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

更新时间:2024-08-03 17:39

严监生是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是广东高要县监(jiàn)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出场于小说第五回、第六回。

人物外貌

王氏死后:严监生戴著方巾,穿著青衫,被了红稠。

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临死前: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出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赵氏灭掉一根灯芯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出自《儒林外史》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人物经历

严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却舍不得吃用,四十多岁才由妾生一子,后来夭折,而身旁就有大哥严贡生和几个生狼般的侄子,虎视眈眈觊觎他的万贯家私,使他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他心疼钱、怕花钱,偏偏却有许多事逼着他接二连三花了一大笔,为赵妾扶正不得不成百两地收买大舅子王德、王仁,为妻子丧事又花了四五千两......他的心力终于支撑不住而病倒了。临终时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肯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原来因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他心疼费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他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就断了气。

性格特点

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让读者感到又滑稽又伤感。滑稽的是,严监生竟然会因为多燃一茎灯芯连最后一口气也咽不下去。伤感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终因这一茎灯芯耿耿于怀,不能落得一个内心安宁而寿终正寝。

严监生家虽有十多万银子,但都是他和王氏省吃俭用省出来的。燃两茎灯芯都怕费油,这种省吃俭用的行为应该已经达到极致。严监生亲口跟王德、王仁说:“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严监生还说,哥哥严贡生分家时拥有和自己一样的田地家产,白白吃穷了。在办完严贡生的案子之后,王德、王仁见到妹妹王氏,“面黄肌瘦,怯生生的路也走不全,还在那里自己装瓜子、剥栗子办围碟”。在王氏死后的那一年除夕夜,严监生怀念她的好,心情不好,一脚踢开扒在腿上的猫,受惊的猫撞塌了床顶的板,掉下来桑皮纸包着的齐臻臻五百两银子,这是历年来王氏积攒的私房钱,以备家里不时之需。严监生对自己的悭吝近乎苛刻。王氏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元宵节后,他就患了病,时常叫心口疼痛。在此情况下,还硬撑着每晚都算账算到半夜三更。直到吃不进饭,瘦得骨瘦如柴,也舍不得花银子买人参,连看病也舍不得花钱。由此可见,其吝啬的本质是被物化,忽视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而特别看重外在的钱财。

严监生生病之后仍不懂得爱惜身体,还是很爱操心身外之物。天气暖和起来,他病情稍微好转,可以到房前屋后走走。挨过夏天,秋天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还惦记着地里收稻子。即便打发了仆人下乡去,还是不放心,心里依然很担心很急躁。由此可见,以前在秋收之际,严监生要亲自下村庄督促佃农,凡事亲力亲为,是个典型的被物化、爱财物胜过爱自己和家人的吝啬鬼形象。

严监生一出场就被作者贴上“胆小有钱”的标签。这与其自身身份地位与庞大家产之间的巨大差距有关。严监生的身份是监生,又有着严贡生这样一个欺软怕硬、贪财惹事的哥哥,严监生的胆小懦弱便是从小养成的。在面对哥哥惹下的种种案件时,懦弱的严监生只想着如何平息,却从未想过自己与这些事本无半分瓜葛。一直想着用钱解决纷争的严监生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懦弱更助长了严贡生的嚣张气焰,悬殊的对比更加剧了严监生对自身身份地位的不自信感。但如此地位卑微的严监生却有着十几万家财;财产与地位不相匹配的巨大差距再次刺激着严监生的内心,加剧了严监生性格中的怯懦与胆小,所以在其死后严贡生便将严监生家财半数侵吞。

严监生有时也出手慷慨。“忝列衣冠”的兄长严贡生,因在乡里恬不知耻、横行霸道而惹上官司极其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后,引出了“胆小有钱”的严监生,他一出场就为严贡生的官司背黑锅、料理烂摊子。大舅子王仁劝他少管闲事,严监生却说:“这话也说不尽了。只是家兄而今两脚站开,差人却在我这里吵闹要人,我怎能丢了家里的事,出外去寻他?他也不肯回来。”严监生很了解自己兄长的秉性,有可能当时分家也是因为兄弟二人不和,只好分院另住。同时,严监生还是有一定担当的,乃兄一走了之后,他承担起解决跟王家和黄家纠纷的责任,折了猪价给了王家,与王仁、王德立了字据,了结黄家因借约而起的纠纷,一切办理妥当之后,一共花了十几两银子。虽然这十几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出自一斤猪肉也舍不得吃的严监生之家,也算出手大方了。严监生在这件事情上做得有情有义、有担当,最起码顾及了兄弟之间的情义,维护了乡绅人家的一点体面。

严监生尚有人情味在,在处理长兄官司这件事上,顾及兄弟情义,并且客观上维护了严家的乡绅颜面。严监生真正出手阔绰是在扶赵氏为正、托孤之时。正妻王氏虽然是他的贤内助,但并没有生下子嗣。赵氏是生儿子的妾,在王氏生病卧床之际,严监生就开始幕后台前准备起扶正赵氏的事,把王仁、王德两位舅爷请来邀进密室,先许诺修岳父岳母的坟,送王氏积攒下的东西,又齐臻臻拿出二百两银子送给一人一百,还说将来准备祭桌都是自己出钱,并且要送给两位舅奶奶一些首饰。后来,王仁、王德又趁机敲诈了一笔严监生又拿给王家两兄弟五十两银子。在王家兄弟去省城乡试辞行之时,严监生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给王德、王仁做盘缠,并且说道:“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会的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的气!”托孤于王德、王仁也显露出严监生的用心良苦和对子嗣的殷切希望。

人物原型

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记载,吴敬梓之子吴烺,曾见扬州有个商人家资百万,临死时,口不能语,亲友站在他的周围看着他,至晚上忽然手竖起两根指头,掇口不止。他的儿子问道:“父亲是害怕二郎年幼,无暇料理自己的生计吗?”商人摇了摇头。他的儿子又问道:“父亲是想着二叔欺负您的儿子吗?”商人摇了摇头。大家都很惊讶。他的妻子随后赶到,环顾室中说:“他是想要挑去油灯碗中双灯草罢了。”富翁缩手点头,闭上眼睛去世了。

人物影响

作者将严监生假托在明朝,其实写的是清朝,是他自己所体察和感受到的社会。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把知识分子牢牢缚在科举制度上。作者用辛辣的笔调,描摹了其丑恶和可笑的形象,从而批判这种桎梏人的思想、泯灭人的天性的科举制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有钱、吝啬的严监生,也使严监生成为中国文化历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因此,严监生被称作“东方葛朗台”;与李梅亭、卢至、监河侯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吝啬鬼”。

人物关系

衍生形象

人物评价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二老官(严监生)空拥十数万家资,时时忧贫,日日怕事,并不见其受用一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严监生是个有十多万银子的财主,临死前却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不肯断气。然而他并不是吝啬这个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虽然悭吝成性,但又有礼有节,既要处处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要时时维护自己的面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