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1:51
中国照相馆,所属公司为北京中国照相馆有限责任公司,中华老字号。
从1956年由上海迁京落户到王府井大街已44年。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照相充分利用优秀摄影人才,在服务领域中创新。中国照相馆三大支柱服务项目是:婚纱摄影、艺术肖像摄影、广告摄影,并与之配套的还有证件、护照、移民、儿童照、团体照、“全家福”家庭合影照等项目。
1937年江苏人吴建屏在上海创办中国照相馆
1939年推出明星照片配合电影宣传的业务,收到奇效,自此中国照相馆扬名上海滩
1956年中国照相馆由上海进京,落户北京王府井大街
1997年孙秀珍出任中国照相馆总经理,在她的领导下中国照相馆开始了一系列企业改革
1999年抓住老年节契机,中国照相馆推出上门免费照相业务,成为中国照相馆起死回生的转折点
2001年中国照相馆全面完成企业改制
2002年中国照相馆第一家分店——交道口分店开业
2006年中国照相馆被商务部再次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中国照相馆完成了从集体制到股份制的改组,改组后职工控股达到了70%。企业的改制对职工,尤其是普通职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老字号,有着父辈、子辈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特殊传统,并且,原有的老职工,在现代社会里二次就业很有难度。在一份2004年中国照相馆“第一届董事会述职报告”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只要职工不提出自己要走,企业决不与一个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姑且不论这种模式对一个现代企业的适应性,对一个老字号来说,它总有一些特别的气质是市场改变不了的,或者是改变起来相当缓慢的。中国照相馆的这种有着人文关怀的性格,或许就是她特有的气质,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任何变化。
基于丰富京城服务业的需要,中国照相馆进京后,果断地把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名门望族和明星转向了一般工人、农民,尤其是刚刚进城的解放军官兵。当然,为普通大众服务,并不意味着中国照相馆就没有“新鲜玩意”了。在这期间,或许是由于上海老店特有的市场化经营传统,中国照相馆在当时非常“出位”地首创了北京照相业礼服出租和鲜花专供等项目,并颇受顾客的好评。
说起中国照相馆的来历,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7年江苏武进人吴建屏到上海滩闯世界,在当时的上海静安寺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中国照相。1939年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由陈云裳和梅熹主演的《木兰从军》,吴建屏和电影院联手加工、印制了5万张陈云裳不同姿态的照片,买一张影票送一张明星照片,在当时的“十里洋场”轰动一时,上海人由此记住了“中国照相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照相馆把服务对象转向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官兵,它首创的礼服出租和鲜花专供等服务项目招揽了大批顾客,生意十分兴隆。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响应周总理“繁荣北京服务业”的号召,16位中国照相馆的职工带着老婆、孩子以及照相馆里的全部家什,与当年同批迁京的上海服务业职工一起,乘坐一趟铁皮列车来到了北京。
关于中国照相馆迁京后的位置,中央领导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选定:“放在王府井挺好,而且要放在王府井口上。”1956年9月25日,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正式营业,从此开始了“服务首都人民”的新历程。
如果从地域给老字号带来机遇的角度看,中国照相馆的红色发轫应该从1956年算起;但若加上在上海老店的那段时间,它的历史要更长一些。尽管这个时期缺乏史料,不过民间通过口耳相传的说法却相当鲜活:1937年,江苏武进县人吴建屏到上海滩闯世界,在上海静安寺开了一家照相馆。这是一个业内比较公认的关于中国照相馆创始的说法。创立之初的中国照相馆在一些经营策略上非常超前:1939年,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由陈云裳和梅熹主演的《木兰从军》,吴建屏和电影院联手加工、印制了5万张陈云裳不同姿态的照片,买一张电影票就送一张明星照片,这种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借助明星的市场化运作,收到了出奇的效果,也正是经过一系列类似的造势后,上海人牢牢记住了中国照相馆的名号。
中国照相馆进入北京后,最初被安排到了当时北京城的商业中心——王府井大街的南口,这段时间从1956年一直延续到1988年。后来由于建设东方新天地,照相馆被搬迁至王府井大街西边的女子百货大厦里。据店里工作人员的回忆,搬到女子百货那段时间是中国照相馆拥有地盘最阔绰的一个时期,当时整个女子百货大厦北头的1~8层都属于中国照相馆。从1988年一直到1999年,算起来刚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当时北京的整体服务业市场非常看好——从8层楼照相馆的规模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当时的北京以至于全国的服务消费需求非常旺盛。据解黔云回忆,那个时期的中国照相馆,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有口碑。也正是在那一阶段,中国照相馆呈现出几大鲜明特色:个人肖像照、婚纱照、儿童照完全成型。
1999年,因为发展的需要,中国照相馆搬迁到王府井大街180号如今的位置。起先只有一个三层楼,由于业务的拓展,又在三楼上加盖了一层作为办公区。不过这个二次工程在外表看来不很明显,整栋楼的结构依然保持得很好。经过两次变迁,中国照相馆一直都未曾离开过王府井这块商业宝地。
