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花包

更新时间:2022-03-22 14:47

丢花包是贵州布依族青年男女非常喜爱的一项交际活动。花包大小不一,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花纹,内装谷种和棉花种子等物。他们通过丢花包选择对象。

简介

丢花包是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谈恋爱,称为“浪哨”。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意相投,便可结成终身伴侣。

每年农历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三十的一个月里,各寨的年轻人都要走村串寨,寻找姑娘丢花包。

在丢花包节日,布依族姑娘们打扮得格外漂亮,小伙子们也身穿新衣裳,吹着树笛,弹着月琴,高高兴兴地来到花场上,举行别具风趣的丢包活动。开始丢包时,青年男女各站一排,相距十余米,互向异性投掷,一会儿只见空中彩袋飞舞,场面热闹。渐渐地,花包不是随意抛玩,而是只向自己爱慕的对象投去,对方也愿多向自己投掷,就是有情意的表示。花包过肩时可以不接,如果不过肩而没有接住,给对方一件礼品,银簪、项圈、手镯、戒指等均可,这些礼品便是爱情的信物。丢花包后可以相邀幽会,借以互相了解加深感情。

惯例

过去,丢花包有不定期的惯例,一般事先规定,花包丢过肩可以不接,如没有过肩而自己没有接到,那么不管是男是女都要给对方一件礼物,如项圈、手镯、戒指等饰物。丢花包作为比赛,一般不限人数,对等进行,通常是男女混合,但也有男子单项和女子单项对掷。丢花包主要靠手臂的力量,借助两三步助跑,在腰腹力量的配合下将花包掷出,要求甩得远,掷得快,丢得准,接得稳。

历史背景

丢花包历史悠久,最早的活动形式尚无文字记,但从宋人朱辅《溪蛮丛笑》中描写苗、瑶、撩、仡伶、仡佬5个民族的风俗来看,这一活动在宋代就已形成“土俗”,岁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可见,宋代“僚人”的“飞砣”就是今日布依族的“丢花包”。清朝康熙年间《贵州通志?蛮僚》中载:仲家(明清两代对布依族的俗称)……于孟春跳月,用彩布编小球如瓜,谓之花球,视所欢者掷之,”说明至少在康熙年间布依族青年中丢花包活动已盛行。

时间

布依族丢花包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多在春节期间、六月六和七月半等节日。

形式

丢花包是布依族青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特殊的活动。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浪哨(谈情说爱)。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深意切,便可结成终身伴侣。每年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三十的一个月里,各寨的后生们都要走村串寨,寻找姑娘丢花包。

花包都是方形,大小不一,四只角上有四根小彩带。花包上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花纹,中间有一根大飘带,供手拿着丢接使用。花包内装的是谷种和棉花种,有时也用糠壳代替。

规矩

丢花包的规矩,一般都是丢着玩,属于试探阶段。在试探中,如果男女双方相互看中了,两人越丢越热烈,感情越深厚。这时要丢接准确,如果失手,对方就要唱歌来索取礼物。但是不管是接或者送礼物,都感到是很大的快乐幸福。因此有的小伙子姑娘故意将花包扔得高高的,让对方接不到,或者故意接不住,以便索取礼物或送礼物给对方。如果双方都觉得情投意合,就离开大家,另寻地方去对歌谈心。

滇南的布依族青年交往一般采取“唱花歌”的形式,“唱花歌”白天在街头巷尾或山坡上进行,夜晚则在村中。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歌山。歌山的场面十分壮观,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各自物色对象,找第三者做通话人。男的通话人只能是女的,女的通话人只能是男的。等对方同意,就甩动毛巾来约定地点,以歌代话。唱花歌必须遵循规矩,请人唱花歌,自己先要唱三首表敬意;在自己家里不能唱;父母亲戚在不能唱;

地点

丢花包选择在村寨附近平坦宽阔的地方,在丢花包开始之前,青年男女互相对歌,暗中寻找花包伴。片刻之后,便各站一排,相距约二三十米,这时姑娘们手握提绳将花包左转右转向自己的如意郎抛去,后生接到花包后,即回掷给心爱的姑娘,如此往返抛接,投掷,花包左右穿梭,为青年男女传情达意,到若干回合后,便一对对地悄然离开,另寻一外叙衷肠唱情歌去了。

在布依族聚居的贵州镇宁扁担山,青年喜爱在“浪哨”中寻觅伴侣。“浪哨”一般安排在赶场的日子,这一天清晨,小伙子们就急忙上路到黄果树瀑布下的“浪哨”场地。

姑娘小伙子分为两边,当小伙子物色到中意的姑娘后,就求别的姑娘帮他试探。如果姑娘说:“我们是亲戚。”,就代表她不同意。如果姑娘有意,就请人传话“可以唱支歌,地点由你选。”。通过对歌,两人进一步了解,增进感情。

在贵州紫云一带的布依族,有结婚仪式上“打接亲人”的习俗。当男方请的接亲人进寨子时,女方寨子里的青年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粘枣子放在手中,向他们打去,其意思是:你们来接我们寨子中的姑娘,就要给你们添点麻烦。

习俗

贵州都均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要“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的“送亲婆”带来。其实人们热衷于“唱荷包”,只是因为这是比赛歌喉的好场所,在“唱荷包”中唱得好的人,不仅会得到当场宾客的赞誉,而且日后也会声名远播。所以参加的人非常多,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有时一唱就是一整夜。

