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6 13:08
《中国围棋史》是一部介绍中国围棋运动起源、发展和传承围棋文化的权威性著作,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棋史的时间上限为围棋的起源,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为三编,分别为中国古代围棋、中国近代围棋、中国当代围棋。《中国围棋史》对于围棋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编史是千秋万代的大事。1985年国家体委决定组织力量编写各单项运动史。各单项运动协会、每个编写小组都要发扬团结拼搏精神投入这项工作。
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
编写中国体育单项运动史,不同于编写一般的史书,不同于民族的、国家的通史,也不是体育大百科全书。我们的重点,要写各项目运动产生、发展、演变及沿革,不仅反映该项目在我国开展的情况,在人民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在世界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国无信史,士之耻也”。我五千年文明古国有编史修志的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欣欣向荣,盛世修史更有条件。我们有责任编出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具有权威性的各单项运动史,作为体育教学、业务工具书,这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的。
要编好这套单项运动史书,应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为准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对该运动项目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评价。要坚持“五性”,即科学性、历史性、说理性、社会性和可读性。
科学性——编史书首先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各个项目的运动史应该是科学的史学著作,要有来龙去脉、社会背景,科学地评价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反映出该项运动在全国,在各个阶段的宏观面貌,摆正其在历史进程中、世界对比中的位置,并对历史经验作出有科学价值的总结,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到理论分析,用以指导今后的发展。既不能写成政治思想发展史,也不能写成纯技术的东西,搞得像个文件汇编或业务工作总结。要按项目自身发展的过程划分阶段,而不要按政治形势发展划分。
历史性——史书首先要求实存真,即坚持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资料要全面、翔实、系统,选择能反映历史本质、历史真实的材料来写,是非功过分明,不能掺假,不能用主观想象去美化或歪曲历史。对历史的事实,要用今天的眼光再评价、再认识,但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用今天的政策去重新裁剪历史事实。革项运动史,着重是写新中国的,以前的也要写。特别是古代史料有一个去伪存真问题,要下大功夫,没有把握的不写。要注意总结新鲜经验,但经验不成熟的不写。主要写成就。缺点、错误也要写;但应写有重大影响的、有典型意义的失误,鸡毛蒜皮写了有什么价值? 用什么观点写呢?就是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缺点、错误的教训,鉴往知来,奋发后人。而不是使人在挫折面前灰溜溜的,以致影响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拿武术来说,过去受“左”的影响,看阴暗面多了一些,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整顿挖掘工作也停了一段时间。后来恢复了,进展也较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从根本上纠正了“左”的观点,对武术、对少数民族体育充分重视起来,把它们同近代项目共同发展,互相辉映,作为中国体育的一个鲜明特色,这几年才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曲折过程可以写一写,但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要千篇一律地写一通如何受“左”的干扰,典型的才写,一般可略去或挂上一点。要写历史的必然性,不写偶然性,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成为传世之作。
说理性——写史,要史论结合,以史为主,也要讲一点道理,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立论要正确,逻辑要严密。避免讲空道理,要运用史实说话,才有说服力,史料也活了。有人问:足球为什么从十亿人中选不出十一个人来?还有人认为足球上不去是因为我队思想不过硬。实践并不是这样简单,要看到足球难度大。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它是一个国家经济、人民体质、技术水平的综合表现。我国体育人口不多,参加足球系统训练的人很少,足球的社会水平不高,而世界水平很高,要搞上去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能求成过急。这些情况和道理讲一讲,就有助于外界了解足球的特点和规律。说理要深入浅出,注意普及性、知识性。
社会性——要突出各个项目发展的社会意义、社会效益、社会功能,并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新中国各项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性。体育的社会功能突出的一条是振奋民族精神。边防前线战士说“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体育上可说是“辛苦我一个,振奋十亿人”,还可以振奋全球的中华儿女。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宣传体育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功能,对于吸引从小参加体育活动,培养雄厚后备力量尤为必要。
可读性——要提高历史书的艺术水平,文字要准确、通俗、流畅、生动活泼、引人爱看,不能干巴巴的,枯涩难懂,令人不能卒读。写事要有声有色,可歌可泣,结合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写人要有血有肉,富有形象感,使外行看得懂,内行也要喜爱看。这样才能使史书成为生动有益的教材,搞好了还可以播之全球。
要编好这套史书,还要克服“五难”。首先要克服时间难。时间少,确实是个困难。但时间是可以合理安排,可以挤出来的。我曾写过一副对联: “无志轻岁月,有才惜光明。”横批是“立志成才”。劝有才的人也要珍惜时间,“天才就是勤奋”。写史书是很不容易的,完全用业余时间进度太慢,要集中人、集中一段时间写,这就要求领导大力支持。要注意在离退休或即将离退休的干部中物色写史书的人才,一来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二来有充裕的时间。此外,还要千方百计克服经费难、出版难、资料难及评价历史人物事件难。我本人也要和大家共同奋斗,该开的绿灯就要开。
(此文是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彩珍在 1986年单项运动史编写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围棋
第一章 围棋的起源和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围棋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的围棋
第三章 唐五代时期的围棋
第四章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围棋
第五章 元明时期的围棋
第六章 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围棋
第二编 中国近代围棋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围棋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围棋
第三编 中国当代围棋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围棋活动
第二章 围棋运动发展基础的奠立
第三章 围棋新手的崛起
第四章 围棋运动的挫折和恢复
第五章 围棋运动大发展
第六章 中日围棋进入对抗时期
附录一 围棋史简表
附录二 棋手对局选
附录三 中国国家段位棋手名单
编后记
《中国围棋史》是一部介绍中国围棋运动起源、发展和传承围棋文化的权威性著作,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棋史的时间上限为围棋的起源,下限至 1987年止。刘善承先生任主编,各编的撰写者是:第一编,蔡中民;第二编,赵之云;第三编一至三章,郑怀德,四至六章,邵福棠、汪凯。图片收集整理及文字说明,陈克忠。为使全书体例一致,在不改变各编基本观点的前提下,由刘善承对第一、二编文字作了少量改动,对第三编文字作了部分删节整理,对附录作了整理补充。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杨光辉先生。
今天,《中国围棋史》在脱稿近20年之后终于出版了。在这里,我们衷心感谢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成都围棋联合总会理事长龚锦华先生给予的全力支持。同时,还要感谢成都围棋联合总会总干事长冯宗存先生、原蜀蓉棋艺出版社副社长陈克忠先生、成都时代出版社资深编辑杜维新先生为该书出版所作出的努力。
愿《中国围棋史》一书能成为围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刘善承(1928—2004),四川人,中国围棋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省棋类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原蜀蓉棋院院长、原蜀蓉棋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正局级、编审)。 刘善承是我国著名围棋文化研究者,在1985年主编并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中国围棋》一书,影响巨大。他撰写了该书第一编《中国围棋发展简史》。《中国围棋》是我国有史以来内容最广泛、资料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围棋工具书,被誉为围棋的百科全书。该书的出版,无论是对围棋文化工作者还是围棋技艺工作者,都具有重大意义。日本棋院因为他主编该书对围棋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授予他日本棋院名誉五段称号。 刘善承还撰写了多篇关于围棋历史、文化的文章和翻译出版了多部日本围棋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