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沙大桥

更新时间:2024-06-21 15:38

丫髻沙大桥(Yajisha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海珠区荔湾区的过江通道,位于珠江南干流之上,为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组成部分。

建设历程

1985年初,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线路途经珠江南干流丫髻沙岛附近架桥跨江。

1998年7月,丫髻沙大桥开工建设,计划工期22至23个月;设计单位是原中国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桥承建单位是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总设计师是徐升桥。

2000年6月26日,丫髻沙大桥随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的全线建成而同时开通运营。

2009年9月22日,丫髻沙大桥被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其它相关单位评定为“四类桥”。

2017年10月25日至11月9日期间,丫髻沙大桥进行半个月东西单向半封闭维修。

桥梁位置

丫髻沙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主城区西南部,主桥上跨珠江南航道(后航道)及其江上的丫髻沙岛;北端连接海珠岛海珠区西南部南洲街道,南端连接陆地荔湾区东南部东沙街道;西距上游鹤洞大桥1千米、东距下游洛溪大桥2千米;途经线路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粤高速S81),北起三滘立交、南至东沙立交。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丫髻沙大桥是一座连跨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特大拱桥,由南北端引桥、主通航桥和副通航桥组成,全桥段大致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主跨、边跨拱脚均固结于拱座,边跨曲梁与边墩之间设置轴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在两边跨端部之间设置钢绞线系杆,通过边拱拱肋平衡主拱拱肋所产生的水平推力,为飞燕式系杆带悬臂半孔。主拱拱肋采用中承式双肋悬链无铰拱,边拱采用上承式双肋悬链线拱。整座大桥如长虹卧波,气势非凡。

设计参数

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航道桥采用“76米+360米+760米”跨径布置,副航道桥采用“86米+160米+86米”跨径布置。桥面总宽36.5米,包括大桥两侧各有0.5米宽防撞墙、3米宽硬路肩、3×3.75米宽行车道、0.5米宽路缘带,以及2米宽中央隔离带,两侧还各预留2米宽人行道。

设备设施

丫髻沙大桥整体为银灰色,采用面积光源保持与桥体风格的一致性,泛光照明均采用金卤光源。大桥主拱、吊杆、外侧防撞墙、拱座及边拱为景观照明中心。主拱由泛光灯从外部投射,勾画出大桥轮廓和结构特性;边拱形成由拱脚至拱顶亮度变化,反映出拱座坚实性。桥面道路照明使用截光型低眩光高光效气体钠灯,均匀地将整个桥面扫成一片金黄。整座大桥犹如一对鲲鹏凌波比翼,同时在江面形成金光灿烂的倒影。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07年9月21日,丫髻沙大桥随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停止收费而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2019年3月11日7时起,丫髻沙大桥执行新治理超载政策。丫髻沙大桥段(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东南西环段西行DK38+200处、东行DK50+300处)通行事项如下:1、货车限行时段(每日7时至22时),开展“不停车式”的非现场治超执法;货车非限行时段(每日22时至次日7时),开展路面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治超执法;2、途经上述路段的货运车辆如涉嫌违法超限超载,根据大桥主线电子显示屏以及引导标识牌指示,主动就近行驶至三滘卸载场或海南卸载场进行卸载,并接受调查处理;3、本通告有效期为两年。

交通流量

2010年,丫髻沙大桥日均车流量超过11万辆次。

2011年,丫髻沙大桥日均车流量超过12万辆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 建造技术

丫髻沙大桥主桥完成转体施工,其竖转结构体系和平转、竖转相结合的施工控制技术是当时国际上大跨度拱桥施工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转体安装施工法,即利用主拱拱肋、拱座、边拱拱肋以及扣索、塔柱撑脚组成转动体系,通过收紧扣索主拱拱肋还能进行竖转施工,整个转动体系由承台上直径33米的转体环道支撑。

● 改造难题

丫髻沙大桥投入使用后,常年经受各大型超载车辆损坏,长期维修、负荷极重,只能通过增强横梁纵向联系加固桥体,难彻底加固全桥。

科研成果

2001年,丫髻沙大桥获原中国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2年,丫髻沙大桥获中国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2003年,丫髻沙大桥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4年,丫髻沙大桥入选首届“中国十佳桥梁”,位列拱桥第二名。

2006年,丫髻沙大桥获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价值意义

丫髻沙大桥的建设凝聚着业主、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监控、监测单位和国内数十名桥梁专家的智慧,荟萃了我国建桥技术的精华。大桥建成后,标志着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对进一步改善广州市交通状况,加速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政报》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