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0 22:57
中国历代纪元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等不列表。 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
天皇
地皇
人皇
或:
燧人氏(尊称燧皇)
伏羲氏(尊称羲皇)
神农氏(尊称农皇)
(约前26世纪初-前2029)
黄帝(姬轩辕)
帝喾(kù,姬夋)
(约前2070-前1600)
禹在位8年 鲧子
启在位9年 禹子
太康在位29年 启长子
仲康在位13年 启子、太康弟
相在位28年 仲康子
少康在位21年 相子
杼在位17年 少康子
槐在位26年 杼子
芒在位18年 槐子
泄在位16年 芒子
不降在位59年 泄子
扃(jiōng) 在位21年 泄子、不降弟
廑(jǐn) 在位21年 扃子
孔甲在位30年 不降子、扃侄
皋(gāo) 在位11年 孔甲子
发 在位19年 皋子
桀 在位52年 发子
(约前1600-前1046)
汤在位13年 契的十四世孙、主癸子
外丙 在位3年 汤次子
仲壬在位4年 汤第三子
太甲 在位23年 汤嫡长孙、太丁子、仲壬侄
太庚 在位25年 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 在位12年 太庚子
雍已在位9年 太庚子、小甲弟
太戊 在位75年 太庚子、雍乙弟
外壬 在位15年 太戊子、仲丁弟
河亶甲 在位9年 太戊子、外壬弟
祖乙在位19年 仲丁子
祖辛 在位7年 祖乙子
沃甲 在位25年 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 在位32年 祖辛子、沃甲侄
南庚 在位28年 沃甲子、祖丁堂弟
阳甲 在位7年 祖丁子
盘庚 在位28年 祖丁子、阳甲弟
小辛 在位21年 祖丁子、盘庚弟
小乙在位21年 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在位59年 小乙子
祖庚在位7年 武丁次子
祖甲在位33年 武丁第三子、祖庚弟
廪辛 在位6年 祖甲子
康丁 在位4年 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在位4年 康丁子
文丁 在位2年 武乙子
帝乙 在位37年 文丁子
(约前1046-前256)
西周(约前1046-前771)
东周(前770-前256)
秦三世嬴子婴前207年-前206年在位,在位46天,公子扶苏之子、秦始皇长孙
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年-前202年在位,建都彭城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1月)
高帝(刘邦) 前202年-前195年,在位12年,刘煓第三子
景帝(刘启)16 乙酉 前156,汉文帝第五子
宣帝(刘询) 23 戊申 前73,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孺子(刘婴)3年,仅为皇太子,汉宣帝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炀侯刘勋孙、广戚侯刘显子
(公元8年12月1日-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新太祖建兴帝(王莽) 始建国6 己巳 公元8年腊月初一-公元13年,新显王王曼次子
地皇4 辛巳 公元20年-公元23年十月初六
(23-25年)
更始帝(刘玄) 更始⑶ 癸未二 23年,汉光武帝刘秀族兄、刘子张之子
(25-220)
光武帝(刘秀) 建武32乙酉六 25年,汉高祖八世孙、汉景帝六世孙、刘钦之子
安帝(刘祜) 永初19 丁未 107,汉章帝孙、清河孝王刘庆子
质帝(刘缵) 本初1 丙戌 146,汉章帝玄孙、渤海孝王刘鸿子
桓帝(刘志) 建和22 丁亥 147,汉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刘开孙、蠡吾侯刘翼子
灵帝(刘宏)建宁23 戊申 168,汉章帝玄孙、解渎亭侯刘苌子
(220-280)
1.魏(220-265)
高贵乡公(曹髦) 正元⑶ 甲戌十 254,魏文帝孙、东海定王曹霖子
