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

更新时间:2024-04-02 1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为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之一,领导和指挥华北地区所属的人民武装力量。

历史沿革

军区前身背景

(1937~1948)

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大军区之一,领导与指挥河北省大部和山西、察哈尔、热河、辽宁省边界地区所属人民武装。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役后,主力南下晋东南,副师长聂荣臻率领师独立团等部及地方工作团部分人员共约3000人,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五台山地区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人民自卫军、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各一部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从1939年初至1940年底,晋察冀军区部队与第120师配合,多次进行破袭作战,挫败了日伪军的围攻和“扫荡”,反击了国民党顽军的反共摩擦,先后取得上下鹤山、齐会、黄土岭等战斗的胜利。1941年至1943年,晋察冀军区进行精兵简政、开展整风运动,坚持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大规模“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度过了困难阶段。

晋冀鲁豫军区成立于1945年8月20日,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双方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不久,晋察冀军区着手精简缩编,军区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队脱下军装,转入地方。

1946年9月,晋察冀军区奉命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司令员。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为政委、杨成武为第二政委,耿飚为参谋长,负责全权指挥晋察冀野战军。

军区设撤

(1948~1955)

1948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5月9日的决定,为适应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后唐延杰),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任副参谋长,蔡树藩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张南生、张致祥)。

所属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第1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第14纵队;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军区直辖第1、第7纵队和炮兵第1、第2旅及华北军政大学、冀中军区(孙毅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任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赵健民任司令员,潘复生任政治委员)、太行军区(鲁瑞林任司令员,赖若愚任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徐深吉任司令员,王从吾任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刘忠任司令员,王鹤峰任政治委员)。全区部队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两大军区合并时,第1兵团刚结束3月份发起的临汾战役,随后于6~7月又进行晋中战役,解放了临汾城和晋中广大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在此期间,第2兵团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从战略上牵制华北国民党军的任务,以主力出击冀热察,一部出击保(定)北,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

1948年7~8月,华北军区奉命将野战部队调整为3个兵团:第1兵团仍由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纵队和第15纵队(由太岳军区部队编成);第2兵团仍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辖第3、第4、第8纵队;新组建第3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6纵队。第7、第14纵队归军区直辖;增建晋中军区,罗贵波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9~10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为牵制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策应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举行察绥战役,至11月初,解放了绥远(今内蒙古中部)和察哈尔(今分属河北、内蒙古)两省大部地区;第1兵团发起太原战役,至12月初,肃清了太原外围守军。11月29日开始,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会同东北野战军进行平津战役,历时两个多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在此期间,冀东军区(潘峰任司令员,吴德任政治委员)由东北军区归回华北军区建制。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华北军区领导机关由河北省阜平县进驻北平城。

1949年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进行统一整编。第1、第2、第3兵团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第8纵队(第1兵团所属)和第13、第15、第3、第4、第8纵队(第2兵团所属)及第1、第2、第6、第7、第14纵队依次改称第60~第70军。第18兵团(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第20兵团(辖第66、第67、第68军)归华北军区建制,但直属中央军委指挥;第69、第70军属华北军区建制。4月,第19、第20兵团会同第18兵团取得攻克太原的胜利,先后共歼灭国民党军13.5万余人。太原战役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4月25日的决定,第18、第19兵团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5~6月先后由晋入陕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战。6月,第20兵团进驻天津地区。同年3~8月,西北军区所属绥蒙军区晋绥军区先后划归华北军区建制;建立平津卫戍区(华北军区兼)、天津警备区(第20兵团兼);陆续撤销下属各军区,组建察哈尔军区绥远军区、河北军区、平原军区(今分属山东、河南)、山西军区五个省级军区;第69军改编为华北军区独立第205、第206师;第70军改编为华北军区独立第207师。9月,绥远国民党军起义,华北全境解放。10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组织开国大典阅兵式。1950年1月,内蒙古军区调归华北军区建制(后与绥远军区合并组成绥蒙军区,之后又改称内蒙古军区)。7月,第20兵团番号撤销,兵团部改编为天津警备区;华北军政大学改编为陆军军官学校,11月又与绥远省学习团和平原、河北两军区干部学校合编为华北军区高级步兵学校。12月,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辖第36、第37军,隶属华北军区建制。1952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撤销平原、察哈尔省军区。平原军区所属部队分别划归山东军区河南军区;察哈尔省军区所属部队划归山西、河北军区。12月,第23兵团缩编为第69军。在此期间,还先后组建了华北军区空军、防空军、炮兵、装甲兵司令部。1954年初组建军区工程兵部。2月,杨成武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朱良才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4月15日,根据国务院2月11日关于全国大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

改编延续

(1955年后)

1967年5月,为统一华北战场作战指挥,中央军委决定将内蒙古军区降格为省军区,划归北京军区建制领导。

198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将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北京军区没有做调整。

历任领导

晋察冀军区(1937年11月)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

参谋长: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舒同

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1947年6月)

司令员:杨得志

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

第二政委:杨成武

参谋长:耿飚

晋冀鲁豫军区(1945年8月)

司令员: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

副司令员:王宏坤

副政治委员:薄一波、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华北军区(1948年5月)

司令员:聂荣臻

政治 委员:薄一波

第一副 司令员:徐向前

第二副 司令员:滕代远

第三副司令员:萧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