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

更新时间:2024-08-28 14:00

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官方定为每年公历的12月8日。沙县百姓妇孺皆知, 简称12.8。沙县小吃旅游文化系列活动,秉承“小吃搭台、文化推动、旅游提升、商贸唱戏、推进发展”的活动宗旨,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开展小吃、旅游、文化等系列活动;以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商贸合作交流和第三产业发展。

沙县小吃文化节

基本介绍

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官方定为每年公历的12月8日。沙县百姓妇孺皆知,沙县人的喜庆日子。 沙县百姓简称沙县128。 这一天,沙县人民喜迎八方来宾,展示有千年积淀的小吃文化。可以说沙县人民、沙县区人民政府、为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小吃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今这个节日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甚至闻名东南亚。

沙县先民原自古代中原一带迁来,沙县小吃实际上属源远流长的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客”字号分支,它的不少品种,还保留着古老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沙县小吃做法,如“沙县板鸭”,它是沙县农村传统的家庭美食,民间称为“腊鸭”。 福建沙县小吃节,而将鸡鸭肉类腊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名叫“腊”就是指生产制作此类食品时间的农历腊月,加工方法一般是将肉抹上盐姜等佐料腌渍后风干、晒干或烘干,使肉脱水,延长保存期,食用时过蒸切块即可。沙县腊鸭的传统做法,同以上所述大致相同。再如夏茂的冬酒和城乡居民喜爱的“新沉红”(讹称酸冬红),属民间家酿酒之一,也可以在《周礼》和《诗经·幽风·七月》中找到记载。酿制时间短,称酒酿(外地有些地方称酒娘、醪糟)、水酒(连城称涮酒);酿制时间长,冬酿春熟称冬酒。城关的菊酒,也属于同一类型。

节日起源

从1997年以来,沙县人以开放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凭借一碗碗扁肉、拌面,唱响了一台有声有色的发展大戏。17年中,节庆越办越红火,构筑了一扇展示成果、广交朋友的窗口,架起了一座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桥梁,搭建了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平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有特色的节庆品牌之一。如今,沙县小吃风靡大江南北,也使沙县声名远扬。希望能乘着动车开通的东风,借着沙县小吃这张“金字招牌”,凝聚更多加快前行的共识和力量,邀请更多的朋友到沙县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谱发展新曲。

举办意义

自1997年以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已举办了15届小吃文化节,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沙县小吃文化节升格为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三明市委、市政府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小吃做成了大产业, 大品牌。据介绍,沙县有5万人从事小吃行业工作,占全县人口的六分之一,为沙县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