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2-13 21:51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主办的期刊之一。
1987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刊》创刊。
1995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刊》更名为《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起,《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3年,《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更名为《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起,《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06年9月,该刊升格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2008年7月第7期起,该刊主管部门升格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期刊名称更改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12月,《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入选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学术讲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疾病预防与控制、综述栏目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刊登中国国内外诊断与治疗的新信息、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读者对象为从事临床工作的各级医务人员及有关科研人员。
据2020年2月《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显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第七届编委会有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6人、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人、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主编1人、副主编11人、编委114人、外籍编委3人。
据2020年2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共出版文献11514篇。
据2020年2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共载文9658篇、基金论文量为2470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I、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等收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在2014年版入选的各学科共191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为0.954,排名为184名;居入选的河南省医学期刊第1名,核心总被引频次为2506,排名第209名;居入选的河南省医学期刊第2名,综合评价总分为53.9,排名第418名;居入选的河南省医学期刊第3名。
在2015年版入选的各学科共2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为1.095,排名175名,核心总被引频次2443,排名240名,综合评价总分为51.5,排名第578名。
在2016年版入选的各学科共1985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为0.903,排名第320名,核心总被引频次为2391,排名第263名,综合评价总分为63.11,排名第441名。
据2020年2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总被下载1017436次、总被引5558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69、(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239。
据2020年2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被引量为50612次、下载量为82769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影响因子为1.8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24名。
1996年,获河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8年、2000年、2002年连续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9年,被评为2007~2008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2011~2012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二等奖”。
2013年,河南省评选第三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中获“二十佳期刊提名奖”及“河南省一级期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获2015年度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中国医药卫生媒体最佳实践创新奖”。
2015年,获2013~2014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
2018年,获2017年河南省一级期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办刊宗旨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中国临床诊治水平现状和进展,展示中国诊断与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临床医疗、科研动态,加强中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中国临床医疗诊治水平服务。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导向性和实用性;资料详实、数据可信、文字精炼、论点明确、层次分明、图表规范、标点正确,格式符合该刊要求。该刊为有基金资助课题论文及博士论文开辟“快速通道”,优先录用并在最短时间内发表。
1.1题名:题名应以准确、简明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内容,应避免使用相邻专业不熟悉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及字符、代号或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12个实词,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应省去。一般不设副题名,确有必要时用冒号将副题名与主题名分开。
1.2作者署名:署名作者应是直接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者;应为作品的创造者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内容者;对作品具有答辩能力,并为作品的直接责任者。不够署名条件但确对研究成果有所贡献者可作为“志谢”段中的感谢对象。署名作者人数不宜超过10人,在文题下依次排列,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单位加角码标注。作者单位写在作者署名下,格式为: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省市(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邮政编码;2个及2个以上作者单位者单位之间用“;”号隔开。如通信作者不是第一作者,须提供通信作者姓名E-mail地址。论文如属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或基金项目,须在文稿首页中注明“基金项目和编号”。并在文章题名下标注作者简介:学历、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
1.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便于读者获取必要信息;应着重反映研究中创新内容和作者独到观点;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论著性文章需附300字左右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结果应将主要数据列出;非论著性文章写300字左右结构式摘要;综述文章写200字左右中、英文指示性摘要。摘要中缩略语、代号等除公知公认外,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中、英文全称,格式为:中文全称(英文全称,英文缩写),之后可直接用英文缩写。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需要,可以略详。
1.4关键词:是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选取3~8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新出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
1.5层次标题及编号:文章的章、条各层次标题序号采用1,1.1,1.1.1,1.1.1.1层级编码式,最好不超过4级,各层次标题一律靠左顶格排,序号与标题名间留一空格。第一层标题用黑体,上留单栏一行空。无标题段落前不用章、条标题序号。
1.6图表:图须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表格须用三线表,表题勿超过15个字。照片图应注明放大或缩小倍数,显微镜组织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或缩小倍数,染色方法与放大倍数之间加“,”,照片内标注的符号、箭头或字母与背景的对比度应明显。实物图须标明实际尺寸。图、表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全文从“1”开始连续编码,只有1幅图、表应标注“图1”或“表1”。图应注明简短确切图题及图注,图中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保持图、表自明性,对图、表中首次使用的缩略语应予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