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5 19:05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是198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该书介绍了有关古建筑的工程做法和古建筑维修中的传统做法,介绍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
本书着重总结老一代古建筑修缮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内容包括木、瓦、石、油漆、彩画、搭材等六大作的修缮技术和传统作法,并对若干新材料、新工艺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概述
第一节 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第二节 多样化的群体布局
第三节 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第四节 木结构优越的抗震性能
第五节 古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第二章 木作
第一节 古建筑修缮中应了解的一般规则
第二节 柱子
第三节 大木构架
第四节 斗供
第五节 装修
第三章 瓦作
第一节 台基
整体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整体美,浑然一体的神韵美。这和西方个体建筑的宏大审美不同,风貌的保护和修复应该尽量是整体性的,不能改变聚落与地形的格局关系。对于其中的建筑,根据文化价值区别对待。文物建筑应当尽量采用“复古建筑”的做法,依据“原址、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
风貌控制
划定文化风貌区,区分开现代风貌与历史风貌区,要研究历史文献,确定某一合理的历史时代的建筑风格,对建筑的样式、层高、用材、色彩等做出严格的限制,不混搭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历史时代的选择应当依据其最为辉煌的时代,如最有名、最优美、最有名人,不然就选最接近的时代。除了文物建筑之外的一般建筑的内部功能可以调整,如作为博物馆、客栈、餐厅、酒吧等,应适应现代生活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大胆纠偏
独克宗古城在火灾前已经大量出现大圆木,出现现代砖瓦民居,与传统风格建筑不一致。修复中,现代民居建筑当然不能复建,也不能再用几人都不能合抱的大圆木,因为用大圆木就要破坏森林资源,而且古城过去很长一段历史中是没有用大圆木的。
适度优化
过去的村镇基本上是自然生长的。规划缺位和管理不力导致一些问题。如给排水系统缺乏、电力电信线路混乱、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和绿化场所、道路堵塞路口较多等等。如果教条式地修复,一定要100%的“原样”,那就错过了借助修复来优化的大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