传说

传说一

传说,古老的时候有一个青年叫韦索刚,他栽的稻谷,穗大苗粗,颗颗饱满,收成很好。在河的对岸住着一个女孩叫金珠弹花爱,她独自生活,靠种棉、纺纱、织布为生。他们俩在一条河的两岸各人种各人的地,隔河相望,时常对歌传情,心里暗暗相爱,可惜不能过河相聚。韦索刚很羡慕金珠弹花爱种的棉花,也想种棉花,却没有棉花种;金球弹花爱很赞赏韦索刚栽的五谷,也很想种五谷,却没有谷种。

于是,韦索刚把最大最好的谷穗用头帕包着,捆成四四方方的一包,甩到河对岸给金珠弹花爱;金珠弹花爱也解下围腰,把自己的棉花种子包好,同样捆成四四方方,抛到河对岸给韦索刚。两人互唱着感谢对方的歌。

第二年,韦索刚种上了棉花,金珠弹花爱也开始种粮食。可是,韦索刚种的棉长得很矮很细,棉桃小朵小朵的,一大块棉田收来还不满一箩。金珠弹花爱种的稻谷,也长得叶小苗细,颗粒不饱满,一大块田,都收不到一挑。他们两个只好年年都交换种子。天长日久双方相爱更深了。后来他俩每年总要在秋收时节隔岸相会,而且村寨的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也不约而同地到河的两岸来互丢种子包,相爱的人们越丢种子包感情越深,就像那山间的苦竹根,紧紧相连难舍难分,并经常对歌对到太阳落山。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听到歌声,也纷纷地悄悄走来听他们对歌,看着他们甩种子包。

金珠弹花爱和韦索刚这对相爱的人多想团聚。可是那滚滚奔流的河水,使他们不能相聚。他们坐在河两岸上相思相念。谁也不愿离开河边。他俩丢了九十九天的种子包,对了九十九夜的歌。歌比天上的星星多,种子包比地上的石子多。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为他们在河中架起了一坐彩虹桥。虹桥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布依族村寨。一个从东岸踏着虹桥走来,一个从西岸踏着虹桥过去,两人相聚在彩虹桥中,结为终身伴侣。

布依人为了像韦索刚和金珠弹花爱那样得到自由美满和幸福的婚姻,把丢种子包作为寻找伴侣的重要活动。代代相传,遍及整个布依族山寨。种子包也从原来简单的布包,绣上花朵、花纹和图案,缝上彩带,丢在空中,如龙飞凤舞。布依人称它为花包。

传说二

丢花包的来历,传说阿思与三娘相爱。一天,三娘被瑶头看中,强娶为妾,三娘死也不从。瑶头转而威逼阿思,要他在三天内织一件凤凰衣,才准他与三娘结婚。阿思走遍整个瑶山,一只鸟也没有提得,走到凤凰山时,一仙女被他的精神感动,送他一件凤凰衣。阿思交凤凰衣,瑶头又逼他跳千丈崖。阿思忍无可忍,起来反抗,在三娘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杀死瑶头,与三娘结为夫妇。花包有红黄蓝白等色,表示胜利、美满。为了纪念这对恋人,就出现了春节丢花包的活动。每人两个花包,互相对丢,花包飞舞,热闹异常。

有些地区把瑶族舞蹈分成文舞和武舞(也称文法武法)。文舞一般配有碰铃、铓锣等打击乐器,边唱边跳,文舞中的栽靛、踩靛、纺纱、推磨、扛木头、盖房子、撒秧、栽种等舞蹈动作,柔和、优美、欢畅,在过法等活动中多用此舞。

在祭龙、祭祖、打斋等祭祖活动中,多跳武舞。打击乐配有锣、鼓、钗等,边喊叫边跳。舞蹈中有骑马、拉马和要刀、弄叉等奔放矫健的动作,表现了瑶族人民强悍、粗犷豪迈等品格。

丢花包:传说起源于盘江一带布依族民间,是男女青年同时参加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早在清康熙年间《贵州能志》就有记载。多在春节、六月六和七月半节日里进行。在民间关于丢花包的来历有许多传说,传说的大意是在很久以前盘江有一位比攀技花还美的姑娘名叫糠妹,因为她的美丽有一天竟有七个青年同时向她未婚,于是她就毛下七布包,并许诺谁捡其中她最心爱的花包她就和谁成亲。

七个青年走后,糠妹用红、黄、青、白、灰、绿、蓝七色布伏了七个布包,里面分别装了糯米、粳米、粘米、小米、小麦、高梁、米糠。等那七名青年来捡包时,糠妹把七个布包向他们抛去,好多人都去抢那些包着粮食的包,只有那个装米糠的布包没人去捡。随后另一名青年才跑来,他只有捡起装有米糠那布包。

糠妹就问先来那六名青年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六名青年都计好的说,“为了早一点看到你,一大早什么都没做就跑来了……”

最后捡到装米糠布包的青年说:“我早上帮母亲磨了五斗包谷,又上山砍了一捆柴同,所以来晚了……”听大家说完后,糠妹高兴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装米糠那个布包。就这样糠妹嫁给了最后来的那名青年。

因为源于这个故事,所以最丢花包称”丢糠包“。

丢花包的方式是男女相对各沾一排,中间相距10米互向异性投掷,初时随意,渐改为爱慕谁就投向谁,对方也愿意多身处投掷。如果双方有意便可邀约定期幽会,互相了解,加深感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