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新时间:2023-05-23 18:00

公共管理学院在2001年6月组建之初,就提出了“远见、求实、创新、奉献”的院训。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公共管理领域学科布局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科研成果最显著、人才培养最出色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介绍

● 国内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试办单位之一, 是我国培养MPA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 学院科研经费连续三年高居全校各学院之首。近五年以来,该院先后承担了29项国家级项目和101项省部级项目,以及数十项横向委托项目,其中包括国际合作项目4项。

● 10位教师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和“十大教学标兵优秀奖”。

● 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和首届海峡两岸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该学院从2007年起,按“公共管理类”的大类招收3个专业的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城市管理。博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法学、行政管理(教育行政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劳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并招收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卫生政策管理学系正在建设中。

现任院长杨开峰,院党委书记李家福,副院长许光建、张成福、严金明,党委副书记崔军、王丹。

该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近30人,硕士生导师70余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人数的90%以上。学院既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又有10余名在国外一流大学留学归国的青年教师。另外,聘请了20多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该学院近两年每年平均毕业学生400人左右。毕业生大多数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高校工作。每年都有较高比例的毕业生保研、考研或到国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在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学术底蕴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该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介绍

学院现设有国民经济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土地管理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国防与国家安全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管理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横跨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两个一级学科, 招收4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公用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专业;6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专业,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12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法学、公共政策等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并招收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城市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行政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政府机构管理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机构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公共组织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导论、行政法、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比较政府、公文写作与处理、人事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导学、地方政府管理、行政监察学、市政管理学等。

就业去向: 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城市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资源管理、市政项目评估等城市公共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新设立的。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建筑学、地理学、公共财政学、行政法、城市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工程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等。

就业去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从事城市规划与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中介咨询公司、城市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