甘露⑸ 丙子六 256在位8年
咸熙⑵ 甲申五 264在位6年
2.蜀(221-263)
延熙⒇ 戊午 238
3.吴(222-280)
黄龙⑶ 己酉四 229
嘉禾⑺ 壬子 232
赤乌⒁ 戊午九 238
会稽王(孙亮) 建兴⑵ 壬申四 252在位7年,吴大帝第7子
五凤⑶ 甲戌 254
太平⑶ 丙子十 256
乌程侯(孙皓) 元兴⑵ 甲申七 264,在位17年,吴大帝孙、孙和子
甘露⑵ 乙酉四 265
凤凰⑶ 壬辰 272
天册⑵ 乙未 275
天玺⑴ 丙申七 276
天纪⑷ 丁酉 27
(265-420)
1.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 25年泰始⑽ 乙酉十二 265,司马懿孙、司马昭嫡长子
咸宁⑹ 乙未 275
太康⑽ 庚子四 280
永平⑴ 辛亥 291
元康⑼ 辛亥三 291
永康⑵ 庚申 300
永宁⑵ 辛酉四 301
惠帝(司马衷) 太安⑵ 壬戌十二 302、
永安⑴ 甲子 304
建武⑴ 甲子七 304
永安⑴ 甲子十一 304
永兴⑶ 甲子十二 304
光熙⑴ 丙寅六 306
愍帝(司马邺) 建兴⑸ 癸酉四 313,晋武帝孙、吴敬王司马晏子
2.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 建武⑵ 丁丑三 317在位6年,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司马懿曾孙
大兴⑷ 戊寅三 318
明帝(司马绍) 永昌 壬午闰十一 322在位3年,晋元帝长子
太宁⑷ 癸未三 323
成帝(司马衍) 太宁 乙酉闰八 325在位17年,晋明帝长子
咸和⑼ 丙戌二 326
咸康⑻ 乙未 335
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⑵ 辛未十一 371在位2年,晋元帝幼子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⑶ 癸酉 373在位25年,晋简文帝第六子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⑸ 丁酉 397在位22年,晋孝武帝长子
元兴⑶ 壬寅 402
义熙⒁ 乙巳 405
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⑵ 己未 419在位2年,晋孝武帝次子、晋安帝弟
(420-589)
1.南朝
①宋(420-479)
大明⑻ 丁酉 457
景和⑴ 乙巳八 465
后废帝(刘昱)2年(苍梧王) 元徽⑸ 癸丑 473 明帝长子
顺帝(刘准) 升明⑶ 丁巳七 477 宋明帝第三子,后废帝弟
②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 建元⑷ 己未四 479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
鬰林王(萧昭业)隆昌⑴ 甲戌 494 齐武帝孙,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
海陵王(萧昭文) 延兴⑴ 甲戌七 494齐武帝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
永泰⑴ 戊寅四 498
③梁(502-557)
普通⑻ 庚子 520
大通⑶ 丁未三 527
大同⑿ 乙卯 535
中大同⑵ 丙寅四 546
太清⑶* 丁卯四 547
元帝(萧绎)承圣⑷ 壬申十一 552 梁武帝第七子,梁简文帝弟
太平⑵ 丙子九 556
* 有的地区用至6年。
* *有的地区用至3年。
④陈(557-589)
文帝(陈蒨) 天嘉⑺ 庚辰 560陈武帝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
祯明⑶ 丁未 587
2.北朝
①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北魏建国于丙戌(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皇始⑶ 丙申七 396
天兴⑺ 戊戌十二 398
天赐⑹ 甲辰十 404
明元帝(拓跋嗣) 永兴⑸ 己酉十 409
泰常⑻ 丙辰四 416
延和⑶ 壬申 432
