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03 21:10
中和镇因境内有中和屯而得名。
清光绪六年(1880年),属海龙抚民厅。
民国二年(1913年),属东边道镇守使头八石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海龙县第六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桦树村。民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6年)(1943年),更名中和村。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中和区(七区),驻白家堡。
1956年3月,设二八石乡。
1958年3月,二八石乡改为中和公社。
1983年9月,中和公社改为中和乡。
1992年7月4日,由中和乡撤乡设镇,改为中和镇。
2011年,中和镇下辖二八石、东夏、光明、刘堡、兰堡、黎明、平等、三八石、关家沟、张油坊、金厂11个行政村;下设6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镇下辖11个行政村:金厂沟村、关家沟村、张油坊村、三八石村、二八石村、黎明村、兰堡村、刘堡村、光明村、东下村、平等村,镇人民政府驻二八石村。
中和镇地处梅河口市西南部,辉发河南岸,东与红梅镇、梅河煤矿接壤,南与水道镇相连,西、北与山城镇交界,距梅河口市区22千米,区域总面积64.75平方千米。
中和镇地处长白山西麓,辉发河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为丘陵、河谷平原,东、南、西部为丘陵,中部、北部为平原;境内最高点大架山位于南部边界,海拔402米;最低点位于北部辉发河岸,海拔323米。
中和镇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松花江一级支流辉发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内21千米;东下河流经境内13千米,水道沟、张油房沟亦贯穿全境;海龙水库南干渠流经境内17.5千米,横跨7个村。
中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等;洪涝灾害较常发生,主要发生在7—8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5年8月1日,持续时间14天,11个村982户2847人受灾,耕地受灾面积2345亩,减产1120吨。
中和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金、铜、锌、滑石、铁、草碳土、稀土等,其中煤炭储量约5000万吨,除沙金及煤储量较为丰富外,其它储量不丰富。兰堡村的苏堡、丛家街及河东岸等地,煤储量近千万吨。刘堡村、关家沟村有丰富的草碳土资源。中和镇天然树种主要有柞、椴、榆、黄松、曲柳、松、桦、楸等;山果类主要有山杏、山里红等;野生药用植物约有100余种,常用而储量较大的有天麻、龙胆、桔梗、关苍术、蒲公英等;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薇菜等;野生菌类主要有榛蘑、松树伞等;野生动物主要有狐狸、貉、雉、绿翅鸭、苍鹰、沙斑鸡、松鸭、松鼠、黄鼬、香鼬、蛇、林蛙等。
2011年,中和镇总人口1.46万人;另有流动人口2077人。总人口中,男性7371人,女性7253人;以汉族为主,达12483人;有朝鲜、满2个少数民族,共2141人,其中朝鲜族18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8%;满族326人,占15.2%。2011年,中和镇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5人。
2017年末,中和镇常住人口为14767人。
截至2018年末,中和镇户籍人口为14642人。
2011年,中和镇财政总收入351万元,比2010年增长4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0%;人均财政收入240元,比2010年增长43.7%。2011年,中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312元。
2018年,中和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2011年,中和镇有耕地面积54300亩,其中水田25600亩,旱田28700亩。2011年,中和镇农业总产值9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9.3%,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8.2%。中和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中和镇生产粮食21222吨,其中水稻11126吨,玉米9150吨。中和镇主要经济作物为大豆、蔬菜。2011年,中和镇大豆种植面积1300亩,产量220吨;蔬菜种植面积5800亩,产量15345吨。中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中和镇生猪饲养量6108头,年末存栏1209头;牛饲养量1046头,年末存栏513头;羊饲养量855只,年末存栏311只;家禽饲养量105万羽。2011年,中和镇生产肉类945吨,畜牧业总产值2800万元。中和镇渔业以养殖鲤鱼、鲢鱼、青鱼、草鱼、鳙鱼为主。2011年,中和镇渔业总产值60万元。
2011年,中和镇工业总产值为1.5亿元,比2010年增长7.1%,实现工业增加值0.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7.3%。
2011年末,中和镇有商业网点79个,职工160人。2011年,中和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有农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5%。
2011年,中和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0.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5%,人均储蓄2872元;各项贷款余额0.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1%。
2011年末,中和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99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1所,在校生753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68人,专任教师4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2011年,中和镇教育经费达116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84万元。
2011年末,中和镇有科技人才29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3人,经营管理人才255人,技能人才823人,农村实用人才1762人。
2011年末,中和镇有村文化活动室11个,文化广场5个;农村小型图书室6个,建筑面积580平方米,藏书2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3人。2011年末,中和镇有老年文化体育协会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2%。2011年末,中和镇广播综合覆盖率87.5%,有中央、吉林卫视、湖南卫视等69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3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7.5%。
2011年末,中和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有卫生院1个;病床8张,固定资产总值0.01亿元;专业卫生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中和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6万人次。2011年,中和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82.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2%。
2011年,中和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75户,人数81人,支出16.5万元,比2010年增长18.9%,月人均169.9元,比2010年增长26.3%;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4人次,共支出1.9万元,比2010年增长9.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1户,人数595人,支出68.5万元,比2010年增长11.6%,月人均95.9元,比2010年增长22.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7人,支出18.6万元,比2010年增长9.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6人,支出6.4万元,比2010年增长8.2%;农村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4人次,共支出1.9万元,比2010年增长9.7%;农村临时救济12人次,支出2.1万元,比2010年增长6.3%;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3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万元,比2010年增长7.2%。
2011年,中和镇有梅河煤矿铁路过境,境内长20千米。2011年末,中和镇有乡镇公路12.4千米;村公路55千米,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