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4 01:39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2011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沫若。
新版引言
自序
解题
导论 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
一 社会发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中国历史之开幕时期
三 周代——铁的出现时期——奴隶制
四 周代以来至最近时代之概观
五 中国社会之概览
第一篇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发端
第一章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 《易传》中辩证的观念之展开
第二篇 《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说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第三篇 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序说 卜辞出土之历史
第一章 社会基础的生产状况
第二章 上层建筑的社会组织
第四篇 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
一 序说
二 周代是青铜器时代
三 周代彝铭中的奴隶制度
四 周代彝铭中无井田制的痕迹
五 周代彝铭中无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铭中殷周的时代性
七 余论
附录 追论及补遗
一 殷虚之发掘
二 由《矢彝考释》论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释
五 明保之又一证
六 古金中有称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纪录
八 殷虚中无铁的发现
九 夏禹的问题
十 旧玉亿有百万
后记
郭沫若先生学术年表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读
郭沫若 (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除学术作品和资历以外,郭沫若的品格和在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受到广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