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陆军

更新时间:2021-04-16 12:07

中华民国陆军(英语: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ROCA)是中华民国国军的一个军种。民国陆军经北洋军、国民革命军和中华民国国军三个时期。中华民国陆军的任务是平时从事基本战力与应变作战能力训练,依状况协力维护重要基地与厂、库设施安全,适应支援地区重大灾害防救工作;战时联合海、空军,遂行联合作战,击灭进犯敌军,确保国土安全,抗日战争时期对抵抗日军侵华做出了杰出贡献。鼎盛时期共有600万多人,是陆海空三军之中人数最多的军种。

历史沿革

北洋军

1912年北洋政府北洋军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16个混成旅。1913年袁为镇压“二次革命”,派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勋部)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进攻,击败讨袁军,将原驻直、鲁、皖的北洋军势力发展到除滇、黔、桂及边远地区以外的长江以南各省(见讨袁战争)。1912-1914年,北洋军先后在豫、鄂、皖、陕、甘等省镇压了白朗农民起义军(见白朗起义)。1914年袁任命参谋本部次长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令其率北洋军3个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权力,极力扩大北洋军。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共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

国民革命军

中国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

早期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将领和军官由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加以培养训练,军队同时效忠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曾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战争。

1947年中华民国行宪后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

中华民国国军

中华民国陆军本部前身为「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于民国三十三年冬(1944年),时抗日战争方殷,为配合盟军作战,牵制日本主力于中国及东南亚战场,于是成立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总部设于云南昆明,负责西南战区陆军部队之指挥及整训责任。

民国三十五年六月一日(1946年6月1日),军事委员会改组编成国防部,同时将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于南京改编为「陆军总司令部」,时编制包含总司令办公室、第一至六署,以及总务、军械、军医等处。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因戡乱移驻广东,同年九月奉命前进云贵一带“剿共”,十月总司令部迭遭袭击,仅少部突围,大部分人员均告失散,至此总部组织暂不复存。

军徽涵义

“青天白日国徽 象征效忠中华民国,保护疆域之意涵,也象征陆军是国家的军队,捍卫国家保护人民为职责。

一刀一枪 指挥刀与步枪代表陆军执干戈以卫社稷、两者合一为陆军的象征,一刀一枪当思来处不易,尤应重视保养及维护!

七叶嘉禾 嘉禾象征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并有以农建军,寓兵于民之意,两禾各七穗,用以砥砺官兵七七抗战精神。”

陆军司令

历任司令

何应钦:1944年—1946年5月 最初名称为陆军总司令

顾祝同:1946年5月—1948年5月 1947年8月4日-1948年5月13日,经由孙立人上将代理职务

余汉谋:1948年5月—1949年4月 (以上三任均系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任期任职)

顾祝同:1949年4月—1950年3月

陆军军歌

主词条:中华民国陆军军歌

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

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

纵横扫荡,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大功。

旌旗耀,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壮,忠诚精实风纪扬。

机动攻势,勇敢沉着,奇袭主动智谋广。

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