太延⑹ 乙亥 435
太平真君⑿ 庚辰六 440
正平⑵ 辛卯六 451
文成帝(拓跋濬)兴安⑶ 壬辰十 452
兴光⑵ 甲午七 454
太安⑸ 乙未六 455
和平⑹ 庚子 460
皇兴⑸ 丁未八 467
承明⑴ 丙辰六 476
太和(23) 丁巳 477
宣武帝(元恪) 景明⑷ 庚辰 500
正始⑸ 甲申 504
永平⑸ 戊子八 508
延昌⑷ 壬辰四 512
神龟⑶ 戊戌二 518
正光⑹ 庚子七 520
孝昌⑶ 乙巳六 525
武泰⑴ 戊申 528
殇帝 (元氏)武泰(1)戊申528
少帝(元钊)武泰(1)戊申528
永安⑶ 戊申九 528
安定王(元朗) 中兴⑵ 辛亥十 531
永兴⑴ 壬子十二 532
永熙⑶ 壬子十二 532
②东魏(534-550)
兴和⑷ 己未十一 539
武定⑻ 癸亥 543
③西魏(535-556)
文帝(元宝炬) 大统⒄ 乙卯 535
④北齐(550-577)
河清⑷ 壬午四 562
后主(高纬) 天统⑸ 乙酉四 565
武平⑺ 庚寅 570
隆化⑴ 丙申十二 576
幼主(高恒) 承光⑴ 丁酉 577
⑤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⑴ 丁丑 557
武成⑵ 己卯八 559
天和⑺ 丙戌 566
建德⑺ 壬辰三 572
宣政⑴ 戊戌三 578
大定⑴ 辛丑一 581
(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 开皇⒇ 辛丑二 581
(618-907)
显庆⑹ 丙辰 656
龙朔⑶ 辛酉三* 661
麟德⑵ 甲子 664
乾封⑶ 丙寅 666
总章⑶ 戊辰三 668
上元⑶ 甲戌八 674
仪凤⑷ 丙子十一 676
调露⑵ 己卯六 679
永隆⑵ 庚辰八 680
开耀⑵ 辛巳九 681
永淳⑵ 壬午二 682
弘道⑴ 癸未十二 683
武后(武曌) 光宅⑴ 甲申九 684
垂拱⑷ 乙酉 685
永昌⑴ 己丑 689
公元690年、武后(武曌)称帝,改国号为周
载初**⑴ 庚寅正 690
天授⑶ 庚寅九 690
如意⑴ 壬辰四 692
长寿⑶ 壬辰九 692
延载⑴ 甲午五 694
证圣⑴ 乙未 695
天册万岁⑵ 乙未九 695
万岁登封⑴ 丙申腊 696
万岁通天⑵ 丙申三 696
神功⑴ 丁酉九 697
久视⑴ 庚子五 700
大足⑴ 辛丑 701
长安⑷ 辛丑十 701
中宗(李显,又名:李哲)复唐国号 神龙⑶ 乙巳 705
景龙⑷ 丁未九 707
太极⑴ 壬子 712
延和⑴ 壬子五 712
开元(29) 癸丑十二 713
肃宗(李亨) 至德⑶ 丙申七 756
乾元⑶ 戊戌二 758
上元⑵ 庚子闰四 760
—⑴*** 辛丑九 761
永泰⑵ 乙巳 765
大历⒁ 丙午十一 766
兴元⑴ 甲子 784
贞元(21) 乙丑 785
顺宗(李诵) 永贞⑴ 乙酉八 805
文宗(李昂) 宝历 丙午十二 826
大(太)和⑼ 丁未二 827
开成⑸ 丙辰 836
懿宗(李漼) 大中 己卯八 859
咸通⒂ 庚辰十一 860
僖宗(李儇) 咸通 癸巳七 873
乾符⑹ 甲午十一 874
广明⑵ 庚子 880
中和⑸ 辛丑七 881
光启⑷ 乙巳三 885
文德⑴ 戊申二 888
大顺⑵ 庚戌 890
景福⑵ 壬子 892
乾宁⑸ 甲寅 894
光化⑷ 戊午八 898
天复⑷ 辛酉四 901
天祐⑷ 甲子闰四 904
注释:*辛酉三月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此年九月以后去除年号,但称元年。
****唐哀帝即位未改元。
(907-960)
1.后梁(907-923)
乾化⑸ 辛未五 911
龙德⑶ 辛巳五 912
贞明⑺ 乙亥十一 915
2.后唐(921-936)
3.后晋(936-947)
开运⑷ 甲辰七 944
* 出帝即位未改元。
4.后汉(947-950)
乾祐⑶ 戊申 948
隐帝即位未改元。
5.后周(951-960)
显德⑺ 甲寅一 954
世宗(柴荣) 显德* 甲寅一 954
* 世宗、恭帝都未改元。
(960-1279)
1.北宋(960-1127)
乾德⑹ 癸亥十一 963
开宝⑼ 戊辰十一 968
太宗(赵炅,本名:赵匡义,又名:赵光义)太平兴国⑼ 丙子十二 976
雍熙⑷ 甲申十一 984
端拱⑵ 戊子 988
至道⑶ 乙未 995
景德⑷ 甲辰 1004
大中祥符⑼ 戊申 1008
天禧⑸ 丁巳 1017