对于许多老北京来说,姚经才的名字就如同中国照相馆的招牌一样熟悉和亲切。这个15岁进入照相馆学徒,37岁带着家人迁来北京,1997年患病辞世的特级摄影技师,在以自己手中的相机和质朴的为人赢得众多顾客口碑的同时,也将对摄影艺术满腔的执着和热爱永远留在了北京这块异乡的土地上。
“在我心里,与其说父亲是一个摄影大师,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爱吃爆肚冯和全聚德烤鸭的可爱老头。”同样在中国照相馆工作的姚建中是姚经才的小儿子,已经是45岁的他提起父亲时却显得像个孩子,“我是听着父亲讲述迁京盛况和照相馆里的故事长大的。”在所有的典故中,姚建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总理来照相的故事。1956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时任中国照相馆经理的姚经才和同事张孔嘉正在为顾客照相,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走进摄影室,悄悄挨着前面的顾客坐下。当他们发现总理后,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紧紧握住总理的手,请他先照。然而总理却说:“按秩序嘛,谁先来谁先照么。”轮到总理后,姚经才和张孔嘉显得有些紧张,总理又打趣说:“这是你们第一次给我拍照吧,熟悉了就好了。你们是专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照好的。”在真诚和热情的鼓励下,姚经才按下了快门。正是这幅被总理一生使用的标准像,后来还被邓颖超大姐定为了总理遗像的照片,成了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更令姚经才感动的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总理还破例将这幅照片的原片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一张照片让被拍者落泪
与姚建中一样经常听故事的还有姚老师傅的徒弟解黔云。作为中国照相馆的第二代特级摄影大师,解黔云从1961年入行时,从未忘记过当年对师傅许下的“愿与事业共白头”的诺言。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解黔云拍摄的肖像照不仅深受顾客喜爱,还多次问鼎过全国摄影大赛。而曾经一位左眼残疾的老人在看到解黔云巧妙布光后拍摄的照片喜极而泣的情景,更是让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特别的意义:“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权利,我想做的就是把人们最美的一瞬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来。”如今早已到了退休年龄的解黔云又接受了单位的返聘,抱病回到刚刚开张的金源分店,回到了他喜爱的肖像摄影工作中。
熬过惨淡老字号重焕光彩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照相馆刚刚迁京时,“每天从凌晨四五点钟就在店门前排起了长队,有专门工作人员向顾客分发号牌,一般号牌发至下午3点,但拍摄室每天要忙至深夜10点左右才能收工打烊。”
1992年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开始,客流量呈下滑趋势、整个影楼市场呈现疲软,中国照相馆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谷。
从1992年至1995年初,因经营不利,上级公司三次更换了企业的主要领导,但仍未阻止中国照相馆经营状况一再下滑的颓势。企业应对无方、领导茫然无措、员工人心惶惶,这就是现任中国照相馆总经理孙秀珍1997年8月赴任时面临的窘境。为了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经过市场调查,中国照相馆决定打破传统坐店经营方式,抓住1999年国际老人年的契机,走出店门,开展为老年人免费拍照、并赠送照片的活动。这项看似冒险的活动最终为中国照相馆赢得了许多回头客,将中国照相馆从企业的“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如今坐落在王府井大街180号、营业面积900多平方米的中国照相馆,拥有五家分店、300多万进口数码设备,年营业额达到2500多万元。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照相以精湛的技艺和厚道的商德为中外顾客服务,受到包括周总理等伟人在内的数以万计的顾客的好评。用镜头写照了辉煌的业绩,在历届全国“婚纱摄影”“艺术肖像摄影”、“广告摄影”等大赛中荣获数不胜举的大奖、金奖。1993年被国家内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名店称号;2000年被国家内贸局授予“全国十佳照相馆”称号。
中国照相的三大支柱服务项目是:婚纱摄影、艺术肖像摄影、广告摄影,并与之配套的还有证件、护照、移民、儿童照、团体照、“全家福”家庭合影照等项目。照相器材销售、数码冲扩等业务的实力在京城也是出类拔萃的。综合实力还显示在强大的、完全数字化的后期加工上;可制作巨副广告图片、灯箱片、巨型图片精修精放、访油画、装裱电子画册、美工设计相册等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中国照相与中国的摄影事业相伴而生,作为老字号企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这里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秀珍;全国劳动模范解黔云;人像大师、名师、国家级评委、高级技师近百人。可谓先进人物众多,技术力量云集。中国照相在人才、技术、设备及制作能力上始终保持引领行业的强大的优势。
