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8 16:27
中国建筑-Chinese Architecture
中国古代建筑大型图录。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系合编。八开本,精装。1957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出版。
本书选入了新石器时代、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有代表性的宫殿、陵墓、寺观、坛塔、桥梁和住宅等各种形式建筑100多处,其中包括半坡居住遗址、临潼秦始皇陵、临沂汉墓、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云岗石窟、赵县安济桥,登封观星台、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曲阜孔庙奎文阁、北京故宫、苏州拙政园和拉萨布达拉宫等。此外还有反映古代建筑形式的陶制阁楼画象砖和《清明上河图》《水殿招凉图》以及瓦当、藻井等建筑构件。
卷首《中国建筑概论》一文,则按时代综述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的体系及其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历史渊源,并着重指出中国建筑在木结构方面的突出成就。对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建筑如伊斯兰教建筑、藏族建筑、蒙族建筑的各自特点,也有所论列。
全书有黑白摄影图17余幅,墨线图20余幅。每幅均有图版说明,共2.4万余字,对各个建筑的历史沿革、规模、结构、形式、技术或艺术特点,详加考证、评论。
传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随着人类的进步,巢居、穴居逐渐被地面建筑取代。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是迄今为止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
秦汉时期,住宅多为院落是群体建筑,中间的院落由四周的单幢房屋和廊屋围合而成,中国民居基本定型。汉代画像砖上,有的住宅院落还建有高高的瞭望塔楼。
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后,派官员规划、营建大都(今北京)。城内干道纵横,胡同密布。在整齐划一的胡同之间,院落式民居规划排列,人民把这种住宅称为“四合院”。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居住建筑的类型多样。
徽州民居、晋中大院,还有陕北窑洞、福建土楼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住宅建筑。
南方与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干栏式建筑较多,如云南傣族主楼、云南景颇族的长脊短檐式干栏、海南黎族的架空船屋等。青藏高原上有形似碉楼的碉房,内蒙古地区盛行蒙古包,新疆维吾尔地区多见的阿以旺,是一种平屋顶、带外廊的住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的建筑也同文化一样古老。所有的资料都表明,中国人一直都在建造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文明体系和建筑体系。从史前一直到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之前,从北国到南疆,从西域到东方,都流传着同样的一种文化体系和建筑体系。建筑本身是文明的一部分,文明的发展也充实着建筑的设计理念,使它变得精致而具体。可以这样讲,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建筑,而且这种建筑必然会体现文化的某种精髓部分,体现文化所有者的追求和气质。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这一点从故宫到苏州园林都看得清清楚楚。中国建筑的美,也通过美的个体和美的整体表现出来。成为世界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和发展了中国的建筑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建筑文化注就了金碧辉煌的中国建筑。中国文化与中国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什么?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是文化,至今争论不休,没有一个公认、确切的定义,人们更多的是从一定角度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揭示和描述。据有关专家统计,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达160多种。由于文化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在深化,给文化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但是,经过人们一百多年的研究,文化还是有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与其它相近概念区别开来的基本内容,这是对文化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人们认为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等(见黄麟雏,孟宪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192页)。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文化。由于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它会随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而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文化具有历史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发展的过程性等特性。 一种文化与别的文化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特色。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张钦楠先生认为,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从本质上讲,我国是一个贫资源国,由于这种因素,决定了我国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文化传统。首先,中国文明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文明,是一种不断继承与创新的文明。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其次,中国文明具是极强、大一统模式,中国凭借这种模式,得以长存至今;第三,中国文明在古代物质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中国利用贫资源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和文化遗产。 中国之所以会这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从远古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全面地规划、调度和利用我们的自然王国维
李先逵天坛哥特式建筑教堂建筑风水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丢了它,那我们可能看到的,就永远是一种拙劣的类西方、类古典的混凝土堆了。
宫殿——金碧辉煌、雕栏玉砌的建筑群体
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传统观念保留得最集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种类型,它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据史书记载,夏商时期已有宫殿。秦始皇奴役农民建造了规模空前宏大的阿房宫,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也都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壮观的宫殿。元朝以前的宫殿建筑均已毁于战火,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北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的清故宫。
北京明清故宫以显示皇帝的权威为设计思想,沿中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局,以此烘托中轴线上天安门、午门、三大殿直至神武门等主体建筑物的不凡气势,一切构件都属于最高规格,因此,格外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