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04:13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血液供应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等,发病原因主要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有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中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及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各个病因分型方法标准不同,但均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作为脑梗死最主要的三种病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的机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及低灌注。
心源性栓塞主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等。
初期脑梗死患者一般意识清醒;中期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四肢瘫、昏迷、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晚期并发脑疝时,常危及生命,最终导致脑死亡。
脑梗死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症状视梗死部位、面积,阻塞血管等原因不同而不同。
部分患者脑梗死发作前,可先出现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麻木、瘫痪,头晕、黑曚等。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两类。
总体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也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一般意识清楚,病情严重时可进展为脑疝及脑死亡。以下是对这两类脑梗死的具体介绍。
颈内动脉闭塞
如果血管侧支循环良好,可无任何症状;若循环不良,患者可能发生同侧Horner征、对侧偏瘫、感觉障碍、双眼偏盲、失语、体象障碍,眼受累时可有失明,颈内动脉受累则搏动减弱,可闻及血管杂音。
大脑中动脉闭塞
发生后,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水肿严重时可能发生脑疝,甚至危及生命。
大脑前动脉闭塞
大脑后动脉闭塞
椎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表现为眩晕、眼震颤、复视、构音障碍,病情恶化可进展为四肢瘫痪、昏迷、应激性溃疡等,甚至脑死亡。该类型中常见的有脑桥前下部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常伴随原发病的症状,如精神障碍、感觉异常等。
脑梗死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当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具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中老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史,发病前有反复的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发生时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对应的脑中的部位与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的病变范围一致,可明确诊断。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特殊情况下在急诊科就诊。
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神经系统检查的类型视不同个体、年龄及其他因素而不同。神经科医生可能会在诊室提出问题并且进行相对简单的测试,用来判断肌肉、运动、健康状况以及感官功能的好坏。
患者接受CT检查时,不要佩戴金属耳环、耳钉、项链等饰品。头颅CT平扫为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判别。
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及小灶梗死。但MRI的最大缺陷是诊断急性脑出血不如CT灵敏。
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评估侧支循环及监测微栓子,评估脑血液循环状况。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及闭塞。
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狭窄、闭塞和其他血管病变,如血管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及烟雾病等。
脑梗死需要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及颅内病变相鉴别。
脑梗死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实施以个体化为原则的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
针对急性病因进行治疗,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卒中患者应收入卒中单元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控制血压、血糖,降颅压,治疗发热、感染及可能伴随的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控制癫痫,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治疗。
对于脑梗死并无特效药,仅可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一般针对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使用药物。
神经保护类药物
传统用药有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此外,丁基苯肽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改善脑血管循环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考虑人尿激肽原酶等,须依据医生评估后用药。
对大脑半球的大面积脑梗死,如无禁忌证可施行开颅减压术或部分脑组织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介入性治疗包括颅内外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中药治疗的具体疗效及机制并未得到进一步证实,可视患者意愿而定,比如一些医院常用的三七、丹参、红花、地龙、银杏叶等相关中成药,其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脑梗死无法自愈,预后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其他还包括患者的年龄及卒中的病因等。
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生存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通过积极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脑梗死无法治愈。由于其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循环、代谢慢性病,这些病是无法治愈,而病因无法去除,脑梗死仍会再发。
脑梗死是中国最大的死因之一,除致死率高外,还有很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
梗死的脑组织无法复原,患者脑梗死后,有的人可能恢复部分运动、感觉功能,但有的人则会遗留下永久性的残疾。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