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天池

更新时间:2023-04-19 10:51

严天池(1547-1625),名瀓,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曾任福建邵武府知府。严天池在琴艺上师从名师承继精华,合百家之长,创立了“清、微、淡、远”的琴曲风格;组建了明万历年间第一个琴社——“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订了《松弦馆琴谱》(清《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并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论纲领,改变了当时琴坛盛行以文对音的偏颇,提升了音声本身的艺术感染力。

个人作品

《松弦馆琴谱》是清《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性琴谱,从严天池在该谱前所写的《琴川汇谱序》所说“御曲凡二十有二谱而藏之,以备遗忘”中可以看出,《松弦馆琴谱》所收琴曲都是严天池会弹曲目。该谱在严天池的主持下,由琴川琴人赵应良等编订而成。

《松弦馆琴谱》初次刊定是在明万历甲寅年(公元1614年),原版藏于常熟严家,该书收录严天池弹过的曲操共22曲,因遭明末兵燹,“版厥其半”。后严天池之孙严炳,手录其阙,捐赀会梓,订成全书,严炳补版以后曲目已增至28首。

个人简介

严天池(1547-1625),名瀓,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

57岁时,严天池出任福建邵武知府。上任前,他向常熟城隍发誓:“要做个清官,决不从邵武带一分不义之财回家。”到任后,发现那里狱中犯人很多,就对关押的犯人的案件一件一件清理,平反了不少冤案。邵武地区常常闹水灾,严天池不顾劳累,实地进行考察。发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就发动群众筹集经费,兴修水利,战胜水患。从此,邵武地区,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他看到有一个当税使的太监,不顾百姓死活,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严天池同他说理,他不听。严天池收走了他收税文书,使他无法再收税,但因此得罪了人。在严天池任满回家时,百姓送他万民伞,并夹道焚香跪送。严天池在邵武时,谢绝一切礼品。但有一项茶菓银,他再三推谢,同僚们劝他无论如何一定要收,他为此事,回家路上一直愁眉不展。当船到苏州时,他走出船舱,站在船头观看。看到州塘两岸的桥梁东塌西倒,行人过桥很不方便。他就吩咐手下人,把邵武三年收的茶菓银用来修这些桥梁。他那里知道,州塘从苏州到常熟全长70里,有200多座桥梁。那些茶菓银远不够用。后来,从家里拿出不少积蓄添上。

严天池从邵武卸任回家后,经常与琴友在一起,切磋琴艺,探讨琴学理论,收集整理琴谱,组织琴川琴社开展活动。严天池68岁时,在他主持下,《松弦馆琴谱》编成了。深受大家欢迎,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虞山琴派在吸收各家的长处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明代琴坛上,深受大家赞赏,成为当时最有盛名的琴派。在中国琴学史上,严瀓和徐青山都是有名琴学理论家。

人物趣闻

严天池的父亲严讷曾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严天池从小喜爱操琴。他从师多人,特别是娄东著名的古琴家陈爱桐的儿子陈星源。经陈星源的悉心指导,严天池的琴艺打下扎实的基础。严天池50岁时,与徐青山等琴友组织琴社。经常与琴友在一起弹琴,交流琴艺,天池总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他人的长处。有一次,天池和琴友在读书台弹琴,一个打柴人路过。歇下担子,站在一旁细听。听着听着,忍不住笑着说:“第五弦没有调准。”有位琴友马上打断说:“你是何人,也懂弹琴吗?”而天池则马上停下琴来,检查琴弦,果然第五弦没有调好,虚心向打柴人讨教,后来还和打柴人交了朋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