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30 12:50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新市镇小焕岭村一组吴塆,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委员会和新四军五师驻扎在这里时,改小焕岭为小花岭,寓意抗战之花漫山遍岭。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上旬,日军对八字门一带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边区首脑机关转移至京山小焕岭,小焕岭成为边区新的指挥基地。豫鄂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率党委机关、政权机关常驻于此,李先念率司令部也曾驻此。《七七报》社印刷厂、修械所驻王家冲唐家塆,被服厂驻小泉冲,边区建设银行、警卫团、十月剧团等单位均驻小焕岭一带的村塆里。李先念、陈少敏等领导在京山小焕岭指挥整个边区的抗日游击战,开展边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吸收大后方、大城市许多热血青年千里跋涉来到京山小焕岭参加革命,投身抗战。当时的小焕岭被称为边区的“小延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边区党政首脑机关在小焕岭常驻近两年时间。后指挥机关迁往平汉路东大悟白果树湾。这期间,京山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生产粮食支援边区,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和拥军支前。据统计,通过乡分队——区中队——县大队——新四军正规部队这种成建制升级的途径,京山就向新四军五师输送了12个县大队共4个团的兵力。至2005年,京山农村拿定期补助的新四军老战士还有2000余人。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日,鄂豫边区第二次军政代表大会在距小花岭一山之隔的向家冲罗家祠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正式的行政机构——鄂豫边区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13日,鄂豫边区在这里召开了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鄂豫边区施政纲领》。
1976年冬,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开办展览以后,文物保护部门多次筹资进行抢救性维修。
1982年,对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部分倾斜的墙壁和腐烂的条、皮进行了更换,并修整了地面和前廊。
1999年,投入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维修资金2万元。
2007年,筹资30万元对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整栋建筑进行了整体落架维修。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市新市镇小焕岭村一组吴塆,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委员会和新四军五师驻扎在这里时,改小焕岭为小花岭,寓意抗战之花漫山遍岭。《七七报》社印刷厂、修械所驻王家冲唐家塆,被服厂驻小泉冲,边区建设银行、警卫团、十月剧团等单位均驻小焕岭一带的村塆里。旧址分东西两院,建筑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抗战时期,豫鄂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在大柳树湾开办“洪山公学”,在竹林课堂培训干部,指导边区抗日游击战,村后山有瞭望哨所、修械所、被服厂等一大批革命旧址。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是两幢相连的四合院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东院内设有司令部办公室、会议室,西院为陈少敏同志以及警卫员、号兵等工作人员的居室。东院,三进二天井,面阔约14米,进深20.9米,由门厅、过厅、厅屋、堂屋、前房、后房和厢房等14间房屋组成,建筑的前檐用青砖砌筑斗墙,两侧和房间用土坯砖砌筑,厅屋的前后用槅扇门隔断,天井用青条石砌筑,后天井两侧二级青条石踏步;西院贴东院而建,二进一天井,面阔17.3米,进深18.9米,由厅屋、堂屋、厢房、天井构成。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西院正面墙保留有一条早期标语“反共是亲日派卖国的阴谋”。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是研究豫鄂边区党委机关革命斗争史及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和活动的重要遗存。豫鄂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率党委机关、政权机关常驻于此,李先念率司令部也曾驻此。
2013年3月5日,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新市镇小焕岭村一组吴塆。
自驾:自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路程约28.7千米,用时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