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7 04:00
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手机电视研究的高等学府,同时中国传媒大学手机台也是全球首家由高等学府建立的手机电视台。荟萃新媒体学科精华,造就新媒体人才精英,传播新媒体创新精神。本着这样的传媒精神,传媒大学手机台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手机台。
近年来,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正从固定向移动延伸,从窄带向宽带拓展,从群体化服务向个人化服务渗透,从图文向多媒体演进。手机电视业务正是这一个新媒体运动的标志性应用,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板块,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通信业、传媒业、IT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产业各方积极参与,大力推进业务发展。
当前,手机电视产业正出于创新活跃、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对专业人才存在巨大需求,对理论界、教育界的应用型研究存在普遍期待。
2005年我校就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四年多来深入开展手机电视专项研究,在内容形态研发、媒资系统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各个方面持续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中国首批手机电视内容制作专业人才,得到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广移动等行业领导企业的广泛认可。
为了保持并提升我校在全国手机电视教学实训、科研领域的引领地位,2009年4月,学校决定,正式成立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致力于开展(广播式、移动通信式、无线互联网式)手机电视领域的教学实训、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其中,教学实训是基础性职能,科研是先导性职能,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延伸职能。
教学实训:面向研究生、本科生、成人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在校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编制教材。通过讲座学习、课堂学习、动手演练和参观实习等方式,全面开展手机电视教学、实训工作。
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充分整合学校研究资源,在移动媒体、手机电视方面持续开展系统深入地自主研究。主要科研方向:手机电视基础理论研究、手机电视关键技术研发、手机电视内容形态研究、手机电视运营研究、手机电视政策研究、手机电视教学实训体系设计等。
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教学实训体系、科研体系和展示中心三大板块,与业界、学界开展全面交流与合作。具体职能包括:学校手机电视教学与科研成果展示,通过教学合作,科研合作,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举办高层次专业论坛等方式,开展手机电视成果展示、交流与合作共建工作。
力争用3年时间,将“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建设成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领域的支撑性前沿板块;建设成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建设成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教学、科研成果面向校内,同时也面向业界、学界的示范、展示窗口和交流、转化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由新媒体研究院承担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电视台下设“专家委员会”和“运行中心”两大主要职能板块。
“专家委员会”围绕手机电视内容形态研究、技术体系研发和运营管理研究等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委员会由两部分力量构成:一是聘请移动媒体、手机电视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担任专家顾问参与指导和交流;二是在校内组织本方向资深研究人员,建立常设的科研团队,持续深入地开展科研工作。
“运行中心”主要承担电视台教学实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心下设“节目部”、“播存部”和“技术部”三个子部门。节目部具体负责对学生的节目形态研发训练、节目采编制作训练;播存部具体负责对学生的手机电视内容资源管理,内容播出控制技术训练;技术部具体负责对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开发和维护。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依托学校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整合创新业界先进技术成果,搭建起体系完整,制式齐备的手机电视技术支撑平台,能够支持移动通信式、无线互联网式和移动多媒体广播式三种技术体制的手机电视丰富应用。整个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内容研发与制作技术子平台、内容管理与播控技术子平台、网络传输与覆盖技术子平台、终端接收与展示技术子平台。
从学校“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科学规划手机电视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搭建体系化,全方位的手机电视教学实训体系:一方面,组织专家制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编制系列教材,面向研究生、本科生、远程与继续教育等不同教学层次陆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同时,持续开展实训平台资源建设工作和实训活动实施,为学生营造一流的实践演练环境,系统提供实训机会。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在充分整合学校教学实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改造和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能够承担手机电视课堂教学、内容研发与制作、内容管理与播控,内容传输与覆盖,成果展示等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软硬件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业界专家、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辅导人员组成的手机电视专业师资队伍,为学生开设专业理论课程,并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制式手机电视“内容策划”、“节目主持”、“节目采编制作”、“节目管理分发”等全流程的系统实践演练,真正做到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紧密结合,良性互动。
从学校“打造中国信息传播研究领域学术重镇”和“建设成传媒界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的科研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和新媒体研究院“开展新媒体领域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和应用研究”职能定位的要求出发,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高度关注、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目前,我校手机电视台已经组织起了一支高层次的专家顾问团队,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精干的科研团队。围绕手机电视、数字移动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系统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内容形态研究;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媒介特征研究;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运营模式研究;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产业市场研究;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市场营销研究;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手机电视(移动媒体)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秉承“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与外部资源的合作。目前,我校手机电视台已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广电机构、手机电视牌照商、增值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建立起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已经开展起学术研讨、人才交流、合作研发、咨询顾问、成果推广应用等相关工作。
下一阶段,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将进一步巩固并深化与学界、业界的合作关系:与学界、业界的核心机构一道,推动“手机电视内容创意实验室”和“手机电视技术开发实验室”的合作共建,搭建合作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通道;规划召开年度性手机电视国际论坛,搭建国内外学术机构、运营机构常设性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手机电视实习基地建设,搭建手机电视专业人才培养、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工作,不断探索我校手机电视台与外部资源的交流合作机制,优化提升合作效果,为我校手机电视台的创新发展和手机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设立手机电视台,在全球新媒体教育领域,是一大创举。成立“手机电视台”,既是对中国传媒大学既有优势资源和前期研究工作的延续,也是中国传媒大学巩固并提升我校手机电视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必要举措,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立全球独一无二的掌上数字多媒体校园的战略性布局。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对手机电视乃至数字移动媒体领域的学术研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产业应用、市场发展、公众福祉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的发展,离不开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诚挚欢迎各界朋友莅临指导,交流合作。
2005年1月8日,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联通签订手机电视战略合作协议。
2005年9月,学校数字传媒研究院研发的第一批手机电视内容在联通U-WEB平台发布。
2005年10月,数字传媒研究院正式为中国联通推出系列手机电视内容。
2005年11月,试验投放中国第一则手机电视广告,惠普公司成为国内第一个手机电视广告客户。
2006年6月11档手机电视业务在中国联通手机电视平台正式上线。
2006年9月,启动“myTV”移动内容导航系统研发工作。
2006年11月,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教学实验基地成立,可以容纳上百名学生学习和实践。
2006年12月,传媒大学在中国联通手机电视平台上线业务达到31档,成为业务量最大的内容提供商。
2007年3月,全面启动“创意蜂巢”手机短视频创意制作征集活动,筹建“手机通讯社”,探索移动内容集成分享机制。
2007年5月,多档自办栏目在联通BREW平台正式上线。
2007年6月,手机电视内容产品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发布。
2007年7月,研发推出“Mobo Space”全媒体跨平台社区博客系统,手机通讯社正式运转。
2008年5月,与深圳宏天公司签署移动视频战略合作协议。
2008年,加入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工作组,参与多项标准和政策的制订工作,建立CMMB数据研究中心,负责深入的市场调研,一直持续至今,为广电总局和CMMB运营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成果。
2009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成立,一期建设工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