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1 12:05
中原,汉语词语,拼音:zhōng yuán 本意为“原野之中”,这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后演变为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坡赋》:“长鲸入鼎兮中原,六龙回辔兮 蜀 门。”
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中国。
《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
唐 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中原”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比如在《诗经·小雅·吉日》中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诗经·小雅·小宛》中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这两处的中原是“原野”的意思。越王勾践在会稽之围解除后,向百姓谢罪时说:“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这里是说因战争使百姓死后尸骨暴露在原野。中原最初是“原野之中”的意思。
中原一词,原本泛指原野,第一次指定“中原”地理方位的是《尚书·禹贡》。《禹贡》中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引申称“中原”。后来文人将中原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拓展,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在《中原经济区研究》中对中原形成的分析认为,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地区是其活动的中心地区,故河南称为“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