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绒革命

更新时间:2024-10-10 15:29

“天鹅绒革命”,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瓦解,分离为捷克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的历史事件。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命是与暴力革命相对比而来的,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治制度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中欧、东欧独联体国家亲美化的颜色革命基本上都是属于广义的“天鹅绒革命”类型。

背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美苏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争霸角逐。东欧是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前哨阵地,苏联时时处处加紧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 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约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7月之后,局势有所缓和。8月3日晚,华约在捷签署联合声明,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

1968年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

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1个东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军)驻德4个苏军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界。(西方向第二方面军)驻匈苏军8个师,匈军2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军)苏波合成军4个师进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军)同时苏军对北约与捷军开始全面电子压制。

1968年8月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这是苏军一次典型方面军群进攻战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动用4个方面军,1个坦克集团军,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6个师,约30万人。但由于进攻过快,两个战略方向的后备坦克集团军群均未出动,只动用了各集团军,师,团的直属坦克,共有9000余辆。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事件。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与导火索。虽然说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运动,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中受到苏联的镇压;但是国内对捷克共产党统治不满的知识分子仍然以地下方式活动,并且于1977年提出要求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人权条款的七七宪章;而继任胡萨克出任第一书记的雅克什,企图推动经济改革与民主化,不过为时已晚。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在70年代和80年代正常化时代,尽管没有带来暴力镇压或者物质上的破坏,它在道德层面上产生了深刻的烙印。经过了1968年华沙条约军队的入侵,毫无疑问的是与共产主义有关的幻想和理想已经破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克里姆林宫授权和控制的共产党政权开始和人民之间达成了没有写在纸上的协议。人民需要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上的认可,从在重要场合挂苏维埃旗帜到在不同组织中的成员身份,到参加严格控制的各种选举等。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得到好的位置,孩子们的教育,夏天到南斯拉夫度假等。遭到社会大部分成员信任的政权从形式上得到这种交易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德困境:人们对自己的作为感到羞耻。正是这种羞耻感让这个政权能够维持下去。人们内心充满了对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都变得孤独。

捷克斯洛伐克在1989年之前,就有一些游行活动。

过程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而且之后每天都有游行活动向政府要求结束捷克共产党领导。11月24日,雅克什辞去捷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一职。并且,捷克政府举行了第一次的多党选举。多党选举的结果,哈维尔所领导的“公民论坛”获得胜利,在布拉格之春中失势的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担任联邦国会议长,哈维尔担任总统,完成政权的和平转移。

意义

使捷克斯洛伐克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完成了政权的和平转移。

虽然说天鹅绒革命促进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和平移转政权,但是随着相关影响,斯洛伐克也出现了日益强烈的独立建国主张,最后导致斯洛伐克于1993年宣布独立,捷克斯洛伐克的联邦体制也告瓦解。而这次斯洛伐克的和平独立与联邦体制的和平瓦解,也被称为“天鹅绒离婚”。

之后,“天鹅绒革命”又缔造了一批国家:格鲁吉亚及其他;成就了一批新的国家领导人:谢瓦尔德纳泽及其他。

重要人物

捷克的作家、剧作家,于1993年到2002年间担任捷克共和国总统。

哈维尔出生于布拉格,由于父亲是土木工程师,哈维尔在1951年完成义务教育后便因“阶级出身”及“政治背景”的理由,而无法进入高等教育学校;于是哈维尔便一边担任学徒与实验员,一边就读于夜间文化学校,才在1955年通过政治考核。之后哈维尔申请就读人文学科,但屡次被拒绝,最后就读于捷克工业高等学校经济科。而哈维尔就读戏剧学校的申请也不断被拒绝,一直到1967年才完成戏剧学校的校外课程。哈维尔自1955年便开始写作有关文学与剧作的文章,1959年开始在布拉格的ABC剧团做后台工作,1960年开始写作剧作。1963年,哈维尔第一个剧作《游园会》在纳扎布兰德剧院首演,而哈维尔也屡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有关政府所控制的作家协会与言论管制。1967年哈维尔与伊万·克里玛、巴韦尔·科胡特和鲁德维克·瓦楚里克被从作家协会的候补中央委员中除名,之后哈维尔等五十八人筹组独立作家团,哈维尔出任独立作家团主席。

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哈维尔不但发表文章要求两党制的政治,更要求筹组社会民主党;在1968年8月21日苏联派兵占领布拉格时,哈维尔加入自由捷克电台,每天都对现状作出评论。布拉格之春后,哈维尔不但受到捷克官方的公开批判,作品也从图书馆消失,家中也被安装窃听器,并且被送往酿酒厂工作。但是,哈维尔仍然持续写作并公开要求特赦政治犯,并且与其他作家与异议人士发表七七宪章,要求捷克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的人权条款。1977年,哈维尔被传讯;同年10月,以“危害共和国利益”为名判处十四个月有期徒刑。1979年,哈维尔更被以“颠覆共和国”名义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半,引发国际社会的注意。欧洲议会更要求捷克政府,释放包括哈维尔在内的政治犯。

1983年,哈维尔因肺病出狱。其他的刑期被以“纪念解放四十周年”为由,被政府赦免。哈维尔出狱后,继续担任七七宪章的发言人,并且不断发表剧作与批判文章,而多次被警方拘留;1988年8月,哈维尔发表《公民自由权运动宣言》;在1989年捷克民主化后,于1990年出任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总统。1992年,由于斯洛伐克独立,哈维尔辞去联邦总统一职;1993年,哈维尔出任捷克共和国总统,并且于1998年连任。

哈维尔代表性的著作包括《乞丐的歌舞剧》《无权力者的权力》《给奥尔嘉的信》《哈维尔自传》《反符码》等。

杜布切克(Dubček Alexander,1921-1992),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68-1969),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1968-1969,1989-1992)。1921年11月27日生于斯洛伐克,卒于1992年11月7日。1925年随父母迁居苏联,1938年回国。1939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44年,参加斯洛伐克民族起义。1951年后,历任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机关的局长,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州委第一书记、中央候补委员、布拉迪斯拉发州委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等职。1960年,历任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书记、中央第一书记等职。1968~1969年,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主席,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议会主席。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展了旨在创立一个新的、十分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运动。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和国际主义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苏联的关系。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积极地实行和平共处政策。

苏联对此进行干预,联合保、德、匈、波四国党致信捷共中央,声称捷克国内反动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进攻,有使捷克斯洛伐克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危险”,并于8月20日突然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苏联不顾捷共中央、捷国民议会和政府的抗议及群众反对苏军占领的全国性罢工,将杜布切克和其他领导人押解到莫斯科。杜布切克在1969年9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12月-1970年6月,任捷克斯洛伐克驻土耳其大使。1970年3月,被停止党籍。1970年6月,作为“修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被开除出捷共。1970年12月,在布拉迪斯拉发西斯洛伐克国家林业管理局任技术工作人员,后任总机械师和总工艺师。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变化后,于12月28日当选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联邦议会主席。1990年6月27日,再次当选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联邦议会主席,并出任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主席一职。1992年9月1日,不幸遭遇车祸,身负重伤,并于11月7日去世。车祸原因尚无定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