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7 18:17
《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是洪修平创作的宗教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1年1月。
该书共收录论文23篇,按主题或内容分为总论篇、分论篇、比较篇、专论篇四个部分。总论篇是对三教关系历史展开及其与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文化特质之关系的总论;分论篇是以三教关系为视角,分别对儒佛道三教各自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或文化精神的探讨;比较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儒佛道三教或其中两家某些问题、某些观点的比较研究;专论篇则收录了几篇讨论不同时期与三教关系相关的问题的专题论文。除以上四篇内容外,该书的“访谈篇”收录了几篇海内外学术刊物对洪修平学术经历和学术研究思考的访谈录。
该书认为,虽然三教各自的人格理想有互有差异,甚至有本质区别,但儒佛道在化导众生、倡导文明、提升人类品性方面有共性。如儒家的“圣人”在现实中多以君子、贤人面貌出现,在个人德操上见贤思齐,见利思义,舍生取义,无终食之间违仁,等等;道家的“真人”是在自然无为、见素抱朴、无知寡欲中形成“深心”状态,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集真善美于一身而获得人格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佛教理想人格“佛”具有无量智慧,他大慈大悲,有六度至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作者对这些理想人格的提炼蕴含着深刻的现实关怀,这些人格曾经在塑造中华儿女的民族魂、催化华夏文明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将对青少年建构健康人格、摆脱精神危机等等,仍然富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该书对三教互补共赢表现了较高的期待,通过对历史上三教交往作深入探讨,认为三教间的对话有对抗性和建设性两种:对抗性的对话表现为各自主张的冲突与辩难,各自强调其文化特质与精神价值,建设性对话体现为三教的相融互补。作者由此认为基督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困难,与其不尊重中国原有的敬天祭祖的信仰有重大关系。这种论断对基督教中国化或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提醒。另外,该书特别看重儒佛道特殊的疗治时代疾病的作用,对“克制物欲膨胀,恢复人的生活之本然以及解决物质与精神之关系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独特文化精神,包括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心人性的探讨,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对社会伦理问题的重视等等,都将在未来世界宗教和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展现独特的价值。”作者对传统文化未来价值的预测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切迫的现实性,同时看到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世界化问题,表现了热烈的普世关怀。
该书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对世界宗教与文化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加以思考,参与到世界性共同价值建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在世界宗教与文化的大背景下观照中国宗教与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更好地发掘其中的现代性。作者的分析表明:中国传统宗教和文化的世界化进程既是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也是对人类文化积极作贡献的过程;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发展无法孤立于世界文化和现代文化建设的实践,另一方面,中国宗教与文化在参与世界化进程中将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性传向四海,在与异质文化的碰撞对话中证明自己和奉献自身。
获奖记录
2012年,该书获第八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洪修平,男,1954年生,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