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

更新时间:2023-09-26 15:00

《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是2011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辞典类工具书,由郭书春李家明主编。

成书过程

编写背景

华夏大地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自公元前2~3世纪至14世纪初,中国的数学、天文历法等学科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中医药、农学及许多技术领域则一直领先到16~17世纪。16世纪末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与西方科学技术交流汇通,逐步迈入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此时,中国科学技术虽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许多仁人志士仍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20世纪初,除了中医药、农学、建筑等少数学科之外,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基本中断。此后不久,随着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国内外几代学者对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中医药学、物理、化学化工、地学、生物、建筑、冶铸、纺织、交通、造纸印刷、兵工等学科以及中国科学技术通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也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它实际上是站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以历史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遗产。因古今汉语的变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由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中断已约百年,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术语无法与现代科学技术一一对应,甚至根本就无法对应。而今之读书人,接受的基本上是西学教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典籍和术语不仅对一般读书人来说如天书,即使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不同学科的人亦难以互相了解,况且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本身还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术语。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成果累累,然而相对说来,对科学技术史辞典的编纂、研究比较薄弱。某些综合性辞书虽有一些科学技术史辞条,但是辞条数量很少,同时,某些辞书,特别是文史工具书,大多不是由科学技术史专家撰写的,有许多偏颇之处。有的辞典列有科学技术史类,但多是词语解释,尚没有一部百科式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门辞典。因此,编纂一部百科式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需要。该辞典力图规范性地总结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成果,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辞书的编纂与研究的初步尝试。

编写情况

该辞典聘请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各个学科术有专攻的学者担任作者。参加该辞典撰写的学者及分工如下:

出版工作

2011年3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说明

一、该辞典是阐释清末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成就、遗迹、术语、器物、原理、典章制度及科学技术机构等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性工具书,包括科学史概论、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化工、地学地质、气象、水利、中医药、农学、生物、建筑、冶铸、纺织、交通桥梁、造纸印刷、军事技术等各个学科的辞条约1200条。

二、该辞典按辞条汉语拼音字母以电脑排序。

三、辞目标题多是一个词,如“算学”“律”;有时是词组,如“刘徽原理”“对引力的认识”。

四、该辞典不设著作、人物条目。

五、该辞典不设参见条目。

六、释文

(1)释文力求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释文开始一般不重复辞条标题。

(2)释文中除必须使用的繁体字外,一律以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3)释文不设层次标题。

(4)释文中的外国人名、地名的译文按照《辞海》2009年版。外国地名不附原文。外国人名在该条第一次出现时附该民族文字原文。

(5)一辞多义者,不同的学科的释文以(1)(2)(3)区分,同一学科的不同释义以①②③区分。

(6)释文中配以必要的插图。

书籍目录

编写特点

该辞典的编纂力求体现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稳定性。所谓全面性,就是辞目的设置全面涵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成就、遗迹、术语、器物、原理、典章制度及科学机构。所谓系统性,就是通过辞条释文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的发展史,由此可系统了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所谓科学性,就是释文力求科学准确地表述各辞条的内容,并汲取新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成果。所谓稳定性,就是释文所述内容,包括采纳的新研究成果,必须是学术界公认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对学术界尚有争论的内容,或者以一家为主,兼及别家,或者并列诸家之说。该辞典力求使用规范的辞书语言,同时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编写人员

作者简介

郭书春,男,1941年8月26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在《九章算术》的校释和学术价值,刘徽的数学体系、数学思想逻辑、时代背景,以及贾宪秦九韶等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发表和出版大量高水平数学论文和专著。

李家明,男,1945年生,云南昆明人,196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1974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原子分子理论专家,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原子、分子激发态结构和其动力过程之基础研究,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