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6-18 22:12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同根同源,共同起源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工学院时期的电机工程学系。

1952年,在教育部批复的中国矿业学院组织机构中,矿山电机工程学系下设矿山电机等两个专业。

1953年,矿山电机工程学系更名为矿山机电系。

1954年,矿山机电系下设普通电工、矿山电工、矿山机械设备(通风、压气、排水、提升)、等教研组及其实验室。

1958年,矿山机电系增设热工实验室。

1972年,矿山机电系将所属的教学机构调整重组为流体机械、矿山电工和普通电工等四个教研室。

1978年,矿山机电系更名为机电系。

1980年,机电系更名为自动化系,下设电工、电子、自动化、矿山电工、流体机械等7个教研室。

1985年,流体机械教研室由自动化系划归到矿山机械系。

1985年,煤矿电气工程专业更名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88年,自动化工程系增设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等两个专业。

1993年,增设电气技术专业。

1995年,自动化工程系更名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等一部三系。

1997年,原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1999年,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两个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2007年,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调整设立了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等5个研究所和电气自动化学系等2个学系。

2012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设立电气工程等四个教学实验部,同时设立新能源与电动车研究所、大功率传动与制动控制研究所。

2014年,电气工程教学实验部和自动化教学实验部合并为电气自动化教学实验部。

1987年,矿山机械系成立热能教研室。

1988年,设立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1992年,矿山机械工程系设立流体机械实验室、热能实验室。

1993年,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热能工程专业。

1997年,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专业。

1998年,矿山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成立动力工程系。

1999年,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专业更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2000年,流机实验室与热能实验室合并为动力工程实验室。

2004年,动力工程系更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2008年,动力工程实验室更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2010年,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从机电工程学院划出,成立电力工程学院。

2012年,电力工程学院机构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中心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并设立流体机械及水射流研究所、煤与煤层气燃烧及利用研究所、矿井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新能源利用与发电研究所。同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13年,成立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4年,矿井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和新能源利用及发电研究所合并组建制冷与新能源研究所。

合并发展

2016年10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决定,将原电力工程学院整体和原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学科及专业整合组建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个教学系,有2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电气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中国矿业大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流体力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流体力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电气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40余人,专任教师110余人,教授20多人,副教授近60人,博士生导师15人,5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等、万人计划、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陈昊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谭国俊

中国矿业大学百佳教师:李嘉薇、史玉凤、王利军、昝小舒、曹海洋、李德玉、邹正龙、韩东太、杨春敏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方新秋、谭国俊、饶中浩、陈昊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方新秋、谭国俊、饶中浩、陈昊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方新秋、谭国俊、饶中浩、陈昊

(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电气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省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2009年)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1个研究所,拥有2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所:大功率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先进电力电子电能变换与应用研究所、流体科学与应用研究所、电网安全与节能研究所所长、智能电网安全与保护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供配电自动化与安全研究所、可持续能源与清洁燃烧研究所、流体机械研究所、高电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煤炭爆燃发电研究所

研究成果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4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

合作交流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厄瓜多尔国立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院徽中间为黄色的闪电图案,上下外环为学院中英文名称。

社团文化

学院开展的学生工作有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艺术活动,设有学生会、新闻与新媒体传播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科学技术协会等学生组织。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