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2-03 08:5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矿物加工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碳储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实验室,以及教育部煤基浆体燃料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清洁加工与低碳利用实验室等。

学院介绍

凝聚着几代化环人的辛勤耕耘和真诚奉献,我院已经形成了优势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我院负责建设的学科包括: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17个硕士点涵盖矿业工程、化学、化工、环境、材料学等学科领域,6个本科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根据最新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数据,我院负责建设的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近十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年到位科研经费逾4000万元,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水煤浆制备技术、矿井水处理技术、型煤制备技术、燃煤固硫技术、煤炭地下气化等科研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十年来我院获得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如“25万吨/年水煤浆厂工业生产技术”(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高浓度水煤浆燃料制备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煤浆制备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矿井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另外,我院在非金属矿物材料、选煤自动化、煤基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地位。我院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为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亲笔题词,1996年1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等又亲临我校视察了我院水煤浆制备技术并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38名,博士生导师39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8名,硕士生导师38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2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人才2名,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5名,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名,校教学名师3名。他们师德高尚、学业精深,悉心执教,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已形成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长期合作,现已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利兹大学签订了协议,在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方向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我院各类在校学生1800余人,其中博士生100余人,硕士生600余人。 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导师承担的“973”、“863”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一大批毕业研究生已成为企业、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如我院培养的刘炯天院士是我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依托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建设,以科研特色促进本科专业特色建设,积极将优势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实践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型本科教学的实践。目前我院已经建设了2个校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批现代化的实习基地。近3年来,学院各本科专业应届考取研究生比例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6%以上。每年均有一批优秀本科生毕业推荐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免试攻读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我院关于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团学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绿缘根与芽”社团荣获全国百佳社团。在校新生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上,多次荣获全校第一名。院团委多次被学校授予“红旗团委”称号,连续12年荣获暑期社会实践“标兵学院”称号。

展望未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全院教职工、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各系介绍

矿物加工工程系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系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 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1人,“越崎青年学者”3人,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实验员1人,师资博士后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兼职教授(院士)3名。

矿物加工工程系设有3个博士点(矿物加工工程、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6个硕士点(矿物加工工程、矿物材料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矿业工程)以及一个本科招生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其中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由唐山交通大学、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焦作工学院等相关学科联合组建,是以煤炭加工利用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批准为硕士点,1984年批准为博士点,198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一,2018年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在2019QS排名中跻身全球第19、国内第1位,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专业,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该学科也是学校“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引智计划”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系拥有煤基浆体燃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物加工专业实验室以及煤炭加工中试系统,在煤炭洗选加工、水煤浆制备技术、非金属矿物材料加工、洁净能源技术、固废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矿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水煤浆制备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精细水煤浆制备燃烧技术、褐煤提质改性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粗煤泥的干扰床分选技术开始工业生产与推广,煤炭深度降灰脱硫工艺与设备在全国推广,型煤技术与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矿物与固废破碎解离、筛分、脱水技术与设备在国内外居于领先水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专业坚持“宽基础、强实践、大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交叉融合,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综合性。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度指导,个性化培养。

本专业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以访问讲学、教师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此外,本专业与冀中能源、淮北矿业集团、神华集团、开滦矿业集团和潞安矿业集团等大型煤矿企业建立了23个实践教学基地,定期邀请企业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术活动和学科建设。

化学工程系简介

化学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6人(硕导4人),讲师7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5%,其中3人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13人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 化工系负责建设的学科有北京市重点学科——清洁能源学,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以及矿物材料工程博士点;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学硕士点(合建);两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化工系在煤的加工与化学转化、褐煤提质、煤炭地下气化、新型炭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应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加工、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新型建筑材料等方向上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近10年,承担了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7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以及横向项目40余项。化工系教师负责和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近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协会、学会科技成果奖3项;“211”工程建设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以及“第十五届孙越琦青年科技奖”1项。2008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出版专著12本,翻译专著1本,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组织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系成立于1983年,1985年开设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专业,于1994年和2000年先后获批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获批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也是学校“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学科,还是“矿业科学与工程”和“矿山安全与保障”两个“双一流”学科群中的重要支撑专业,2018年我校环境与生态学科进入ESI前1%。

自2000年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每年面向全国招收60~90名本科生,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教师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良好;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4人。

本专业在学校“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总体目标定位的引领下,强化“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建立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从事城市、工矿和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环境应急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直以来,专业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研究型教学,强化过程性考核、多元化评价,形成了导师指导全过程、创新训练全覆盖、教学科研全融合、思政教育全渗透的育人特色。近三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近3届本科生升学率均超过50%,平均每6名本科生发表1篇论文,每4名中1人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

1、矿物加工系

矿物加工工艺与设备

煤的干法分选

水煤浆的制备与应用

低阶煤的提质

非金属矿物的加工

过程的模拟、优化和控制

洁净煤基燃料-型煤成套技术

选煤过程系列化软件的开发和技术支持

2、 化学工程系

煤的地下气化

煤的液化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

煤的加工与化学转化

新型炭材料的制备表征、改性、功能化及应用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3、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煤矿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燃煤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治理技术

矿区退化与污染土壤和生态的治理

矿井水与选煤厂废水净化和资源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治理与修复技术

矿业土地复垦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典型流域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

矿业固体废物环境材料开发

煤炭工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高温高效FS系列固硫添加剂

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211工程”、“985工程”及“111引智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的授予权,可以接受博士后。2003年增加了“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两个博士点。

本学科以陈清如院士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9人。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274人和65人。

近年来,承担了“863”、“97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两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项,批准专利45项,出版专著25部,发表论文104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181篇。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拥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水煤浆制备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精细水煤浆制备燃烧技术、褐煤提质改性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粗煤泥的干扰床分选技术开始工业生产与推广,煤炭深度降灰脱硫工艺与设备在全国推广,矿物质生物化工材料和制剂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型煤技术与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境工程与洁净能源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研究生教育

硕士点

我院负责建设的硕士点有17个,分别是:

工学: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矿物材料工程、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合建)、材料学(合建)。

理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

博士点

学院现有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矿物材料工程、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