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事件

更新时间:2024-10-29 14:49

中东铁路事件,是对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事件。

事件背景

1928年6月3日,与北伐军作战失败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乘坐火车由北京返回沈阳。4日晨5时27分,行至皇姑屯时,张作霖所乘专车被炸,张作霖受重伤后于当天死去。6月19日,其子张学良就任奉天督办,主政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12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1929年,“改旗易帜”的张学良,追随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反苏路线,采取了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主权的行动。但中苏双方装备悬殊,而东北军“以东北一隅之力,对抗俄顷国之师”,南京政府却未发一兵一卒出关协助,以致伤亡惨重。张学良只能与苏联和平谈判,无条件同意恢复中东路原状。不合时宜的时机和做法,造成了苏联人的怨恨,而在幸灾乐祸的日本人面前,又过早地暴露了东北军的弱点。

五.二七事件

1929年5月27日,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密电哈尔滨特区长官张景惠,派军警搜查苏联驻哈尔滨使馆、逮捕苏联驻哈总领事,同时封闭了中东铁路苏联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29日,张景惠又下令封闭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苏联领事馆。

张学良这一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激怒了苏联政府,苏联对此事反应迅速,态度强硬。31日,苏联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议,要求释放其在哈尔滨领事馆被捕人员,同时向边境地区增加兵力,准备在外交交涉失败时诉诸武力。“五.二七事件”成为中东路事变的开端。

武装冲突

针对苏联方面的军事压力,东北方面也采取了强硬态度,针锋相对的积极备战。1929年6月22日至25日,张学良在沈阳召开对苏会议,7月7日,张学良抵达北平与蒋介石会晤,取得了中央政府对收回中东铁路的支持。

1929年7月10日,东北当局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地部署军队,强行以武力接管了中东铁路,将中东铁路管理局叶木沙诺夫、副局长艾斯孟特等苏联高级官员全部免职并遣送出境,逮捕了苏方200余人。

1929年7月13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三日答复,“倘不得满意之答复时,苏联政府迫于不得已,将取他种方法,以防卫苏联之所有权利”。17日,苏联政府决定召回驻华使节、商务代表及中东铁路苏籍人员,断绝中苏间的铁路交通,令中国驻苏使节离境,与中国断绝邦交,并威胁中国东北当局和南京政府,中东路如不恢复原状,中国将有莫大危险。21日至23日,苏联驻齐齐哈尔、哈尔滨、海拉尔、满洲里、黑河、绥芬河领事及海关职员和大量侨民经满洲里回国。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中苏开战

1929年8月17日,中国国民政府对苏联宣战。武装冲突的规模进一步升级,中东铁路事件已经由武装冲突发展为一场不折不扣的战争。

苏军以中东铁路西端的满洲里——扎赉诺尔方向为陆上进攻的主要方向,东北军方面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方向防御的是梁忠甲的第十五混成旅和韩光第的第十七混成旅。

1929年8月17日,中国对苏宣战当天,苏军步、骑兵一个团进犯满洲里,与满洲里中国守军梁忠甲旅激战4小时。8月18日晚10点30分,苏军又开始向扎赉诺尔东北军第四十三团二、三营阵地攻击。8月20日早6时,苏军用铁甲列车运兵200余名,向梁忠甲部骑兵十团进攻,战斗1小时左右苏军退去。9月4日,苏军以异常猛烈的火力向驻扎兰诺尔的中国军队阵地右翼轰击。9月9日下午4时,苏军约一个团,在大炮掩护下,由十八里小站方面向满洲里车站中国军队发起猛攻,直到晚8时30分,苏军才撤退。

1929年9月中旬以后,中苏谈判完全破裂,苏联决定对东北军发起致命性的打击。10月4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拟定《国民义勇军组织条例》,鼓励组织义勇军支援对苏战争。冲突进一步升级。

1929年10月2日,苏军步兵千余人向满洲里守军三十八团三营阵地进攻,双方战斗激烈。随后又不断以飞机大炮掩护向满洲里车站各阵地进攻,双方战斗到3日晨。10月10日,贝加尔方面苏军3万人向中国东北边界进发,而此时负责防守梁忠甲旅已与苏军战斗数十日之久,后援不继,告急求援。

1929年11月16日,苏军以四万余人兵力,大炮三、四百门,坦克车四十余辆,飞机三十余架开始了对满洲里和扎赉诺尔的大规模地进攻。夜11时,苏军首先以坦克引导步兵开始了对扎赉诺尔的进攻。17日早7时,苏军飞机又开始轰炸满洲里,中国驻军司令部、电车房、三十八团楼房、宪兵所均被炸毁,无线电台也被震坏。

