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2 17:13
青年地质科技奖是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中国地质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分为金锤奖和银锤奖。
1987年11月,中国地质学会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评选出28篇优秀论文。
1988年,中国科协评选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从28名优秀论文作者中择优推荐5名作为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其中一人获奖。
1989年4月20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3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决定设立“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分为“金锤奖”和“银锤奖”两类,当年即开展评奖活动,于11月29日对5名金锤奖和17名银锤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和奖牌。金锤奖获得者中包括1988年中国科协授予的2名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其中由中国地质学会和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各推荐1名)。为了便于追溯历史,第34届理事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决定将1987年那次评奖列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相应将1989年的授奖改为第二青年地质科技奖。
2001年,从第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开始,年龄要求在40周岁以内(与中国青年科技奖要求一致)。
2007年6月20日,中国地质学会以地会字026号文件发出了《关于推荐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启动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同年12月14日—15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组织了由22位专家担任评委的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审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理事单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了认真审核、公正评选。
2008年1月11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三十八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对初评名单经过认真审核后,确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
2011年1月25日上午,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了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代表座谈会,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同志出席会议,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同志主持会议。12月,经青年地质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第38届理事会第二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批准,确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
青年地质科技奖分为金锤奖和银锤奖,为配合“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工作,青年地质科技奖定为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单年进行,评选范围是在地质科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青年地质工作者。
在地质科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年龄在40周岁(含40周岁)以下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或经常参加学会活动的青年地质工作者。
申请人需报送的纸质材料包括:(一)《青年地质科技奖推荐表》一式3份(原件)和《青年地质科技奖专家推荐意见表》一式3份(1份原件,2份复印件),两者一起装订成册;(二)主要成果和业绩的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式2份)。在报送纸质材料的同时,还须将《青年地质科技奖推荐表》和《青年地质科技奖专家推荐意见表》、《候选人一览表》的电子版本发送到科技处的公用邮箱。
青年地质科技奖的评选标准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地质事业,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并在地质科技工作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青年地质科技奖”。
(1)在学术上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见解,文章发表后被多数同行专家公认为达到中国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者;
(2)在地质科技实践中,勇于创新,做出重要贡献,并已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3)在传播地质知识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成绩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重要贡献者;
(4)长期在边疆地区或常年在野外第一线从事地质工作,做出显著或突出成绩者,规定其获奖者的成果和贡献必须以中国国内工作获得的为主。
青年地质科技奖的推荐单位一方面要注重被推荐人业务成绩的鉴定,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道德的考核,依靠专家和行政单位,实事求是、坚持标准,宁缺毋滥。
截至2017年9月,青年地质科技奖共组织16次评奖,625人获得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125名,银锤奖500名。
2009年10月23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颁奖仪式。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原地矿部副部长、国际地科联前主席张宏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冀文林,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等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青年地质科技奖的标识以为金色和银色锤头组成的图案,分别表示金锤奖和银锤奖,下面的四个三角形表示山峰,象征着地质。
旨在表彰在地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思想和科学道德好、在青年同行中树为榜样的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
青年地质科技奖已经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的品牌,在地质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奖者绝大多数已成为地质科技工作的骨干。(中国矿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