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3-11-25 13:26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安徽光机所、安光所)成立于1970年12月,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风景秀丽的科学岛上,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机构介绍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成立于1970年12月,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风景秀美的科学岛上。2001年5月,安徽光机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行列,成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一部分。

建所40多年来,安徽光机所始终秉承“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办所理念,致力于光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前沿、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以大气光学、环境光学、光学遥感、激光技术和大气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并存、以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及应用和战略高技术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目 前,全所共有职工473人。 其中,正高级人员68人,副高级人员149人,包括各类高端人才如两院院士等20余人。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2个,在读研究生400余人。设有大气光学研究中心、环境光学研究中心、光学遥感研究中心、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和光学工程中心等技术支撑中心。

全所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子器件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在大气成分探测、灰霾成因探究和监测技术开发、航天载荷研制、激光晶体材料制备、微观动力学过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安徽光机所十分重视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近年来,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共同开办“科大精密光机电与环境科技英才班”。承建了皖江新型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取得良好收益。与国内多个研究院所、高校、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美、英、德、法、俄、韩、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高端人才互访和学生培养合作关系,加入了亚洲激光雷达观测网、亚太经合组织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等项目合作组织。

安徽光机所主办的《量子电子学报》和《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多年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安徽省优秀期刊奖。

安徽光机所的科研产出硕果累累,近10年获得国家、科学院、省部级的奖励34项,发表论文2837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631篇,获国家专利403项。

十三五期间,安徽光机所紧紧围绕合肥研究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凝练研究所发展目标,努力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优势学科的发展、交叉与融合,创新、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和航空航天领域技术攻关,努力将安徽光机所建设成为学科优势显著、工程制造能力强的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领导

刘文清

1954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邳县,民进安徽省省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197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分配来所工作。86年至89年在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进修。89年在安徽光机所获硕士学位;93年至95年在希腊克里特大学获博士学位;96年至98年在日本千叶大学环境遥感中心做博士后。曾任研究室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任副所长,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3月起任安徽光机所所长。

王安

安徽霍山县人,1958年6月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2月毕业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11月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意大利帕惟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访问研究,研制成功集成光学环形腔干涉式可调谐窄带滤波器。1992年回国,主持研制开发盘纸透气度测量仪等3个系列、6个型号烟草专用检测仪器已经在烟草行业推广使用多年,替代了国外同类进口仪器。2000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6月起任安徽光机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挂职),获科技部颁发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5年3月起任安徽光机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组织机构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术团体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科研方向

1、大气光学与大气探测技术--以中国全球气候、天文观测、激光通讯等发展研究需求为牵引,开展光波大气传输及其自适应光学校正规律的研究、大气背景辐射传输特性、影响激光/辐射大气传输的大气光学参数测量原理方法研究及其关键设备研制、以及大气辐射参数和大气光学参数观测场的建设,并长期进行大气辐射和光学参数测量,建立数据库和模式;

L625大气探测激光雷达

该激光雷达对Pinatubo火山云进行了系统测量研究,结果被美国NASA的Langley研究中心采用。九五年,美国NASA首次在航天飞机上用激光雷达进行全球大气气溶胶分布测量试验期间,L625激光雷达作为国内唯 一的对比站,受邀参加了对比测量。

L300可移动双波长激光雷达

L300可移动式激光雷达是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0.53和1.06微米双波长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大气能见度。在0.53和1.06微米波长上,该激光雷达的探测高度分别为18和12千米,高度分辨率分别为30和60米。

微脉冲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系统中,采用半导体泵浦的微焦耳级高重复频率(上千赫兹)脉冲激光,可以使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造价低、自动化程度高、可昼夜连续运行等优点,是激光雷达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我们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完成了微脉冲激光雷达,并该采用了非共轴结构及光学几何信号压缩的独特设计,克服了美国类似产品探测器易损等缺欠。

2、环境光学与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为需求牵引,开展大气环境污染物光化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光谱学研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环境污染实时在线探测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监测仪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集成研制、环境光学遥感和辐射定标与校正技术研究、目标辐射反射特性研究;

车载测污激光雷达

国家863计划和科学院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研究所研制完成了国内首台车载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该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系统可对大气对流层的SO2、NO2、O3和飘尘等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进行测量。对SO2探测的距离能达到3公里以上,最高探测灵敏度可达4ppb;对NO2探测的距离能达到4公里以上,最高探测灵敏度可达20ppb;对O3的探测距离能达到4公里以上,最小探测浓度可达到4ppb。该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多次从合肥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市污染物空间分布测量研究。

多波段偏振成像非成像探测

多波段偏振成像非成像探测技术是研究所率先在国内提出的新型对地遥感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完成了多波段偏振CCD相机机载样机、多波段偏振CCD相机实验样机、高光谱偏振辐射计等多种型号的成像非成像的偏振探测设备,已成为我所遥感探测技术的重点发展突破方向。

3、应用激光和光电子学技术--以国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需求为牵引,开展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理、医用光电检测与激光治疗新原理新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光电诊断与医疗仪器、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制;并结合大气环境监测、激光工业和医疗等的应用,发展激光技术及相关的晶体材料和器件等光电子学技术。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研成果

产品

激光微孔打孔(多功能机)(JGDK-I型) 主要特点:孔径小加工和定位精度高计算机自动控制可改造为多功能机

产品介绍

激光打孔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输出和低发散度的特点,在各种材料上打出微细小孔,而且打孔的效率高、速度快,是其它传统打孔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我们从事激光打孔的研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对材料的特性、激光模式、发散角、脉冲波形、光学系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研制出系列激光打孔机,该机也可以作为各种动平衡元件的重量微调(即去重)。经多方使用效果十分满意,受到用户的好评。我们同时十分乐意为用户研制各种特殊要求的新产品。

本品最重要特点的是可根据用户需求该造为多功能机,通过更换配件可以轻易的组装为打标机焊接机,打孔机,去重机等。

主要性能指标

工件厚度:0.1~1mm;孔径:0.08~1.2mm;

加工精度:±0.1mm;打孔速度:<60个/分;

定位精度:0.01毫米;重复精度:0.02毫米;

最大去重量: 3mg/脉冲去重精度:小于+3%

适用范围: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各种陶瓷基片、晶体基片等材料的打孔;各种动平衡元件的重量微调。

院士风采

龚知本,1935年出生于江苏太仓,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0年至197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1971年 至 今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87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87年任安徽光机所副所长,1987年至1995年任安徽光机所所长。1987年至1996年任国家863计划激光大气传输及自适应光学校正专题专家组组长。现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龚知本院士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在激光大气传输及其相位校正、高分辨率大气吸收光谱、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大气光学参数探测及其设备研制等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主持建成了激光大气传输及其相位校正实验系统,对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及其校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相位校正效率与湍流强度关系的定量实验结果等原创性成果;他负责建成的中国最大的公里级控温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大气分子吸收光谱实验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大量的高分辨率大气分子吸收光谱定量实验数据;他主持研制完成了中国最大的平流层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第一台可移动双波长米散射激光雷达、紫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和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等一大批大气光学参数测量设备,并系统地开展了大气光学参数测量研究,为我国大气光学学科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龚知本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获得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学术刊物

《量子电子学报》 本刊主要刊登光学、激光以及光学的电子学交叉学科等量子电子学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刊物曾多次获“中国光学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及、“安徽省优秀期刊”奖。已被国际权 威检索期刊《科学文摘》(SA)、《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收录。

地理位置

合肥科学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