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5 11:36
《中医文化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该教材是我国首部以“中医文化学”命名的国家级规范教材,标志着中医文化学已正式纳入中医药本科教学体系,对于中医文化学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评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度“质量效益奖(产品类)”人卫好书奖优秀教材
本教材从学科的角度分三个层面对中医文化进行了系统地地阐释与介绍,即中医精神文化、中医制度文化、中医物质文化。其特色为: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性。本教材观点新颖,深刻而又全面地揭示了中医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仅可以明确中医文化的内涵,还填补了相关领域教材的空白。
前言
中医文化(即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医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不仅决定了中医药学的本质与特色,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发展。中医文化学(即中医药文化学)是研究中医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学问,重点研究中医学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文化内涵,研究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文化功能、文化特征以及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医文化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至今没有一部卫计委规范教材。本教材是中医文化学的首创教材,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课程建设的新兴教材,被纳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分上、下两编篇。上篇编为《中医文化概论》,分为导论、中医精神文化、中医行为文化、中医物质文化、中医文化保护、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医文化未来发展七个章节,对中医的文化内涵、属性、保护、传播、发展等作概述性介绍。下篇编为《中医文化基础》,分为易学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中医文化流变七个章节,对中医文化的背景与基础作系统介绍。其中上篇编主要阐述中医认识生命、防治疾病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揭示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下篇重点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揭示中医学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教材除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使用外,还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以及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士阅读。期望对提高中医临床应变思维能力,拓展中医科研创新思路,培育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促进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我们于2015年3月组建了编写班子,由国内外2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及中医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担任编委。2015年5月召开了编委会议,主编提出编写大纲,由副主编负责各章编写任务,各编委承担具体编写任务。副主编负责的章节分别为:郑洪第二章,刘宏岩第四章,李海英第五章,张宗明第六章,谷建军第十三章,其余章节均由周晓菲负责。2016年10月,各编委基本完成所承担的编写内容。2017年初,主编与副主编反复研讨,审定内容,修稿统稿。2017年5月,由主编最后定稿。
由于本教材是第一部中医文化学的规划教材,编写内容和写作体例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修订。欢迎各院校老师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编者
2016年3月
上篇 中医文化概论
导 论
第一节 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
第二节 中医文化学概述
第一章 中医精神文化
第一节 中医核心观念
第二节 中医思维方法
第二章 中医行为文化
第一节 诊疗方式
第二节 本草药用
第三节医政制度
第三节第四节 传承教育
第三章 中医物质文化
第一节 诊疗器物
第二节:标识器物
第二节 药用本草
第三节 承载文献
第四节 业医场所
第四章 中医文化保护
第一节 学术流派
第二节 地域中医
第三节 民族医药
第四节 中医药老字号
第五节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节 中医文化建设
第五章 中医文化国际传播
第一节 传播背景
第二节 形势分析
第三节 方法路径
第六章 中医文化未来发展
第一节 医学文化基因优化
第二节 医学生态思想回归
第三节 中医药文化现代复兴
下篇 中医文化基础
第七章 易学文化
第一节 《周易》形成
第二节 《易经》
第三节 《易传》
第四节 易学与易图
第八章 儒家文化
第一节孔子与先秦儒家
第二节 两汉经学
第三节宋明理学
第四节清代朴学
第九章 道家文化
第一节道家的形成与老庄思想
第二节 黄老之学与《淮南子》
第三节魏晋玄学主要思想流派
第四节道教的形成与流派
第十章 佛家文化
第一节印度佛教源流
第二节佛教基本教义
第三节中国佛家文化
第十一章 科技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
第二节中国古代数学与农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物理与化学
第十二章 文学艺术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艺术
第十三章 中医文化流变
第一节 先秦两汉文化与中医
第二节 魏晋隋唐道佛与医学
第三节 宋金元明儒医大兴
第四节 清代汉学复兴与西学东渐
该教材汇集了国内外二十六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及中医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担任编委,经编委会反复修改,历时两年余,才得以最终完成。教材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医文化概论》,分为导论、中医精神文化、中医行为文化、中医物质文化、中医文化保护、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医文化未来发展七个章节,对中医的文化内涵、属性、保护、传播、发展等作概述性介绍。下编为《中医文化基础》,分为易学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中医文化流变七个章节,对中医文化的背景与基础作系统介绍。其中上编主要阐述中医认识生命、防治疾病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揭示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下篇重点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揭示中医学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医文化学是研究中医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学问,重点研究中医学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文化内涵,研究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文化功能、文化特征以及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医文化学》的出版凝聚了学术界三十余年来对“中医文化”的研究精华,是“中医文化学科”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