中国照相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改制以来,转变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的机制。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经济创新,大刀阔斧开拓市场,丰富服务项目。除旧布新,远见卓识的以最先进的数码设备,更替了日渐落伍的传统生产流程。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使老字号企业充满了活力,焕发了青春。多年以来,中国照相以服务社会,造福民众为宗旨。坚持诚信经营,特色服务,赢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口碑。在服务项目上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在保持和发扬优秀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项目,为不同需求的顾客提供了“随心所欲”的选择。
艺术肖像照,久负盛名。众所周知,室内人像艺术照是中国照相的看家本行,曾为毛泽东、周总理、班禅大师、李铁映、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过拍照、精修、巨幅制作等技术含量极高的服务;也为侯宝林、茅以升、姜昆,李素丽等社会名流留下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为千千万万普通百姓记录了美好的人生瞬间。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曾赠墨宝“凝聚光和影,融汇美与情”。吸引了更多的顾客慕名而来。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两会”代表、奥运冠军、科技专家、明星名流及芸芸大众。
“全家福”照,享誉京华。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若是在哪个京城百姓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百看不厌的全家合影照,十有八九是出自中国照相的手笔;那生动的构图,和谐的影调和洋溢在全家老少脸上的幸福的笑容,都显现了中国照相技艺的优良品质。由于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功底及高度的责任感,中国照相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青睐,有相当一部分客人是“舍近求远”慕名而来。
凭着敬业、勤业的精神,中国照相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的企业。出众的业绩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使中国照相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家王府井总店和分布在京城的四家分店、并有天安门广场摄影服务部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照相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照相备有最先进的数码影像设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完全数码化的生产流程。
交道口店是于2002年是迁址到交道口东大街的。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装修入时、设备精良、服务项目齐全。是以数码摄影和儿童摄影精品项目领衔的,兼顾其他业务的综合相馆。店内全部由中青年技师组合的技术力量观念时尚、工作积极、服务热情。除了店内一应俱全的服务外,还能为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提供预约外照服务。
“凝聚光和影,融汇美与情”是中国照相工作的境界;勤业、敬业是中国照相企业的精神。
为了繁荣中国的摄影事业,更好的为广大的民众服务,中国照相人将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品牌效应,为建设新北京,新奥运、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努力使作品成为广大民众幸福生活的见证,让整个射影艺术市场由于中国照相的精彩而更加辉煌灿烂。
中国照相馆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中国照相馆是全国第一批认定的照相行业获取的“中华老字号”这一称号。
中国照相馆建店85年来,秉承创始人的“做大做强”的发展愿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照相馆从最初100多平米的小照相馆,发展成为几千平米的综合照相馆。在北京成为妇孺皆知的名牌企业。建国后从1954年起,承担了历届全国人代会、党代会、全国政协以及全国大型会议、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团体合影照的政治任务,拍摄合影照数万次无一例差错,形成了以长条相为核心,以全家福、儿童照、婚纱照、戏装照、证件照、艺术照为特色的综合照相馆。中国照相馆“让微笑成为永恒”为质量保证,以高端精品、特色作为发展之本,以“诚信、服务、质量”作为服务之策,竭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质量、诚信的服务和独特的视觉享受。
据了解,中国照相馆是国内贸易局评选的“全国照相业十佳企业”。从1956年由上海迁京落户到王府井大街已44年。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照相充分利用优秀摄影人才,在服务领域中创新。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他们到机关、厂矿等现场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摄生日照。2008年,该单位又成立了六支社区服务外拍小分队,正式开通“社区服务摄影直通车”专项服务,充分发挥名店名师的优势,走出店堂,进入社区。
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公布,中国照相馆品牌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