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4 22:49
《中国儿童时报》是一张专供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报纸,也是中国创办较早的儿童报刊。《中国儿童时报》1930年6月1日创刊于绍兴越王台畔,一个月后迁到杭州出版。报纸由田锡安筹资创办,田自任社长。首任编辑为高季琳(柯灵)。迁杭后,高季琳去沪,由宋梦歧担任编辑。创刊时为四开四版,每周一,六出版。刊头报名开始由儿童轮流执笔,每月更换一次。报社迁杭后,请经亨颐先生题写,一直沿用至终刊。
办刊历史
创办这张报纸的宗旨,在该报的发刊词中说得很清楚,是“培养社会儿童与科学儿童相结合的新中国儿童”;是要把报纸办成“小学时事教学的辅助教材,儿童课外阅读的补充读物”。报纸的创办者们是以“不畏难、不惮烦、不惜牺牲”的精神来办这张儿童报刊的。
1932年1月,编辑宋梦歧辞职,由何紫垣继任。7月何紫垣辞职,由裘侠英继任;裘任职期间曾由韩逋仙代理编务两个月。1933年冬,朱庆祥继裘侠英任编辑。朱庆祥后,又有朱孟迁、李伯康、俞仲武先后担任编辑,其中,以俞仲武任期最长。
报社迁杭初期,曾组织过理事会,聘请教育界知名人士为理事,其中有罗迪先、朱怙生、蒋锡恩、周文仲等。还聘请了一些社外特约撰述,经常为报纸写稿绘画,文字方面有钱耕莘、陶秉珍、严大椿、鲍维湘等;图画方面有丰子恺、姜丹书、潘天寿、俞乃大、庞渔艇等。当时的发行量,最高达二万五千份,成为国内销数较多的报纸。
1937年杭州陷落,《中国儿童时报》停刊。经过筹备,又于1940年10月在金华复刊。仍由田锡安任社长,何紫垣继任主编。由于战时儿童读物缺乏,各方需要甚殷;也由于该报创办较早,读者中印象颇深,所以复刊不久,发行量就超过六千份。1941年5月,日寇窜扰金华,报社一度迁至江山,6月又复回金华。在社友汤元炳等人的筹措和资助下,盘进当地金震东印刷所的全部器材,在望府墩附近的横塘沿设厂印报,将三日刊改为隔日刊。印报之余,承接外来印件,出版儿童书籍,以充实报社基金,这一段短暂的时期,是《中国儿童时报》的鼎盛期。好景不长,1942年日寇又进扰金华,报社匆匆向武义撤离,行至苦竹地区,与日寇遭遇,器材损失甚巨,人员多被敌俘获,强充挑夫,后虽然多数人逃回,但少数人被杀或下落不明。报社其余人员只得经松阳、龙泉,转辗来到福建的战时省会永安。《中国儿童时报》于1942年10月在永安复刊。此时田锡安在浙江,由何紫垣支撑。由于东南一带大城市相继陷落,发行区域缩小,报纸销路锐减,资金日见短绌,捉襟而见肘,何紫垣感到力不从心,1943年11月1日起由盛澄世继任社长,何紫垣仍任总编辑,勉强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10月16日,《中国儿童时报》迁回杭州出版,社址青年路13号。1946年4月,何紫垣辞职,薛裕生继任;不久改由石云子任总编辑。社址迁至慈幼路。1947年5月11日(第1399号)起,报上不再刊主编姓名,改刊“筠林教育文化基金会出版”,发行人仍为盛澄世。此时,有浙江大学学生严光化(鲁兵)和周大鹿(圣野)义务承担编务。鲁兵编第三版文艺,圣野编第四版《自己的岗位》;他们还主持《冰儿信箱》和《芳儿信箱》,直至1949年2月他们离杭去四明山区参加革命队伍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儿童时报》(五日刊)最高发行量已达一万八千份,在当时已是算多的了。
《中国儿童时报》编排很有特色。第一版为时事版,有要闻、小评(言论)。这一版的消息都是经编者重新改写过,标题也重新制作过,语句通俗,适合儿童口语。如这样的标题:《各方估计——德国强盗60天内可倒台》、《东条大着忙,满嘴又扯谎》。在消息的选材上,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刊登过反共的消息和言论,常刊登些鼓励抗日的文章,如冯玉祥的《给爱国朋友们的信》等。第二三版为科学、文艺版,介绍科学知识,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抗日战争中,曾连载宋秉恒绘的连环画《表》(苏联班台耶夫著)和仇重的《从风吹来的地方》等。第三版的专栏名《儿童阵地》。第四版专门刊载儿童的创作,名为《自己的园地》,抗日战争时改为《自己的岗位》。此外还有歌曲、谜语、游戏等。照片和插图也较多。抗日战争期间因用土纸印刷,照片印不清,大都改用木刻插图;抗日战争后,照片印得十分清晰,优于杭州的其他报刊。抗日战争后,又在报上增辟《冰儿信箱》和《芳儿信箱》,通过信箱和小读者谈心,帮助儿童解疑释难,排忧解愤。
这家报纸广告极少,只有一些书籍广告。广告编得得也独具匠心。一则本报的征订广告仅十二字:“亲爱的读者:请将本报介绍给您的好朋友”。
《中国儿童时报》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创刊初期,不但国内各省(尤其是边远省市)儿童订阅的不少,甚至旅居日本、朝鲜、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儿童,也有直接汇款订阅的。当时,日本东京小学教育界的一位朋友曾把一期《中国儿童时报》全文译出,刊载在日本的一家期刊上。1935年,留日学生汤元炳、王晞辰、袁国钦、韩逋仙等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儿童时报》东京分社”,扩大了报纸的影响,拓展了报纸在日本的销路。1946年,法国巴黎举办世界书报展览,该报亦参加展出,由清华大学教授盛澄华用法文写成专稿,详细介绍。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儿童报,也在第一版的位置专文介绍《中国儿童时报》,并把报头字制版刊出。在杭州的历史报刊中,还没有一份报刊象它那样在国外被广泛介绍。
杭州解放后,《中国儿童时报》曾申请要求继续出版,因当时另有新的儿童报刊创办,故未批准,遂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