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4 19:14
胡鞍钢,男,汉族,浙江嘉善人,现任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学者”,2001年获第九届(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2008年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至2009年8月,胡鞍钢教授已正式出版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系列著作共计56部(其中中文专著15部、合著15部、主编9部、合编7部;英文著作6部,日文著作4部)。自1 998年以来,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收录其文献169篇,被引用次数共计1933篇次(不含自引自),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居前列。
管清友,男,汉族,山东诸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前言
第1章 导论: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
1.1 研究背景: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1.2 问题的提出:全球减排的背景与气候谈判僵局
1.3 分析框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第2章 气候变化谈判的国际背景及哥本哈根会议的两种前途
2.1 减排目标尚未实现,各国仍须努力
2.2 全球协议达成的关键是提出为各国所接受的减排方案
2.3 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的”共同的问题
2.4 金融危机给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带来挑战
第3章 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全球减排协议如何达成
3.1 全球减排的损失十分有限,但各国减排成本不一
3.2 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实现集体行动
3.3 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各国最优选择
3.4 全球减排国家分类两大原则
3.5 奥巴马的能源新政与伞球减排协议的前器
第4章 气候变化与中国:威胁与挑战
4.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损失最大的国家
4.2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大受害者
4.3 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
4.4 全球经济模式和贸易模式的重大转变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第5章 气候变化的国家治理:中国的减排路线图
5.1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种远景:有序世界和无序世界
5.2 两大约束条件决定中国必须承担减排义务
5.3 中国减排的国内背景
5.4 中国的减排路线图与绿色现代化:“三步走”战略
第6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之路
6.1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内在要求
6.2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6.3 全球碳市场方兴未艾,中国成为CDM最大卖家
6.4 节能减排政策是中国迈向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6.5 降低单位GDP能耗是中国减排的主要途径
6.6“十二五”规划气候变化政策目标和指标设计(2011—2015)
6.7“十二五”规划气候变化政策要点
第7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意义和战略共识
7.1 气候政策争论的焦点
7.2 国内意义:转向绿色发展模式
7.3 全球意义:为人类发展做出绿色贡献
7.4 战略共识:化挑战为机遇
7.5 中国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行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