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3-11-24 09:46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局级科研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197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调查大队成立。

1979年11月,更名为地质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1983年,改为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1998年,隶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名改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019年10月1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在桂林市签订合作共建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岩溶地质实验基地协议。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3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拥有职工2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50人;博士50人,硕士13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袁道先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专职):蒋忠诚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袁道先

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蒋忠诚

科研部门

截至2023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下设11个技术业务机构、1个挂靠机构、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所属技术业务机构:岩溶动力学研究室(岩溶碳循环研究室)、岩溶水资源研究室、岩溶环境地质研究室、岩溶地质与地貌研究室、石漠化生态修复研究室、工程地质安全研究室、岩溶油气资源研究室、岩溶技术方法室、岩溶碳汇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分析测试室、信息化室

所属挂靠机构:国际岩溶机构秘书处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西南岩溶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岩溶动力学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百色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岩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技术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占地面积3789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馆内常设寰宇地球、初识岩溶、深入岩溶世界、研究前沿、岩溶研究史和岩溶所发展历程6个展厅。收藏有岩溶矿物岩石、钟乳石等标本1000余件。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1000多项,获国家和部局级奖励100多项,出版专著100多部,发表SCI期刊论文50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1500多篇。

学术期刊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洞穴委员会协办。是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栏目设置有基础理论、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等,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中国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标识为统一使用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标识。

文化活动

2022年4月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桂林旅游学院共同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洞穴专业委员会参与的第53个“世界地球日”科普进校园活动在桂林旅游学院举办。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