明道⑵ 壬申十一 1032
宝元⑶ 戊寅十一 1038
康定⑵ 庚辰二 1040
庆历⑻ 辛巳十一 1041
至和⑶ 甲午 1054
嘉祐⑻ 丙申九 1056
绍圣⑸ 甲戌四 1094
元符⑶ 戊寅六 1098
大观⑷ 丁亥 1107
政和⑻ 辛卯 1111
重和⑵ 戊戌十一 1118
宣和⑺ 己亥二 1119
2.南宋(1127-1279)
绍兴(32) 辛亥 1131
乾道⑼ 乙酉 1165
淳熙⒃ 甲午 1174
嘉泰⑷ 辛酉 1201
开禧⑶ 乙丑 1205
嘉定⒄ 戊辰 1208
绍定⑹ 戊子 1228
端平⑶ 甲午 1234
嘉熙⑷ 丁酉 1237
淳祐⑿ 辛丑 1241
宝祐⑹ 癸丑 1253
开庆⑴ 己未 1259
景定⑸ 庚申 1260
端宗(赵昰)景炎⑶ 丙子五 1276
(907-1125)
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 —⑽ 丁卯 907
神册⑺ 丙子十二 916
天赞⑸ 壬午二 922
天显⒀ 丙戌二 926
太宗(耶律德光) 天显* 丁亥十一 927
会同⑽ 戊戌十一 938
大同⑴ 丁未二 947
世宗(耶律阮) 天禄⑸ 丁未九 947
⑸ 己卯十一 979
统和(30) 癸未六 983
开泰⑽ 壬子十一 1012
太平⑾ 辛酉十一 1021
道宗(耶律洪基) 清宁⑽ 乙未八 1055
大(太)康⑽ 乙卯 1075
寿昌(隆)⑺ 乙亥 1095
天庆⑽ 辛卯 1111
保大⑸ 辛丑 1121
*太宗即位未改元
(1038-1227)
1032年李元昊嗣夏王位,1034年始建年号,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在汉籍中习称西夏
(1115-1234)
天辅⑺ 丁酉 1117
熙宗(完颜亶) 天会* 乙卯一 1135
天眷⑶ 戊午 1138
皇统⑼ 辛酉 1141
贞元⑷ 癸酉三 1153
正隆⑹ 丙子二 1156
承安⑸ 丙辰十一 1196
泰和⑻ 辛酉 1201
崇庆⑵ 壬申 1212
至宁⑴ 癸酉五 1213
兴定⑹ 丁丑九 1217
元光⑵ 壬午八 1222
开兴⑴ 壬辰一 1232
天兴⑶ 壬辰四 1232
昭宗(完颜承麟)
盛昌(1)壬辰四 1234
* 熙宗即位未改元。
[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22) 丙寅 1206
拖雷(监国) —⑴ 戊子 1228
太宗(~窝阔台) —⒀ 己丑 1229
宪宗(~蒙哥) —⑼ 辛亥六 1251
至元(31) 甲子八 1264
成宗(~铁穆耳) 元贞⑶ 乙未 1295
大德⑾ 丁酉二 1297
武宗(~海山) 至大⑷ 戊申 1308
延祐⑺ 甲寅 1314
英宗(~硕德八剌) 至治⑶ 辛酉 1321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⑸ 甲子 1324
致和⑴ 戊辰二 1328
天顺帝(~阿速吉八) 天顺⑴ 戊辰九 1328
明宗 [~和世琜(瓎là)] * 己巳 1329
至顺⑷ 庚午五 1330
宁宗(~懿璘质班) 至顺 壬申十 1332
顺帝(~妥懽帖睦尔) 至顺 癸酉六 1333
元统⑶ 癸酉十 1333
(后)至元⑹ 乙亥十一 1335
至正(28) 辛巳 1341
*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
(1368-1644)
注释:*建文4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年。
(1616-1912)
[爱新觉罗氏],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努尔哈赤) 天命⑾ 丙辰 1616
太宗(~皇太极) 天聪⑽ 丁卯 1627
崇德⑻ 丙子四 1636
圣祖(~玄烨)康熙(61) 壬寅 1662
世宗(~胤禛)雍正⒀ 癸卯 1723
高宗(~弘历) 乾隆(60) 丙辰 1736
文宗(~奕詝)咸丰⑾ 辛亥 1851
穆宗(~载淳) 同治⒀ 壬戌 1862
废帝(~溥仪) 宣统⑶ 己酉 1909
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1949年9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