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09:56
中国水蛇是有鳞目游蛇科水蛇属爬行动物,又称泥蛇、水蛇、金边泥蛇。体型短粗,头略大,区别于颈部;眼小,瞳孔圆形;尾细小,与躯体区分明显;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绿色,散布众多黑褐色斑点;头颈部常有1条黑褐色纵纹,腹面污白色,腹鳞边缘为黑色,体两侧土红色;左右鼻鳞相切,鼻孔背位。
体粗壮,尾短。蛇体前部呈深灰色或灰棕色,具有大小不一的黑点,排成3纵行;背鳞最外行暗灰色,外侧2至3行红棕色。腹鳞前半暗灰色,后半黄白色;上唇缘亦为黄白色。头较大,与颈可明显区别。吻端宽钝;吻鳞宽度超过高度,从背面能见其上缘;鼻孔位于吻背面,左右鼻鳞彼此相切,鼻间鳞呈菱形,较小,位于左右鼻鳞之后中央,与颊鳞不想切或偶相遇;前额鳞较小,额鳞窄长,其长度等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背鳞平滑;雄蛇腹鳞平均148.4枚,雌蛇平均143.3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雄蛇平均48.6对,雌蛇平均42.6对。
一般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麓地区,栖息于溪流、池塘、水田或水渠内,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从沿海低地至海拔320米之间。
长年生活于淡水中,偶尔会离开水面,对水质要求不高,能在恶劣水质中生长。白天及晚上均见活动,食性杂,主要以鱼类、青蛙以及甲壳纲动物为食。
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台湾都有相关记载。同时,也分布于越南北部。
中国水蛇于7月末8月初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大部分为精母细胞。10至12月以至次年1月初大部分为成熟精子及变态中的精细胞,精子贮于附睾或输精管中过冬。11月至次年5月大部分输卵管中也存有精子。雌水蛇一年一次排卵,卵胎生。5月末至6月初见有蛇胚,孕妊期78—84天,8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仔蛇,每胎产仔6至21条。
单一物种,并无亚种分化。
中国水蛇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区,虽人们会因为蛇肉和蛇皮而捕猎中国水蛇,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对该种群造成威胁,反而由于中国水蛇较强的适应性,其活动范围和个体数都呈现增长化。因此,对于该物种并没有保护措施。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肉可供食用,强身健体,入药有祛风湿之功效。
育苗
可以直接从野外捕种蛇,或收购个体色泽好、母蛇腹大的作种。放入3-10平方米的繁育池内,公母比例1:3。繁育池保持淤深30厘米,水深30厘米,并适量放入干稻草或其他干草,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晰便于观察,繁殖期间保持种蛇食源丰富,一旦产仔应在半天内分离,投入过渡池培养。幼蛇以熟蛋黄黄稀饭、红虫等饲喂。
建池
以100平方米为宜,挖深1米以上,回填淤泥或熟田土30厘米,注水40厘米以上,按池面积1/4加铺干稻草或干草10厘米,在池塘周围砌1米高的防逃防鼠墙。
放养
泥蛇从过渡池捞出后,按大小强弱分开放养入池,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条,池内可加放繁殖快的小型鱼类伴泥蛇共同生长。
饲喂
泥蛇食性杂,个体小进多喂些黄粉虫、蚯蚓、明虫和甲鱼料、鳗鱼料,大蛇可饲喂各种动物下脚料、死动物、鱼虾等。也可装黑光灯诱虫喂蛇。
管理
堤埂可种植各种瓜果菜,但不能使用农药,池周围可适量栽种茭白或深水稻。高温季节、常换水降温,低温季节加投干草入水保温,上市规格150-500克,泥蛇病害比较少,一旦发现泥蛇有异可用鱼爱的新等药物防治,个别体表病用新洁尔来清洗消毒。不能让农药入水。养殖场地周围做好防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