1929年17日10时扎赉诺尔车站被苏军占领,18日下午1时,扎赉诺尔煤矿也被苏军占领,中国守军韩光第旅长、张林雨团长阵亡,全旅官兵伤亡过半,千余被俘。

攻占扎赉诺尔后,苏军集中兵力猛攻满洲里,一时间硝烟弥漫、炮弹横飞,当时炸毁民宅多处,日本领事馆隔壁的日本旅馆也被炸毁。双方激战两昼夜,梁忠甲旅长亲自率领全旅官兵全力抵抗,苏军进展缓慢。此时扎赉诺尔方面已经完全失守,中国守军失去外援,饮食困难,加上疲劳过度,战事对中国军队十分不利。战至19日,中国守军司令部所在地南山头已经几乎无兵守卫。虽然苏军飞机频繁轰炸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中国官兵毫不退让,顽强抵抗着苏军的进攻。在中国守军司令部门前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白刃交锋,喊杀之声,闻于数里。由于寡不敌众,加之外无援军中国军队渐渐不支。20日凌晨3时,弹尽粮绝、无力再战的中国军队向扎赉诺尔方向突围,试图绕道达贲湖退守,以待援军,但遭到苏军迎头堵击,只得退回火车站,随后苏军炮火猛烈轰击市区。守军决心背城一战,死守国土。

但此时满洲里各界代表协商后认为守军败局已定,继续抵抗下去已经意义不大,为了保护全市人民及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应及早停止战斗。于是要求梁忠甲旅长停止抵抗,与苏军交涉停战。在苏军答应了守军提出的严守纪律,善待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的条件后,中国军队向苏军总指挥沃斯特洛索斯基缴械投降,11月20日早10时苏军进入市区。中国军队在3天的战斗中伤亡副旅长以下官兵一千五百余人,伤一千余人,被俘七千余人,其中包括旅长以下250余名军官。梁忠甲旅长、旅参谋长及各团长均于二十四日押往苏联境内。苏军死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

满洲里陷落后西线东北军全线崩溃。11月23日苏军占领嵯岗车站。同日苏军飞机12架轰炸海拉尔,呼伦公安局等自海拉尔向博克图站撤退。24日苏军攻占海拉尔。11月26日黑龙江省政府和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公署决定,从本日起在齐齐哈尔宣布戒严,并委任窦联芳为临时戒严司令,所有驻省军警均归该司令指挥。

事件结果

到1929年11月底,东北军在各条战线上的人员伤亡已经累计近万,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另一方面,中东路事件爆发后,日本方面对东北军的调动百般阻挠,不准中国武装部队经由其控制的南满铁路北运。驻扎在辽宁的日本关东军也不断组织演习、抢修工事,准备借中苏交战之机挑起事端。

面对苏军的大举进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曾通告《非战公约》签字国,请求列强调停。12月3日,英、美、法三国照会中苏两国,要求苏、中停止战争。但苏联拒绝第三国参与调停,建议苏、中两国协商解决。

鉴于东北军的败局已经很难挽回,张学良于是接受苏联的建议,决定停战议和,和平解决中东铁路冲突。经过谈判,12月3日东北方面谈判代表蔡运升与苏联代表斯曼诺夫斯基在双城子签订了《停战议定书》。6日,东北政委会决定承认《停战议定书》,并派蔡运升为正式会议代表于12月16日与苏方代表斯曼诺夫斯基、梅里尼可夫在伯力外交公署开始中苏预备会议谈判。

1929年12月22日,蔡运升与梅里尼可夫在伯力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草约》(伯力议定书),规定两国立即息争,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办,苏军尽速退出满洲里,彼此释放所俘军民,重设领事馆。议定书恢复了苏联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东铁路的一切权益,中东路事件基本得到解决。

12月底,苏军开始撤军,但继续占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面积达360平方公里的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等中国领土。中国方面则释放了冲突发生以来逮捕的苏方人员。1930年初,苏方释放了冲突中被俘的中国官兵。

中东铁路事件最终以中国军队的惨败收场,为了安抚在这次冲突中损兵折将、实力大伤的东北地方势力,表彰其积极坚定的反共立场,蒋介石将中华民国首批青天白日勋章授予参与指挥了这场中苏战争的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等东北军将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