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

更新时间:2022-07-12 23:31

“中国班”已成为留学行业的一个热门词汇,顾名思义,它是指一个班上有很多学生都来自中国,留学环境如同在国内上学一样。

产生原因

中国人常有“名校情结”

越热门的留学国家和热门专业越容易形成中国班,如:金融、财会、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法学硕士LLM;理工类的计算机、电子科学等;

体现到具体的留学国家,英语国家比较容易出现中国班的热门国家一次为: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亚洲及小语种国家中依次为: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

分类

由于就读人数多而造成的中国班,其实并不是大学专门为中国学生设置的。在很多西方国家中,学生获得本科学位,即可顺利找到工作,80%的本科毕业生会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而不是继续读研、读博,因此,很多国家的大学中,研究生课程就读人数会以国际学生为主,比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均属此类国家,同时在一些热门的专业领域,如澳洲的会计专业研究生课程,申请和就读人数中的80%以上都是中国学生,因此就造成了中国班,它并不是大学专门设置的,而是因为中国学生申请和入学人数集中而造成的;

由于院校合作、项目合作、学历互认等造成的中国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中国院校和国外院校合作互派学生而专设的中国学生班外,一些大的政府间合作项目,也会造成一些中国班现象。比如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和苏格兰高等教育协会合作的HND项目,中国学生在中国学完苏格兰的3年制课程后,到英国大学续读一年获得一个英国的本科学位。该项目从2004年开始开设,已经发展到全国几十家高校,每年近十万毕业生的规模,如此大量的学生,到英国后还要读本专业并集中到有限的20-30所英国高校中,即使不专设中国班,中国学生的人数多而集中,也就变相造成了中国班现象。

国外大学专门为中国学生开设的课程或班级:此种现象应该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班”,但是这种班实际存在的数量很少,大多也是在某个特定情况下存在或者在特定时段内存在,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主要特点

“中国班”未必只有坏处

其实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中国班,都是利大于弊。利的方面在于,留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头2-3个月是最难受的阶段,初到国外的中国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活习惯、语言交流障碍、文化差异等等,而中国人习惯的亲朋好友常来常往的生活形态,更会促使刚到国外的学生形成一些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结交新朋友等意愿会非常强烈,如果身边的同学均为中国人,那么自然会很快形成一种大家一起交往的局面。一旦熬过这个阶段就会逐渐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可以结交些当地人做朋友,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弊的方面则在于,如果在这头2-3个月中全部结交了中国朋友,那么之后的留学生活的圈子基本就限制在这个朋友圈了,从而也失去了很多结交外国朋友的机会,这无论从学习、提高语言还是体验国外留学生活方面,都是不利的。

集中地

容易出现“中国班”的院校分为3大类:最集中的是一些专门的语言学校,由于主要为教授本国的语言,所以几乎100%都是国际学生。加之中国留学生的快速增长,所以热门留学国家的语言学校中,中国学生的比例持续增高,是最容易形成“中国班”的地方;二是一些在中国比较知名院校,因为中国的名校情结,造就了越是知名的大学,申请人越多,就读人数越多,中国不乏众多优秀的申请人,所以名校撞车和名校形成“中国班”的概率也是越来越高了;第三类就是在国外一些教学质量较差的大学或者有招生压力的私立大学,因门槛低、学费便宜,很适宜很多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充裕,或者出国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留学的中国学生申请和就读,因此这些院校的“中国班”概率就更大了。

避免

学生如果想避免选到此类“中国班”,那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仔细选择一些正规院校,了解学校的招生情况、国际学生及中国学生的比例,自己所学专业的招生情况、中国学生人数和比例,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分析出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课程并避免进入一个“中国班”了。

出国前做好艰苦的留学心理准备:很多学生出国前仅仅想象了留学生活中的美好一面:异国风光、好莱坞文化等等,其实真正的留学生活是艰苦的和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来完成的一件事情,所以学生最好在出国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各种应对困难的预案,这样才能顺利度过最初的不适,从而很快进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真正享受留学生活。

结交中国朋友是人之常情,但是由此而封闭了自己和当地学生接触的机会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一定要适度地结交中国朋友,同时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主动和当地人沟通,获得更多学习语言和交流语言的机会,才能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