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新时间:2022-12-29 11:24

中北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创建于1958年的科研机构,前身是电工实验室。实行中心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

简介

现有专职教师48 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1人、中级职称教师27人,拥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33人。现有面积4360平方米,仪器设备1980余 台套,固定资产1738万元。每年,中心面向全校电子信息、机电、机械、材料等几大门类的42个专业,200多个班级,开出20门课程213个实验项目的 实验教学工作,累计年实验教学量35万余人时。

历史沿革

自1982年开始,针对精英教育,采用独立设课,一人一组,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受到电子技术界老前辈童诗白、康华光教授等专家的一致好评。1989年“电子技术实验改革”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为中心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年,针对大众化教育的背景,在总结实验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阶段(基础阶段、高级阶段和发挥阶段),四种类型(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和专业型),五个层次(验证性、提高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开发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实验能力大大提高。

2003 年,组建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宽口径的面向大类学科实验知识架构。按照基本元器件级、电路级、系统级循序渐进的实践 过程,围绕“路、场、感知、信号处理” 等知识结构,建立了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每个平台又对应子类实验室,工程素质培训贯穿整个实验体系的始终。2005年被评为首批 “省级示范实验室”。2007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3年1月11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分布

创新实验室

本实验室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实验箱50套,实验仪器5台,焊接工具30套,电脑6台,投影仪一台,实验室可同时容纳60名同学开展工程训练。本实验室 是一个集基础知识培训、方案研究设计、版图设计、电路焊接和软硬件调试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基地。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其他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这里,完成一个完 整的微电子设计方案。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学生们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学生们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具体有以下几个层次,结合纵向班导师制,部分需 要在基地开展的活动,通过申请可以在基地来开展;社团、俱乐部科普类活动,优秀方案也可通过申请来实现;另外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像“育才”,“挑战杯”等 的参赛项目,需要提供场地和必要条件的也可以在此实现。

传感器实验室

传感器实验室设置在德怀楼六层,占地面积140平方米。

传感器实验室面向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等6个专业开设传感 器原理及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气测试技术等3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开设12项课内实验,年实验人时数为1万人时。对提高学生实际工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三个阶段、四种类型、五个层次”因材施教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实验 条件 。根据传感器课程特点,整个实验由两个平台部分构成:

一是原理性、验证性实验平台;

二是系统性、设计性实验平台。

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静动态应变仪、准静态电荷放大器、标准加速度传感器、压电压力传感器、油压标定、激振台、电子计算机、数字万用表等。

此外,实验室还承担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面向全校学生全年开放。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本实验室设在七号教学楼六层,面积140平方米,主要承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各专业《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处理》两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以及信息工程 系《DSP原理与器件》课程的课内实验。《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都是8学时,《DSP原理与器件》实验为32学时。每学年约有110各班的 学生做实验。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是成立于2000年,是院、系两级管理的专业课程实验室,本实验室设在实验中心六层东侧,包括高频实验室和电磁场 与微波实验室,总面积180多平方米,共有44套高频实验箱和10套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实验设备及5套微波测量系统及26件各种微波设备和器件,可承担全校 每年50多班高频电子线路和电磁场电磁波,电磁学,微波技术基础,微波电子线路等课程的所有实验,实验项目27个。

电工实验室

本实验室设在德怀楼一楼东侧,面积340多平方米。主要承担全校电类学生的《电路分析基础》、《电工原理》及非电类学生的《电工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任务。

本实验室现有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台、示波器、数字电压表各50套。现开设的主要实验项目数达21个,年均人时数达10万。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部分,使学生掌握电工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实验室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扩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层次、规模和水平。实验时间、内容及器件上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了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电子实验室

电子技术实验室设在德怀楼二层,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EDA综合实验室2个,共六个实验室。面积84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80人。主要承担全校电类、非电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任务,还为电子类专业有关的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及毕业设计提供实验场所。

实验室可开设实验项目数达86个,年均人时数达8万。主要设备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100套;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80套;PC机和EDA实验箱100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毫伏表、100套;多媒体教学设备6套。实验分成验证性、设计性、开发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五个层次,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扩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层次、规模和水平。实验时间、内容及器件上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了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所获荣誉

成为建设单位以来,中心按照教育部示范实验室建设有关要求,加强了创新实验、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立体化教材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建设了包括“电子技术基 础”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9项,4人获山西省教学 名师奖,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多项,编著出版了教材和讲义20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中心培养的学生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共 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山西省一等奖33项;挑战杯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生获专利6项,发表科技论文40多篇。

发展目标

中北大学一贯以培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

电 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校规模最大的教学实体,在“十二五”期间,中心将深入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 见》,实施实验教学创新与质量工程计划,深化实验教学团队、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及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注重“强基础、重能力”的同时,强调“倡个性、抓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力争把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

(1)成为全校所有学生“认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平台;

(2)成为全校电类及部分非电类专业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的平台;

(3)成为全校电类及部分非电类专业基础和综合性工程训练的实践平台;

(4)成为全校所有本科学生科技制作、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

(5)成为学生在校与就业的“实践衔接”平台;

(6)成为学校本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展示平台。

建设目标

针对实验中心以上的发展定位,中心“十二五”期间建设目标是:

总目标:

构 建一个集实验、实践、实习于一体,校内校外联合、国内国际结合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综合平台,建设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环境、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教学队伍及先 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使中心成为面向全校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培养,服务教学、科研、社会的功能集成基地。到“十二五”期末,把实验中心建设成基于网 络化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合理、开放共享、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具体目标:

(1)夯实基础实验。推进先进实验教学理念,继续扩大基础实验室规模和功能,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基础实验创新,实习基地强化认知训练,使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不再是空中楼阁;

(2)建立工业级实验室。开创毕业实习基地,保障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实践动手不断线,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与现代设计和制造接轨;

(3)建立分层次和分模块创新实验。以技术模块作为创新单元,使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时刻跟踪电子新技术和新器件,提高学生创新兴趣和能力;

(4)建立国家级实践教学队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有敬业精神的专职实验教师队伍,提倡双师教育,加大教师出校进修甚至是出国进修的机会;

(5)建立先进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实验管理体系更加合理,实验室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