当去掉瘦弱的侧芽,每株保留粗壮侧芽4-7枝。由于天气热,日照时间缩短,植株易引起莲座状丛生,因此摘心后即进行补光处理。初期每日增加光照6-8小时,追肥并给予充足水分,促使侧芽尽快拉起,节间伸长,待侧枝长至30-40厘米,可停止补光,适当控制水分。

为使各花枝开放整齐且产量增加,可进行二次摘心。现蕾期要控制浇水,开花期要求水分较少。植株生长旺盛时,株丛大,易倒伏,需用拉网固定。圆锥石头花整个生长过程都需有保护措施,若有温室条件最好,否则也应有薄膜大棚,四周封设防虫网,开花期间要注意防止昆虫进入。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圆锥石头花是插花中必不可少的填充花材,适宜于花坛、路边和花篱栽植。

经济价值

圆锥石头花根提取物已被用作灭火器、黄金抛光剂和织物柔软剂的原料,还被用于制备奶酪和冰淇淋等食物,还以可酿造利口酒。此外,从中提取的皂苷可控制传播葡萄扇叶病毒的线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物种危害

危害特性

在北美地区,圆锥石头花于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成为当地一种数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的杂草,分布在美国主要北部各州和加拿大南部的草原、牧场和沙丘中。其在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和曼尼托巴省皆被列为有害杂草。在牧场中,圆锥石头花会与牧草进行物种竞争并降低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造成一定损失。此外,其在室内进行使用时可能是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症状的一种过敏原。

防治方法

可进行物理防治,手工拔除,但对成熟植物的根系较深,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圆锥石头花在割草后会重新生长,除非切到根茎以下区域。在清除时也需考虑风向,防止风将种子扩散到已经防治后的地区。也可采用化学防治方式,施用一些生长调节剂,如2,4-D和麦草畏等,在这些药剂高施用量下可抑制圆锥石头花生长。

植物文化

圆锥石头花白色小花不断,花朵繁盛细致分布匀称,犹如繁星,朦胧迷人,又好似满树盖雪,清丽可爱,蕴含“清纯、致远、浪漫、爱情”之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